热烈、坦荡、豁达的艺术个性
——读马骏祥《诗词十九首》有感
蓝朵
马骏祥《诗词十九首》是一组爱情诗集,入编《当代情诗精选》,是颇有名气、有相当影响的一组诗词。在这十九首诗词中,塑造了一个对待爱情热烈、坦荡、豁达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是由十九首诗词来完成的。从初恋、定情、佳期、蜜月到规劝、反目、醒来,一气呵成。主人公由喜而悲的感情,打动了读者的心扉,感人至深,可令读者心潮澎湃。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这个艺术形象的认识和感触。
首先,热烈、坦荡、豁达的生动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是用各种艺术手法塑造出来的具有独自特点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诗词十九首》的每一首只写一件事情、一种感情,十九首诗词,联系起来,写了一个爱情悲剧,在这个悲剧中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有着热烈、坦荡、豁达的个性。
热烈的情怀。在即将到来的爱情面前抑制不住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呼机中夜响,应是远方来”;“忽闻梯级响,方寸起仓皇”!听到声音,疑是玉人来,在猜测中显示出匆忙而慌张。这是一颗兴奋、激动之心紧张的跳动。“拾句蔷薇里,微吟字带香”,得到爱情,满心处处是诗,蔷薇丛中诗情袭,微吟情笃字幽香。那种高兴的情怀从心中溢出。“天降乘龙客,吹箫引凤来”诗句铿锵,诗情热烈,体现出到得到了美好爱情之后,无比地畅快。
坦荡的胸襟。在爱情面前心地开阔、纯洁。“抬头欲视半含羞,意乱心怦语在喉”,“含羞”、“意乱”透露出初次恋爱激动的心情,这种感情单纯而且洁净,是真爱的表露。他对这份爱情是真挚的,定情时,“月圆花有主,含露带羞开”,圆月之时获得了爱情的心花,朝露之下爱情的花朵在羞涩中绽放。纯洁的柔情蜜意尽在其中。坦荡的胸襟还表现在对待爱情的气量上。“风狂雨骤起雷霆”,爱情遭遇危机的时候,他耐心规劝,盼望“何日风棱磨秏尽?阴阳调合见温馨”。
豁达的气度。在爱情已经破裂,两人反目,“唇刀舌剑暮云愁,裂尽缸崩一旦休。纵有赤绳难系足,谁言恩断不成仇?”他却表示:“走的终归走,当留总会留。随缘自来去,可遇莫强求!”以旷达的心对待反目。“谁见芳菲百日妍?花开花落了尘缘。一场春梦醒来后,云淡风轻月在天。”。用自解、自嘲、自省对待爱情悲剧,以花开花落的必然结果,了此尘缘。一切自然:云还淡、风还轻、月还在。
当然,内心总还有舍弃之后“独步画桥”、“欲泣无泪”、“饮醴不甘”、“蝶单飞”的怅惘;也有“一别天涯两系思。兰窗下,剪纸待题诗”的痴想;还有“宵梦玫瑰赠一枝。花含露,欲语带娇姿”美好的幻想。这种心境正是他热烈、坦荡、豁达性格另一面的表现。展现出了他爱的纯洁和气度,是真真的、活活的,所以能感人肺腑。
热烈、坦荡、豁达的个性,是马骏祥《诗词十九首》中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性格,而并非是诗人马骏祥的性格。有人会说:有的诗词就是写诗人自己的感情、生活和性格的啊!这种直接写诗人自己感情、生活和性格的诗词是自传体诗。《诗词十九首》不是自传体。所以,这个爱情悲剧,也不是诗人自己的悲剧,这是《诗词十九首》中塑造的人物的悲剧。
其次,叙述、描写、抒情的多样艺术手法。
诗词塑造形象,需要调动形象思维的能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诗词十九首》是一组描写爱情过程的叙事诗。诗人塑造这个热烈、坦荡、豁达艺术形象所用的艺术手法绵密。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欣赏。
独特的叙述。一般叙事诗多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二、第三人称的。
《诗词十九首》主要用的是第一人称。这个第一人称的叙述很特别。满诗里没有“我”。这个“我”是隐藏在叙述之中的。只可意会。“呼机中夜响,应是远方来”,“忽闻梯级响,方寸起仓皇”能够体会到是我听到呼机、梯级的响动。马上感到“应是远方来”,高兴、激动得“方寸起仓皇”。“我”隐藏在声音和猜想的叙述之中。第十三首“无题”便直接叙述了爱情悲剧之后我的疼苦心情和状况:“食鲜无味,饮醴不甘”。
有的时候诗词展现的好像是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又好像是第二人称,还好像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月圆花有主,含露带羞开。天降乘龙客,吹箫引凤来。”,“谁见芳菲百日妍?花开花落了尘缘”,“走的终归走,当留总会留。随缘自来去,可遇莫强求”。反复读之,心中很难分清人称。我觉得《诗词十九首》的叙述好像是在多种人称的杂糅之中进行的。
在这种独特的叙述之中,让人物形象热烈、坦荡、豁达的个性油然而生,跃然心中,使人物形象鲜明。
动心的描写。《诗词十九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于运用描写。
在塑造人物上,有直接描写心情的:“日暮佳期尽,孤愁赶不开”。情人节一天快过完了,情人无消息。“孤愁赶不开”用了直说的方式,描写了孤独的惆怅占满心间。“舌伤齿咬难言恨,说与冤家侧耳听。”规劝无效之后,爱恨交加的情绪,直言不讳。
但是诗词中更多的是间接描写。用一种手法描写人物感情。比如,借事描写感情,借着描写一件事来书写爱情。用“开罐雀巢香”这件事来比喻描写精心准备的房间;用“盲目穿鞋足受刑”这件事来比喻来描写爱情的盲目;用“衣带已宽”这件事来描写痛苦中的消瘦。又比如,借动作描写感情, “拾句蔷薇里,微吟字带香。相携惜春客,何不续成章?”用文章的完成描写爱情的结合,用“吹箫引凤来”描写彼此爱的吸引力。续文章、吹箫,都是行为动作。在这行为动作里,描绘出爱的蜜意。再比如,借景描写感情,把感情溶入景物描写之中,表面写景,实则写情。用“日暮”描写“佳期尽”,用“月圆”描写定情,用“风狂雨骤起雷霆”描写感情冲突,用“零落蔷薇带夕晖”描写这一场春梦的可悲。在这里情与景交相辉映。
这些描写让人物热烈、坦荡、豁达的个性豁然生辉,具有了动人心魄的力量,使人物形象生动。
浓密的抒情。《诗词十九首》塑造人物,善于运用抒情。
《诗词十九首》的感情少直接抒发,多有凭借,把诗情涵润在表象之中。比如,“开罐雀巢香,玫瑰带晓妆”表面是写雀巢,一个“香”字,就流露出主人公,精心地准备;在雀巢中含着露珠的玫瑰,显示出主人公细致地装扮。这非常满意、欢快、美妙的心情,是浓浓感情的抒发。“抬头欲视半含羞,意乱心怦语在喉”在羞怯和慌乱中,却能感受到主人公兴奋的情绪。“难舍阳春花月夜,如痴如梦蕙风柔”,表面上是难舍痴梦,其实是抒发爱的浓意。“窗前共赏三春月,灯下同吟一卷诗”,在“共赏”、“同吟”中流泻出志同道和的美妙情思。“纵有赤绳难系足”的时候,虽然有豁达的个性,但是也无法逃脱苦恼的缠绕:“方寸惶惶,似静还乱。欲哭无泪,欲语无言。”“怅望天空,苍白惨淡。相思伊人,远隔云端!”,借杂乱的心流泻出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疼。“零落蔷薇带夕晖。芳园寂,怅望蝶单飞。”一场春梦过去,主人公又回到孤独、惆怅、仰望之中。
《诗词十九首》猛一看找不到抒情,细读之,处处是浓情。这些抒情让人物热烈、坦荡、豁达的个性浓烈而绵密,感人肺腑,使人物形象感人。
最后,真实、形象、典型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就是艺术形象能吸引人的力量。现实生活天天过,一般都觉得平平常常。有时有点生动,但很快就会过去。人们之所以爱读文艺作品,爱看电视剧,就因为它把平常所有的动人事都集中在一块。让人心情激动。《诗词十九首》的艺术形象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不是诗人现实生活的摄像,它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艺术形象。
有真实性。诗词的真实性是诗人通过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程度。诗词塑造艺术形象的真实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它比现实生活更具感染力。因为艺术形象的真实揭示了生活的深层意义。因此,要写出好诗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诗人对现实生活有相当的认识能力和较高的表现力。《诗词十九首》在这个爱情悲剧里,给我们揭示出“一场春梦醒来后”的教训:“盲目穿鞋足受刑”,缘分“可遇莫强求”!是爱的盲目,对恋人未认识清楚,就下决断的结果。虽然也有美好,但最后必然会走向悲剧。由此,这十九首诗词就不单单是爱情的表露和描写,而是盲目爱情造成悲剧的教训。当然,这是诗中人物的教训,并不就是诗人的教训。
有形象性。形象性是诗人用各种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具体、可感、生动、能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那种魅力。《诗词十九首》在爱情悲剧的过程中,用叙述、描写、抒情手法塑造出的那个热烈、坦荡、豁达的艺术形象是具体可感的,是生动的有感人力量的形象。从开始的兴奋、中间的陶醉到最后的痛苦,可以让读者跟着艺术形象一同高兴、一同矛盾、一同苦恼。有读者写信给诗人:对(妻离子散)遭遇,深表同情。可见,形象感人至深。这是艺术形象的形象性的魅力之使然。但是,要说的是:这个遭遇,并不是诗人的遭遇。这是诗人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遭遇。
有典型性。典型性是诗词塑造的鲜明生动的艺术个性所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这十九首诗词所塑造的热烈、坦荡、豁达的个性,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而且因为揭示出了对待爱情陷入盲目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所以,有代表性。可以说:这个热烈、坦荡、豁达的形象是盲目爱情这一类悲剧中的典型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对这个形象投注了大量的感情。但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思想感情,就不仅是诗人一个人的感情,它代表了爱情悲剧中一类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共性。所以,读《诗词十九首》,会产生共鸣、会产生同情。可以说,读者会与主人公一起高兴、一起陶醉、一起悲哀。会被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魅力所感染。
读《诗词十九首》感触颇深。读诗容易,欣赏难。简单的读两遍,说说:佳诗欣赏,不难。难的是欣赏,读过之后说出好在何处,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说对了,有时可能说错了。甚至有的时候,读者费了很大心血写点评,却与作者原意大相径庭。我有时就觉得评诗好像猜谜语,一个原因是读者对诗人的创作环境和意图,并不完全了解,甚至不了解,只凭诗的形象来揣测,说错了很容易。第二个原因,就是忘了诗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品,其创作的人物是艺术形象。艺术品和艺术形象与我们在茶馆里发的写生活真实的短文不同。写生活真实的短文,那是真人真事,没有艺术加工,最多在材料的取舍上、在时间的叙述上可以略微调整、集中。如果读诗的时候,忽略了艺术品和艺术形象的特点而当真人真事的短文来读,造成理解错误在所难免。写此文希望爱读诗者,心中常常装着诗词的特点,去揣详诗词,这样就可尽量减少对诗词理解与诗人创作原意的差距。
后记
我与马骏祥没见过面,到现在也还难说认识。只是在“可爱老人“网上,我喜欢读他的诗词,有时也欣赏似的写几句点评。我觉得他在诗词创作上对自己要求颇高,诗词作品也有相当的品位。在欣赏中我能被他诗词的美感所陶醉。我不会写诗,这只是自己的喜爱而已。
有感于欣赏诗作的不容易,写此文就教于各位。
2012.5.23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