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坦克兵

[房产] 以房养老上海遇困局 倒按揭年限难送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房养老产品或明年一季度推出 首选失独老人

  “以房养老”方案或下月出台。在昨天举办的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以房养老”首倡者、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孟晓苏表示,“最近得到消息,让我们在12月份拿出方案,明年一季度要把这个产品推出来。”   

  “以房养老”是一个金融产品

  孟晓苏是“以房养老”首倡者。孟晓苏透露,十年前,他向刚就任总理的温家宝提交建议,温家宝随后批示建设部、保监会两部门研究。时隔十年之后,国务院首次提出开展“以房养老”试点。

  面对“以房养老”引发的争议,孟晓苏回应称:“这不过是商业性的养老保险补充产品,是一个金融产品。”

  孟晓苏说,“以房养老”是欧洲发明的,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以房养老”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的老人缺什么?大家低工资没积蓄,多年缺乏养老保险。但是中国老人有什么?中国老人有房产,特别是中国房改,很多老人通过房改用小钱就买下了价值较大的房屋。”

  孟晓苏认为,中国老人是典型的“住房富人、金钱穷人”,“以房养老”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并且最适合有房而缺钱的老人。他随即算了一笔账:一个拥有500万元房产的70岁男性老人,如果购买“以房养老”产品,算上房产增值等各种因素,每个月也能拿到27000元钱。

  “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房产做反向抵押以后,不仅可以继续居住,而且还可以领取资金,领养终身,而且活多久就领多久。”孟晓苏列举了“以房养老”的几大好处,比如退休以前人养房、退休以后房养人,现金资助子女、终身保持尊严,房产抵押后,可避遗产税等。

  “以房养老”首选失独老人

  国务院意见出台后,金融机构对“以房养老”仍有很多担心,其中房屋70年产权、房价下跌、中国房屋传给子女的传统是最大障碍。

  对此,孟晓苏说,土地使用权是70年,但《物权法》已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针对房价下跌问题,他说,“保险公司担心了十年,已经使自己吃了大亏。”

  房屋作为遗产传给子女,这在中国是传统。解决这个问题,孟晓苏瞄准目前日益增大的失独家庭。在当日的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透露了一组数字:受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活在独居、空巢家庭的老人已经高达6200万,相当于一个法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全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

  孟晓苏说,“以房养老”首先要解决的是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

  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谈澳大利亚以房养老:65%人借房产收益养老2013年11月24日 07: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3,513人参与)


  以房养老 滋润夕阳
  白  兰
徐鹏飞绘。
  有一年圣诞节,小区邻居们聚会,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达斯汀和黛西。闲聊中得知,他俩竟是我们所居房屋的前房主。两年前,他们以72万澳元的价格卖掉此房,然后花30万在房价相对便宜的黄金(1241.70, -1.90, -0.15%)海岸另购房屋。余下的钱、再加他们多年积累的养老金,使他们在那块风景优美的异地过着从容、宽裕的晚年。之所以大老远赶回原住地参加派对,是因为想念老邻居:“毕竟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
  在澳大利亚,因为迁徙自由,子女又多不“啃老”,像达斯汀夫妇这样以房养老者不在少数。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目前年龄在55岁以上、退休后收入超过5万澳元的人只有4.7%,其中65%以上通过房产收益来维持较好的退休生活。
  澳大利亚人以房养老有几种方式:出租大房,租住小房,用房租差价养老;出售大房,再购小房,用房屋差价养老;出租或卖掉房屋,再租或购老年公寓,以差价养老;出售房屋,再租回居住,用售房款交纳房租和养老……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量身定做”,即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综合考量,以达到滋润“夕阳”生活的目的。
  安德森夫妇喜欢旅游,退休8年,已去过十多个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夫妇俩专程飞到北京参观“鸟巢”并看望在中国工作的儿子。不过,这也掏空了他们本来就不多的积蓄。为继续“旅游达人”的潇洒生活,他们便将自己那套拥有300多平方米花园的山顶别墅出售,然后又将房子租回来居住:售房款的一部分用来交租金,剩余部分再加上养老金,就用来周游世界、享受人生。这样,既解决了养老金的不足,又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和老邻居;而他们出游时,住在附近小区的女儿还可来帮忙打点花园,真可谓一举三得……等到实在游不动时,就进养老院。
  相比起来,华裔朋友老张的以房养老方式,则更容易为亚裔所接受。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张从上海移民澳大利亚,经过数年打拼,他在悉尼的卡林福买下一套200多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之所以选择在卡林福买房,是因为那儿有悉尼乃至全澳排名第一的农业中学……亚裔喜欢逐名校而居,将来这房子租售不愁,也不愁没个好价钱!”当他的一双儿女先后从农业中学毕业并考上一流大学、毕业后又顺利进入跨国公司工作时,他和夫人也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老张把卡林福的房子租给一对望子成龙的韩裔夫妇,然后用租金的一半在附近的华人聚居区另租了一套老年公寓。“剩下的租金加上养老金,我们就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愿望了,即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说起以后澳中双飞的幸福生活,老张的脸上乐开了花,“只租不售卡林福的房子,是想把这份财产留给儿女——尽管移民澳大利亚20多年,但咱骨子里还是地道的中国人!”
  73岁的邻居卡罗琳腿有残疾,膝前无子女,原有一幢带游泳池的两层别墅,但自丈夫去世后,别说打理庭院,就连自理生活都有困难。思前想后,她把居住了30多年的房子抵押给某银行,对方在综合评估其年龄、预期寿命、房产现有价格等因素后,每月给她一笔固定的贷款以补充养老金(她去世后,银行则用这套房子来归还贷款)。于是,“底气十足”的卡罗琳便住进了蔓莉海滩的一家养老院,“一直想听着涛声入梦,现在终于梦想成真!”说起诗情画意的海边生活,卡罗琳很是惬意。
  尽管澳大利亚拥有由公共财政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房养老只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但由于这份“补充”可润“心”养“颜”,能让“夕阳”迸发美丽霞光!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3-12-28 15:18 编辑

              国人被指面临不敢老去困境:怎么养老 钱从哪来                                              2013年12月28日 08:59

       “如果有一天,我将要离开这个尘世,我希望,希望最后的归宿,是在你那温暖的怀里。所以,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才女张爱玲的这句话,原本描写的是情人之间的缠绵,但如今,又有多少芸芸众生同样不敢老去。只是,其中很多人并非是在等待那段未解的情缘,而是对“老无所依”的恐惧。
       是的,不敢老去,因为人越老就越怕孤独和寂寞。以前的老人,尚有满堂儿孙绕膝转。如今,计划生育实施了几十年之后,大多数的老人已经享受不到成群儿女膝下承欢的快乐。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己那唯一的孩子也在为生计奔波忙碌,为了不再加重儿女的负担,很多老人宁肯选择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看时光被一寸一寸地剥离。
  况且,还有那么一群“失独老人”,他们也曾为人父母,也曾充满梦想,却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痛失爱子,他们是真正“老无所依”的一群人,其凄凉的晚境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很多人想不通:三十年前,不是说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二十年前,不是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十年之前,怎么就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了?
  都以为,年轻时,自己把青春都献给了事业,暮年之时必定会老有所依,可现实的情况却是:我国老年人口即将突破两个亿,养老金缺口即将达到18.3万亿。一边是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一边是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甚至连个人账户也大部分都是空的,我国养老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和紧迫。这不由让人担心,老年人的养老钱该从哪来?
  虽然,有很多专家信誓旦旦地说,无论是缺口还是空账都不会影响个人未来养老金的领取、不会减少未来养老金的养老水平,但这针扎不到自己的身上,就永远不知道疼。
  目前,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已高达百分之八九十,是世界上养老金替代率享有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但除此以外的其他群体,这个数据则是跌破了国际警戒线。
  养老金的钱越来越紧张,而钱也愈发不值钱。之前一元能买五个苹果,如今五元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个;之前花两元就能看好的感冒,如今花200元翻来覆去检查才整明白究竟是咋回事。
  对于老人来说,看病贵这个问题相对更加严重,因为人老了,病自然就多了。眼下,从医疗报销的比例看似乎越来越高了,可老人自己要支付的钱也是越来越多了。
  没钱怎么养老?因此,被搁置十年之久的“以房养老”再次被提上日程,也就是说拿自己的房子去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延迟退休年龄也不再仅仅只是传言了,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通过延长个人的工作年限去保障养老的水平不降低。
  虽然,是否选择这种退休方式目前仅是一个选择题。而多一个选择,貌似意味着权利的扩大,但殊不知,当政策赐予我们更多选择权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已是无从选择。
  在老人的传统意识里,劳苦一生置备的房子是要留给孩子的,怎能抵押给银行用于养老?努力活到了退休年龄,精力和体力似乎已无法满足继续工作的条件,又怎能延迟退休?
  此外,明明可以通过“养老金并轨”就可解决的很多问题,却搞得越来越复杂。
  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涉及几千万人的养老金并轨多年岿然不动,而涉及十几亿人的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的动作似乎总是比“养老金并轨”要来得更猛烈些。面对这些,人们依然无法安心老去!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有人开始选择放弃。因此,出现了3800万中断缴纳社保的人。与其说这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无奈。毕竟,放弃社保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所有的基本保障。
  不敢老去,但终究会老。作为老人,原本已是辛劳一生,理应躺在摇椅上晒着太阳,追忆着属于自己的似水年华,而不必为明天的面包发愁,尽可以在优雅中老去。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些老人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年末,有沈阳的网友发微博称:在雪地里,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的小伙子说:“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在骑电动车的男子和等车女子将老大爷扶到路边坐了一会儿之后,老人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件的后续进展也一波三折。先是多地医院、劳动保障部门表示:交通肇事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享受医保。之后公众才知道,该老人其实是一名保安,每月工资仅有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他自己后来称:“当时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而这,也一度被网民称为2013年年末最温暖的谎言。
  但殊不知,这“最温暖的谎言”背后却有着一个最冰冷的事实:一个60岁的老人没有医疗保障。而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老人,又何止他一人。
  这样的群体,他们的春天又在哪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那春天里。”中国老年人老无所依的现状何时才能走进“春天里”?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3-12-29 09:28 编辑

                以房养老险”推进或放缓 或面临高税收问题                                                    2013-12-28 07:01:00每日经济新闻

        此前据称有望于明年1月出炉的保险业首个以房养老计划,推进或面临放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从多位保险人士处获悉,除开此前广泛报道的70年产权等问题外,保险“以房养老”产品开发又遇到新问题:高税收。受高税收问题的困扰,以房养老保险产品的推进速度或将面临放缓。据幸福人寿内部人士透露,以北京为例,房产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税收达到了房价10%的水平,险企希望争取到减免相关税收的支持政策。他坦言,如果能减免一些税收的话,老百姓将来从保险公司领取得更多,这对消费者是一个好事。
  幸福人寿已提交方案
  “以房养老”,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也被称为“倒按揭”,是指退休老人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每月从该机构领取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去世后房子就归该机构所有或处置。原中房集团[简介 最新动态]总裁孟晓苏早在2000年就率先建议寿险业开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今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此后,幸福人寿监事会主席孟晓苏公开表示,将在今年12月份拿出方案,明年1月份推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该产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款以房养老保险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保监会在11月下旬曾召集幸福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合众人寿、中宏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开会,要求相关保险公司12月份提交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以房养老)试点方案,明年1月份将推出相关产品。
  有险企负责产品精算的人士在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透露,幸福人寿、合众人寿都有了方案,平安也有初步的方案,其他的几家保险公司也参与了这个项目的一些其他工作。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开展“以房养老”存在诸多难题。英国邦瑞中华区首席代表白兮认为,中国开展以房养老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房养老难破传统观念;二是受房价波动风险的影响,金融机构对推广以房养老金融产品时表现出犹豫;三是住宅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四是适用人群范围窄,因为经济条件很好的人群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而经济条件过低的人群不具备“以房养老”的条件。
  对此,幸福人寿一位内部人士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透露,《物权法》规定土地是70年产权,70年以后土地是自动续期的,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房产可以到70年再续。
  推进以房养老需多方配合
  对此,幸福人寿表示,目前希望主要争取国家免税政策,比如减免房屋税费,免除入保房屋产权证增名税费;减免保险企业在反向抵押保险业务上的所得税;免除入保房产的或有房产税。
  幸福人寿上述内部人士认为,如果能争取这些税收的减免,那么保险公司就可以把更多的钱支付给老人。他坦言,以房养老不存在监管部门叫停的问题,但可能会延期。他认为,争取减税也是有希望的,因为如前一段时间出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政府就开始了递延纳税,相当于政府开了一个“口子”。
  前述险企精算人士坦言,保监会可能也需要和相关部门去沟通,估计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涉及部门也比较多。
  对于中国“以房养老”的问题,白兮认为,应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为补充,房地产中介机构参与其中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开办机构。反向抵押贷款运行周期长,而银行的存款时间较短,借贷双方的持续期不匹配。目前由于政策的限制,我国的保险公司尚不具备金融信贷的功能,国内的保险资金也不允许直接投资普通的房地产项目。社会保障机构虽然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业务范围与养老事业密切相关,但这项业务涉及贷款的发放与抵押房屋的评估、维护、销售等工作,这些也不是社保机构的专长。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规的保障,要有一套法律法规及程序来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以对反向抵押贷款的操作程序,金融机构的权利与责任,申请人的资格、权利与义务,业务开办机构的监督管理等内容予以规定,加强立法,规范市场。
  或面临高税收问题
  对于以房养老,上述险企产品精算人士认为,以房养老保险产品的推进速度或放缓,来自税收方面的压力很大,由于国内的房地产处于调控期 ,很多税收都是惩罚性的,还不包括持有期的税收。
  21世纪不动产一位工作人员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透露,以北京地区的商品房为例,个人之间转让商品房的税收主要包括三块:一是契税,90平以下的房屋按照实际成交金额的1%征收,90至140平的房子按1.5%征收,140平以上的按3%征收;二是个税,按买卖差价的20%;三是针对房产证不超过5年的,按网签价格的5.6%进行征税。如果是个人将房子卖给企业的话契税是3%,其他税收和个人之间转让是一样的。如果是企业将房子卖给个人的话,还涉及土地增值税,大约是30%~60%,此外还包括印花税、个税、契税等。他坦言,每个房子的情况不同征税的比例不同,具体的征税比例需要具体情况来分析。幸福人寿内部人士透露,在房产方面的税收甚至可以占到房屋价格的10%。
  一位平安人寿内部人士也坦言,当时叫平安去开会,主要是讨论保险的问题,并没有谈税收问题。
  某险企的王先生在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坦言,以房养老过程中如果涉及税收问题的话,那么这些税收最后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3-12-29 10:37 编辑

                           香港青年忍受低薪看不到未来                                
                                              2013年12月28日 10:30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来自日本的“下流社会”概念,如今在香港的年轻人中渐渐凸显。20-29岁的全职工作青年,过去10年来薪酬中位数一直原地踏步,即便拿到大学学位,也往往要忍受低薪的工作。不能“乐业”之余也更难“安居”,80、90后夫妻,至少要6-8年才能存够买房首付。看不到未来的困顿香港年轻人,成为抨击政府各类政策及排斥外来人的主力。
  
       香港年龄在20-29岁的全职工作青年,月薪中位数过去10年都维持在1万港元左右,大学生入职薪酬也多年停滞,计算上累计的通胀,薪酬实际上下跌了不少,令年轻人感到气馁。(路透社图片)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是港人四出旅游最热门的假期,不过小Y只能一连几天窝在家里玩网络游戏。
  去年毕业于香港本地一家大学国际研究专业的小Y,自嘲为典型的“高学历穷人”,他的工作是社区活动员,月薪9000港元,扣除强制性公积金后只有8550元。与父母同住的他,幸运地不用承担房租,但每月交给母亲2000元作为“家用”;家住新界的他,工作地点在九龙,每月交通费近1500元,饮食大约1500元,由于读大学借了近10万元学费贷款,每月还贷逾1000元,再扣除一些杂项,每月只有1000多元钱零用。
  小Y坦言,由于所学专业工作机会较少,计划转向社会工作,正在存钱读硕士,但学费多达十几万,因此他几乎没有零用钱,失去了不少朋友,“他们要吃饭、唱K、去酒吧、旅行,我都没有钱”。小Y有个大学时代一路走来女友,约会总以参观免费艺术馆之类活动为主,“她是护士,月薪有一万六,对于我这么吝啬,也不时有意见。”
  与小Y同一年毕业的小P,跟他的窘迫处境也很相似。任职文员的小P薪酬刚刚一万元,扣除交通费、饮食、学费贷款等等仅余下三千多元,“楼下保安大叔,月薪都比我要高”,她苦笑。小P的薪酬有一部分还要用来支付兼职课程的费用,准备参加LCCI(伦敦工商会考试)的专业会计考试,希望可以转向会计业提高收入。
  不“乐业”难“安居”
  香港的失业率虽然多年处于3%左右的低水平,职位空缺也总是高达数万个,但这并不代表求职者可以挑挑拣拣,选择高薪好工。与此相反,政府近期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年龄在20-29岁的全职工作青年,月薪中位数过去10年都维持在1万港元左右,计算上累计的通胀,薪酬实际上下跌了不少,令年轻人感到气馁。
  不少评论指出,这部分青年社会中坚的境况,越来越符合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关于中产被迫向下流动的“下流社会”一说。
  “因为升职很困难,现在升职也不看学位,学位贬值啦”,27岁已经工作6年的小F对这个统计数据毫不意外,中七毕业后没有考到大学,找到了小学教学助理的职务,同时业余攻读大学本科课程,岂料拿到学位以后,依然没有获得升职加薪,无奈的他只好转行做“蓝领”,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难以“乐业”之余,更大的难题还是“安居”。有机构引用数据称,目前香港新界最便宜的“上车盘”(指最便宜的住宅,对象是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价格约270万港元,以首付三成计算,首付连佣金、税项约87万港元。按照政府统计的15-24岁月收入中位数9000港元计算,一对夫妻即便每月能储蓄一半收入,也需要8.5年才能存够首付。
  即便在25-34岁年龄阶段,每月收入中位数也只有12000港元,每月储蓄一半收入,也需要6.3年才能存够首付。然而在6-8年之中,楼价的累计升幅又将打破他们的梦想。
  香港政府不久前首度划出本地贫困线,月收入低于中位数一半的市民被定义为“穷人”,这个群体人数高达102万人。这并不意味着许多人是背靠福利的懒汉,事实上,除去近30万老年人和十余万儿童之外,余下有54万人都属于“在职贫穷”,显示出许多人的薪酬不足以应付生活开支。
  
       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多拥有高学历的年轻人选择做薪酬较高的蓝领如建筑工人等,无奈“下流”。(路透社图片)
  香港青年难“上流”
  近期港大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统计,香港的自杀率在2010年录得新低,但去年开始则显著上升,其中自杀数最多的三个组别分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40-59岁的女性和15-24岁的年轻男性。该中心总监叶兆辉警示要留意青年自杀率上升问题,相信这一群体生无所恋的原因,与工作问题有关,“社会流动性低,经济发展很窄,他们看不到自己在社会的位置,精神健康较负面!”
  除了极端的自杀案例之外,“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也是目前抨击政府各类政策以及排斥外来人的主要动力。不少年轻人认为,当前生活素质的下降,与香港回归后过度依赖内地拉动经济和外来人口的竞争有关。上文中正在准备参加LCCI会计考试的小P,最近有同学通过朋友向她借一些复习资料,她原本准备出借,但获知对方是内地学生后就坚决拒绝,“内地那么多企业,那么多工作机会,还要来跟我们抢工作。他们能背书出了名了,借给他我自己不是更难考上?”
  小P这样的看法,也并非完全是偏见,香港青年难以向上流动的的首要原因,与其经济结构的确有较大关系。在2000年之前的半个世纪中,香港随着经济起飞出现许多新兴行业如电子、服装、物流、贸易、会计、财务等,许多年轻人在新兴行业中迅速向上流动。
  然而过去十多年来,香港政府过于着重发展金融、地产业,产出了香港最大量的精英和高收入人士,但可惜这部分就业占整体还不足10%;由于内地“自由行”而兴起的零售、旅游业,则吸引了大批就业人口,贡献经济增长达1-2个百分点,但其中大多为低学历、低技术的就业人士,薪酬水平有限。
       其次,香港的创业环境也相当不乐观,选择创业的年轻人比例较低。虽然政府提供创业基金、青年创业计划等自主,但仅房租、市场推广等高昂支出,就令不少年轻人却步。目前青年人的创业,大多还是集中在与居民生活、自由行游客等相关的餐饮、零售等行业。
  最后,许多香港年轻人无奈“下流”,也与过去二十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代“港孩”有关。香港青年协会在今年进行的一项有关青年就业的研究显示,15岁至29岁青少年中近六成人投身一份全职工作最长不超过两年,甚至有“90后”6年换了23份工作。有专家指,这体现了年青人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对未来工作发展有很大阻碍。
  研究也指出,经历了辛苦创业而获得优裕生活的家长,是造就一代“港孩”的主力,他们往往事无巨细,对子女过度保护,孩子也未曾感受到金钱压力。有雇主甚至表示,经常接到员工家长来电,替他们请病假、查询月薪情况,甚至要求变动工作时间等,此类年轻员工显然也较难获得升职加薪。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4-2-20 15:28 编辑

                  我国老龄化加快:逾14%人口为60岁以上老人
                         2014年02月20日 11:43  华尔街见闻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微博]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去年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9亿,占总人口的14%。去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去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将突破2亿,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
  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
  翟振武介绍,中国人口老龄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将贯穿整个21世纪。目前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4.3亿人。
  “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使中国面临几大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
  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2013年将降至9.36亿人。
  2、“空巢老人”现象突出。
  去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接近50%,去年将突破1亿人。
  而且,农村的空巢留守老人规模庞大,无子女老人和失去独子的老年人开始增多,其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去年将达到2300万人。
  而且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人民日报》报道认为,面对“未富先老”的巨大考验和压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使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窒息”。
  新华社报道,窦玉沛昨天称,在落实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过程中,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难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难,三是护理人员招聘难,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下图数据来自《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兰花 发表于 2014-2-20 18:59
以房养老谈何容易,不到万不得己的情况下,不会拿房子说话,子女会骂老人,所以这事要有一个过程吧!个见, ...

问好兰花朋友!
我的看法与您基本一致。谢谢点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子不语 + 5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坦克兵 于 2014-2-25 07:23 编辑

                我国养老3大指数2个不及格 应对老 龄化准备不足
                              2014年02月25日06:14  中国经济周刊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与《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发布中国养    老 三大指数

  中国养老不及格?

  三大指数两个低于60分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人活着,钱没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老有所养,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格外现实地摆在中国人面前。
  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去年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态势十分严峻。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未富先老”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多数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而中国仅为0.1万美元。在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中,财产性收入仅占0.3%,更多的是靠子女供养。
  2亿人口要养老,中国准备好了吗?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社会,国家在进入深度和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应当做好三个准备:青年人口拥有人力资本、老龄人口拥有养老资产、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
  然而,由杨燕绥领导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课题组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老龄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的“老龄社会发展指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得分52.6,准备不足,尚不及格。
  “在公共治理完善的国家,提前二三十年就要拿出应对老龄化的方案。”杨燕绥表示,中国存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难题,且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
  关于养老金,目前,社会保险结构混乱,企业年金步履维艰,商业养老保险品种繁多,如同“雾里看花”,消费者信任度不高。
  从养老方式来看,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以北京市“9064”养老规划为例:居家养老的占90%,需要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占4%。但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不足,虚空着几千万就业岗位,中档养老机构明显供不应求。
  “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离“老而富足”却似乎还很遥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养老金改革的原则,顶层设计已经开始,问题逐渐暴露,方案日渐明确。完成顶层设计,将政策变为行动,中国严峻的养老形势将迎来转机。
  清华报告:3个养老指数中两个不及格
  目前,中国老龄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现状究竟如何?
  《中国经济周刊》联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课题组共同发布中国“老龄社会发展指数(2012)”、“养老金发展指数(2013)”、“医疗保障发展指数(2013)”。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兼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委员会委员,是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她表示,与上一年相比,今年公布的三项指数均有所进步。
  三大指数以“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为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评价结果显示,前两项指数评价结果均为50多分,处于差等区间,只有“医疗保障发展指数”评价结果为62.7分,刚过及格线。
  中国2020年或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发展指数:“老年赡养能力”得分最低
  老龄社会发展指数,意在评价在公共政策影响(如生育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下的老龄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指数由人口老龄化、老年赡养比、养老保障、老龄产业和老龄人口红利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这个国家便已进入老龄社会,占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占20%时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据此测算,中国在1995—2000年间已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后,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年均增速”(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年度平均增长速度)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一直持续高速增加,近两年超过美国、德国和世界平均水平,有追赶日本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趋势。
  而按实际赡养比(实际具有赡养能力的人数和老龄人口的比例)测算,中国“老得更快”。老龄化社会发展指数中,中国“老年赡养能力”分项得分只有39.1分,处于差等区间,说明受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社会保障及退休年龄等政策的影响,老年赡养能力很差。尤其是,由于我国实际失业人口(特别是大学生)多、低收入人群大、退休年龄早,实际具有老年赡养能力的人数和老龄人口的比例情况更为严峻。2011年统计老年赡养比约为1:9(11%),而实际老年赡养比约为1:5(20%),即5个年轻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
  杨燕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如果从14~64岁的劳动人口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低收入和提前退休的人数,中国在2010年即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5:1),可能在20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2~3:1)。
  中国老人靠什么养老?与美国、智利、新加坡等国家不同,中国老人养老基金、财产性收入较少,老年就业参与率较低(无法计算灰色劳动市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如下:依赖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占29.3%;依赖劳动收入的占20%(主要是农村居民);依赖家庭成员供养的占48.8%;有财产性收入仅占0.3%,农村老年居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城镇老职工的福利房产尚未形成养老资产。
  西方国家的情况则非常不同。在芬兰,老龄人口的收入中财政转移支付的福利约占15%、劳动收入约占12%、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约占73%;在美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福利约占38%、劳动收入约占34%、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约占28%;在日本,财政转移支付的福利约占48%、劳动收入约占10%、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约占42%。这些国家的老龄已经拥有养老资产和一定的人力资本,依赖家庭供养的情况很少。
  其实,中国农村老人拥有土地经营权,城市老人拥有福利房产(包括分房和购房),如何将其转化为中国老龄人口购买老年服务和老年消费的能力,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杨燕绥介绍说,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的社会,是第一人口红利向第二人口红利的过渡社会。第二人口红利来自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消费能力、投资能力、纳税能力及其所产生的经济贡献。
  “德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家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其消费总额占总消费额的比重为25%~30%,甚至更高,老龄人口高消费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然而,中国、韩国和巴西几个国家的相关比重则相对较低,目前低于10%。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但他们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杨燕绥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务院35号文”),旨在把服务几亿老龄人口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但是,在杨燕绥看来,老龄人口目前的资产结构和消费能力对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人口结构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老龄化社会发展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口供养负担较重(费率高、赡养比趋低),亟待促进就业,提高劳动人口实际收入,减少低收入人口,增加工作和养老税费缴费年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探索以房养老,培育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改善老龄人口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这既是战略问题,也是系统工程。
  尹奶奶在文革时失去了丈夫,现在和女儿一家生活在一起。如今女儿也退休加入老人的行列。图为尹奶奶参加“候鸟”旅行团去旅行,她的女儿也是其中一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I摄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坦克兵 发表于 2014-2-25 07:20
我国养老3大指数2个不及格 应对老 龄化准备不足
                              2014年02 ...

养老金难以养老
  养老金发展指数:“待遇差”指标为0分
  养老金是老年人日常开支的现金流。老龄社会的养老金结构,由消除老年贫困的国民基本养老金和改善老年生活的个人养老金构成。多数西方国家已经按照老龄化时间表完成养老金结构调整,累计养老基金规模超过GDP总量。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各分项得分有满分,也有零分。总体来说,中国养老金制度安排呈现出“碎片化、欠公平和不可持续”的缺陷。但2013年该指数评价得分57.3分,已经比2012年的52分有所进步。
  去年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我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013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缴纳保费。
  一边是“未富先老”,为自己的养老状况担忧;一边又有很多人抛弃社保,原因何在呢?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政府养老补贴水平低、个人账户储蓄不保值、转移携带不方便,难以有效发挥养老保障功能。2013年1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当前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月人均只有81元。
  对于城镇职工而言,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0%、职工按照个人工资收入的8%来缴纳养老保险费。因此,劳动报酬的多少与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直接相关。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太重,只好减少用工或者逃费;职工缴费占个人工资的8%,至今不明确这是税、费或储蓄。截至2012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记录累计金额约有2.6万亿元,这笔钱本应通过运作产生收益,之所以成为空账,是因为现在已经退休的人的养老金不够发,只得挪用现在还不需要兑现的个人账户里的钱。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言,源自1958年的退休金等于退休工资,不用缴费;从低工资到低退休金,至今工资涨了退休金也涨了,待遇比企业职工高,却不缴费,自己理不直气不壮。如今,各界呼吁改革,但才发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问题很多,简单并轨前景不佳。
  2012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平均支付额为1721元,年平均20652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7593元,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为43.39%。由于没有最新数据,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2012)》的相关数据,2011年统筹范围内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分别为2241元/月和2105元/月(不含补贴金额),均值与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之间的替代率为54.79%。由此可见,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差为11.4%,按国际标准已严重超标。导致指数中“待遇差”一项得零分。
  而按照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设计的59.2%养老金替代率目标,2012年,城镇在岗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并未达标;2012年,农村居民养老金年人均859.15元,是当年农民人均收入7917元的10.85%,与设计标准相距甚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则最为接近达标。
  “养老金制度有三个原则,一要讲公平,就得消除身份界限;二要讲持续,就要建立长期精算平衡模型,在两代人之间就缴费、待遇和领取年龄达成共识;三要讲流动性,就要统一社会保障卡和城乡一体化。但由于历史原因,现行养老金制度违背了这三个原则。”杨燕绥说,中国急需具有战略意义、结构合理的养老金顶层设计。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杨燕绥说:“这是国务院送给大家的一份大礼,有利于城乡居民的人员流动,为日后养老金并轨奠定了基础。”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中国在机制、制度上的努力也体现在指数得分上,在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管理服务效率两项上,中国均为满分。
  有了养老金,还要考虑保值增值的问题。但在“养老金效用”指标上,中国得分38分,也非常低。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贴现率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算,约为3.25%,仅为目标值8.76%的37.1%。
  杨燕绥认为,中国最好的养老金策略是两代人共同努力,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二元结构养老金制度。一是坚持公平原则,用GDP的1%~2%或者社会保障税去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进入财政预算或者建立专用基金,待遇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20%~30%,不低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保障所有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二是坚持效率原则,用延期征税政策鼓励个人储蓄养老金,包括个人储蓄、员工福利(职业养老金、企业年金)、商业保险、消费积分转换养老金、地方政府养老补贴等,建立受托人制度,制定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和保值措施,月支取额达到退休前平均工资40%~50%,用以改善老年生活;总和养老金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达到60%~80%。
  “目前混账管理的养老保险,混淆政府责任、个人责任和市场功能,混淆了公平和效率,修修补补是难以为继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统账结合原则,提出‘国家统筹基础养老金’和‘完善个人账户,保护受益人利益’的路径,具体方案尚待2014年的努力。目前的状况像游泳者被水草缠住了双脚,不能乱蹬,亟待冷静下来找到脱身的方法。”杨燕绥说,由于个人缴费不能投资,记账利息仅为短期银行储蓄利率(约2%),伴随物价增长,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无论城镇职工还是城乡居民,均没有积极性进行养老储蓄,养老金储蓄不能跑赢通货膨胀和银行长期储蓄利率,属于政府失灵现象。
  “国家可以把个人养老金账户找最好的受托人管理,定最好的投资策略,在长期经营中让养老金账户保值增值。”杨燕绥强调,站在个人角度,个人账户越来越大,人们越愿意延迟退休,多贡献、多存钱,改善老年生活,即使早去世也会转化为家庭遗产;如果公共账户做得很大,在“大锅饭”里,谁都想早退休、少缴费、多领养老金,再挣一份返聘工资。站在国家角度,则需要未雨绸缪,科学地按照精算平衡原则来设计养老金制度。这取决于政府的驾驭能力和公共政策的质量。
  从养老方式来看,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坦克兵 发表于 2014-2-25 07:24
养老金难以养老
  养老金发展指数:“待遇差”指标为0分
  养老金是老年人日常开支的现金流。老龄社 ...

“老而富足”须有备无患
  医疗保障发展指数:“制度持续性”获满分
  超级老龄化社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必须从现在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钱本身,资金和资产的管理及使用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和方式?哪些产业需要早培养?如何才能做到“有备养老”?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提出“养老保障四要素”、“养老资产”和“养老金融”等新概念。养老保障四要素指养老金、老年医疗服务、老年房产和老年护理;养老资产指养老货币资产、物质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养老金融指管理养老风险的金融制度。
  医疗方面,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指数(2013)评价得分62.7分,比2012年的60分有所进步。研究显示,在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待遇水平等方面得分较多,在医疗保险基金持续性、参保人员流动性、医患道德风险治理等方面减分较多。目前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GDP增长率),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制度持续性”分项获得满分,原因在于,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年度运行平稳、收支平衡,且略有结余,累计结余额能够支付12个月以上。
  “医疗服务治理有效性”是医疗保障发展指数的一级指标,包括医患信用管理、医疗服务协议管理、药品费用占比、定价机制、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绩效、医疗服务支付绩效、医疗保障政策评估、人均医疗费用合理增长率7个二级指标,该分项得分较低,原因在于:药费占比过高和人均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过快。以2011年数据测算,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率合理值应为8.4%,但当年实际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率为20.9%。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医疗保险为主要支柱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的功能即在于分担参保人的医疗费用、抑制财务风险,更在于约束医患行为,抑制道德风险。伴随老龄社会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的态势,中国亟待建立医疗服务治理机制,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合理的医疗服务。
  在金融方面,利用保险机制管理长寿风险,如健康保险、养老年金、老年护理保险、老年房产长寿基金,以及与上述产品结合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等,是最可行的路径和养老资产管理方式之一。
  长期护理保险也是积累养老资产的重要方式之一,用来支付老年护理费用(包括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社区日间护理等),提高老年生活的安全性。但是,中国尚未起步。
  北京爱暮家养老院负责人姚雪刚刚从欧洲考察回来,深感欧洲护理保险制度非常到位,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
  “我们也许不担心住不起养老院,但等我们不能自理时,需要有人护理,费用一定是越来越高,因为人工成本是不断上涨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护理保险,就会比较有安全感,能保障你得到照料。”姚雪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希望中国保险市场尽快把护理险做起来,因为它不单单对市场来说是赚钱的,同时能解决千万老人的后顾之忧。
  在欧洲,人们交了一定年限的护理保险之后,老了不能自理时,国家会兜底。“就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医保,按比例来,比如80%国家报,20%需要你承担,如果我最后连20%都承担不了,国家就启动另外一笔钱来支付,对于老人来讲没有后顾之忧,很有安全感,只需要养老机构和保险公司对接来结算费用。”姚雪介绍说。
  “以房养老”也不再是新鲜事物,“30年我养房,20年房养我”的理念逐渐出现。但是,无论将老年人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或者政府,抵押金支付机构都要承担老年人的长寿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提出的建议是,以房养老以个人选择为主,但是,对于高龄、失能、没钱、有房的老人来说,则需要政府介入,解决土地使用权、房价波动和长寿风险等问题。可以由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建立长寿风险基金,用以支付超过平均寿命期间的养老金。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2-22 14: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