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绍兴知青

[文化散论]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十八)返销粮-农民的救命粮
一九六七年五月末,带着老父亲,姐妹们口中省下来的十五斤粮票(换成浙江省流通粮票),二十元生活费,重回遂昌,最苦的日子来了。
回到南岭村,正逢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队里人早已没有粮食吃了,都在靠吃“返销粮”度日子,在那个缺衣少食,吃不饱饿不死的年代,生产队生产的粮食,还得首先交足公粮,余下的才能按各户的劳动分值,分配粮食到农户,不论你收成好坏,公粮一定得交。
我们南岭村,山高水冷,土地贫瘠,种不好粮食,公粮一交,几乎没有多少留给自已吃的啦,每年从3月开始到7月中旬早稻开镰前,有四个多月时间,就等靠吃国家返销粮啦。
“返销粮”是国家向农村缺粮地区,比如因自然灾害或贫困落后,没有能力达到粮食自给的农村,或国家征粮过头,当年国家返销给农民的口粮,种子、饲料粮,成了农民的救命粮。
“返销粮”国家按地区及缺粮程度下达,我们大队生产队的返销粮,按户按人头,小孩减半分配,每人每月40斤陈年稻谷,记得每斤一角二分五,算很便宜了,碾成米,大约25斤左右,吃不饱,但能让你活下去。
我们这次再回山区农村,已经一无所有,没有了劳动公分的积累,没有了知青的粮食和生活费补贴,没有了口粮,没有一份人民币,呵呵,成了真正的贫农-无 产 阶 级。
回到村里,我们就向生产队、大队申请“返销粮”,大队总算给知青面子,发我们每人二个月(六月、七月)返销粮票100斤,比当地农民多一点。
这返销粮票还得下山走七、八里路去下宅街一个粮站购买,买来是稻谷,再到附近碾米加工厂去碾成米,扛回在半山腰的南岭村,虽然有点辛苦,可这返销粮能让我们度过青黄不接的日子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十九)连吃七天洋芋
接下来的日子,好苦呢!家里带来的一点钱,除买返销粮之后,剩下无几了,家里带来的绍兴霉干菜、霉豆腐、咸带鱼干,慢慢地也吃光了,自己生产队里分来的一点自留地里,还没有长出什么蔬菜来,队里又穷得叮当响,预支不到一分钱,山高水冷的穷山沟里,连野菜什么马兰头啊、苦叶菜啊都长不出来,我们把仅有的一两块钱,跑到山脚下蔡宅村的一个合作商店里,买来做人最需要的五斤盐和三斤酱油,吃饭时,就用一调羹酱油,冲上开水,没有油没有味精的“酱油汤”,和饭吃,天天这样。
后来,东家三妈和一些村民,看到我们吃得这么苦,就送一点“萝卜咸”“霉笋咸”来,有时也送来点新鲜蔬菜南瓜、长冮豆什么的,我们就像吃到山珍海味一样,至于鱼啊肉啊鸡啊鸭啊,只有在梦中才会碰到......
心,慢慢静了下来,明白:若再不去生产队参加劳动,多挣工分,今后的日子会更难过。为了生活,为了生命,我们开始了起早摸黑、埋头苦干的农耕生活,虽然工分很低,但不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我们仍天天出工,并且努力地去学会一些高工分的农技活,比如插秧、耕田、犁地、耙田等,到了冬天,我们就跟村民们一起,上山背木头(生产队里,一般每年春季,上山砍树,都是一些成材了的杉树或松树,经过一个夏季、一个秋季,树子就干燥了.)从海拔近2千米的高山上,背到山脚,再背七、八里路,到下宅街一个林业站,按分配的木材出售计划卖给国家林业站,每年分配的计划很少,但它是生产队的主要经济来源,也就是劳动工分分配现金的主要来源。
做牛做马的日子,到使我们的肩膀越来越结实,慢慢地扛得起200多斤的木头,拿到了和正劳动力差不多的工分,但由于遂昌贫穷落后,我们南岭村更是贫困,一年做到头,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还得靠吃国家返销粮度饥荒。
一年到头,生产队里种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早稻吃了吃中稻,中稻吃了吃番薯,(高山地区种不了晚稻),番薯吃了吃包罗(玉米),包罗吃了吃洋芋(马铃薯),洋芋吃了吃大小麦。包罗籽用大石磨,磨成包罗粉,做包罗糊、包罗饼吃,还算吃得下,可洋芋本来是当菜的,因为没有粮食吃,就当主粮吃,六八年四五月间,不知怎的,国家返销粮还没有下达,我们只得用洋芋充饥,用水煮熟洋芋后,剥了皮,蘸一点盐,没有一点点油,就这样当饭吃,连续吃了七天,也许成了连吃没有一点油水的洋芋的世界纪录!这真是:
起早又摸黑, 干着牛马活,
吃的洋芋苦, 食却不裹腹。
我们连吃七天的洋芋(马铃薯)
图片:知青 马铃薯.jpg[[url=]删除[/url]]




如同我们高山背木头的情景
图片:知青 扛木头.jpg[[url=]删除[/url]]




我们就用这种老大石磨,磨包罗粉,现在在农家乐能看到
图片:知青 老石磨.jpg[[url=]删除[/url]]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二十)早请示 晚汇报
    早请示,晚汇报,这种做法,流行于文 化大 革 命期间的1967年至1971年,比较明确的下限,以“九 一 三事 件”和随后的批 林 批 孔运 动为界。早请示,晚汇报是一种对毛 主 席“表 忠 心”的祝颂礼仪、例行程序。要贯彻、体现毛 泽 东思想照 耀、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就要有一定的形式来表达。不知是谁发明了这样一套程序:每天早晨向毛 主 席请示一天该怎么生活、怎么做事,晚上汇报一天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有什么问题。
    这样的崇 拜 礼 仪虽然不是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但全社会都如此流行,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俗习惯。
  早请示是在机关上班、学校上课、商店开门、农村生产队出工以前,全体参与者都站在毛 主 席像前,站成一个方阵,鞠躬行礼,手握红 宝 书举过头顶三呼:“敬祝伟大的领 袖、伟大的导 师、伟大的统 帅、伟大的舵 手、我们心中最 红最 红的红 太阳毛 主 席万 寿无 疆,万 寿 无 疆,万 寿无 疆!敬祝毛 主 席的亲 密战 友、我们的林 副 统 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唱《东方红》,朗读毛 主 席语录。“晚汇报”则是机关下班、学校放学、商店关门后、农村生产队收工前,检讨自己一天有无缺点错误,向毛 主 席他老人家忏悔。歌曲改为《大海 航 行靠 舵 手》。
  家庭里也有这样的礼仪制度,早饭、晚饭前都要这样做,类似基 督 教的饭前祷告。虽然机械无趣、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让人疲倦、厌烦,但也没有人敢于提出废弃的建议。连精神病院也不能例外。牛 鬼 蛇 神一类“坏人”、犯 罪分子没有“早请示,晚汇报”的资格,只有“早请罪,晚请罪”:在毛 主 席像前低头弯着腰站着,保持着请罪的姿势。用别人给自己定的罪 行、罪 名大声诅 咒自己。
  早请示 ,晚汇报 这个做法传到我们遂昌石仓公社,大约在67年11月,起始,我南岭村四队在出工前,都集中到生产队长家里,做早请示,后来,大家出工到田头做早请示,由我捧着伟大领 袖毛 主 席像,毕恭毕敬的在田头摆正,出工的人都要毕恭毕敬地站好队,向毛 主 席像毕恭毕敬的鞠躬行礼,再有我领祝,大家三呼万岁:“敬祝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 太 阳毛 主 席万 寿无 疆,万 寿无 疆,万 寿无 疆!敬祝毛 主 席的亲 密战 友、我们的林 副统 帅身 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接着唱“东方红”,后来也教大家唱毛 主 席语录歌,早请示做完后,大家才开始做农活,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我们三位插队落户在南岭村的知青,一起吃饭前,也都认认真真的做“早请示,晚汇报”,一天不漏,毕恭毕敬。
  南岭村 都是高山梯田,劳动作业比较分散,大家收工时间不一,那时,没有手表,出工收工,全看太阳,阴天的话,全凭人的感觉,所以,我们的“晚汇报”改在晚上,到生产队长家里进行,每天晚上,照例,全队劳力,毕恭毕敬站好队,毕恭毕敬向毛 主 席像鞠躬行礼,唱“《大 海航 行靠 舵 手》”。再有队长向毛 主 席汇报一天做的农活和明天要干的农活,再叫大家向毛 主 席汇报,农村不比单位,农民不比工人,几乎没有人讲什么的,没几天,这种晚汇报,就变成了村民们聊天的活动,变成了生产队安排农活的地方,可毕恭毕敬向毛 主 席鞠躬行礼,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早请示,晚汇报,这种做法,现在的年轻人,听起来真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请示 晚汇报 后来还要人人手举毛 主 席“红宝书”-毛 主 席语 录 本,朗读毛 主 席 语 录!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们出工前,在毛 主 席像前,恭恭敬敬站好队伍,做早请示!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家户户吃饭前,做早请示,朗读毛 主 席语 录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二十一)打倒封资修 彻底破四旧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首次提出“破四旧”,先看看当时文化大 革 命形势: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了关于“文化革 命”的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在这个通知中,毛泽东亲自加上了这样一句话,“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在各个文化领域的专政”。
  “文化领域的专政”,是毛泽东的发明。西方的叫“资”,古代的叫“封”,***国家的叫“修”:苏联是“苏修”,外蒙古是“蒙修”,朝鲜是“朝修”等等,都是“文化专政”的对象。不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毕竟有点深奥,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伯达炮制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年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破四旧在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后开始


  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资产阶级虽然已经被推翻,但是,他们企图用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来腐蚀群众,征服人心,力求达到他们复辟的目的。”“封、资、修”都属“四旧”,凡是“旧”的就是“封、资、修”,就要对它“专政”。
   1966年8月17日夜,北京第二中学的红卫兵拟就《最后通牒——向旧世界宣战》,宣布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理发馆、裁缝铺、照相馆、旧书摊……等等,统统都不例外。”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30万红卫兵。此后,这些“小将们”走向街头,张贴传单和大字报,集会演说,开始了“破四旧”运动。
  这场风暴首先席卷了北京的千家万户,红卫兵们以打烂一切“四旧”物品为宗旨,把北京城内外的一切外来和古代文化象征和物品砸了个遍。8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报道北京红卫兵的“伟大功勋”。次日,全国各大报均以头版头条报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首都街道”,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称《好得很!》。于是,史无前例的“破四旧”运动迅速燃遍了全国城乡。
  “破四旧”运动很快蔓延到上海、天津和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农村。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有11.4万多户抄家。按周恩来的说法,上海“抄了十万户资本家。”全国上下总共约有1000多万人家被抄,散存在各地民间的字画、书刊、器皿、饰物、古籍,不知多少在火堆中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二十一)打倒封资修 彻底破四旧

再来看看我们的“破四旧”
1967年下半年,这股“打倒封资修,彻底破四旧”的狂风,刮到了遂昌穷山沟,农民们生活虽然很苦,可这革 命斗 争,是万万不可怠慢的,梨树岗大队马上成立了“破四旧毛 泽 东思 想宣传队”,通知我们三位绍兴知青参加,时间先定一个月,参加这个革 命行动,工分照计而且按全劳力计,太好啦,我们立马到大队部报道,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破四旧大革命"中去。
行动开始了,宣传队15个人,都是青壮年,每天一大早,就敲锣打鼓,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都是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干的就是砸烂家家户户的“封资修”四旧物品,每家每户的香火堂,各种各样的香炉、神 位,祖 宗牌匾、古画字匾等等。一律砸 烂 、烧毁,有的村民。得知消息后,老早把香炉,祖 宗神 位什么的,藏到山里面去了,我们也当不知。
宣传队每到一家,都要宣传,不准烧香、求佛、拜菩萨,指令村民,把香火堂用木板钉死,外面贴上毛 主 席像。
宣传队的又一个行动,就是到各村各队,砸土地庙、山神庙,先砸土地公公、山神菩萨,再动手拆庙宇,干这个拆庙的事,宣传队里的当地人都有点后怕,担心土地公公、山神菩萨显灵报复,有些队员就故意借口走开,我们三个绍兴知青,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大胆上去拆庙,并把干干燥燥的庙宇屋梁,瓦椽子等木料,全部搬回去当柴烧,看得当地村民和那些宣传队员目瞪口呆。这些木料我们足足当柴烧了半年多,省了我们好多上山砍柴的力气,呵呵,平安无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二十二)担当晒谷员
在那个缺粮少衣的六十年代的穷山沟里,选个晒谷员也是生产队里一件头疼的事情,无论有当地的那个社员做,都会或多或少的把集体的稻谷往自家搬,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小偷点儿”。
是从我们知青到村里后,队里就想叫我当晒谷员,可这晒谷员,不是件轻松的事,起码你得挑得起一百七八十斤重的两箩稻谷,还要会记账,要管谷仺,要有责任性。
下乡头两年,我还挑不动重担,到了1968年夏收夏种季节,我已很有力气了,队长就安排我担当队里晒谷员,再安排一个年轻的社员帮我一起晒谷。
早稻收割前,队里都会提前些日子,请来蔑匠老师,编做新的晒谷竹垫皮、竹箩筐,修补破旧的老竹垫皮和竹箩筐,等早稻一收割,先把村庄门前的早稻收割了,选择离谷仺附近的、大块点的稻田做晒谷场,挖掉田里的稻根,平整好田块,山区田亩不大,我们一般要平整二、三块稻田用来晒谷。
每天,太阳还没有爬上山,我俩就要把稻谷一担一担从谷仺的堂间挑到晒谷场去,挑着近二百斤的谷担,走过上上下下的台阶小路,没有力气的话,你还真吃不消呢!
晒谷前,打开十多张竹垫皮,把稻谷倒在竹垫中央,在用竹笆把稻谷一笆一笆摊开来晒,最多时,要晒二十多张竹垫皮。
双夏季节,雷阵雨特别多,这可苦了我们晒谷员,一看乌云遮天,雷电轰隆,就得马上把稻谷收起来挑回去,雷雨一过,太阳一钻出来,又挑出去晒,天公也会作弄人,有时,一天中,雷阵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累得我腰骨头都快断了。可那些村民挺自私的,他们在山上不远的梯田里割稻,明明看到下大雷雨了,却没有一个人跑下来帮忙,我们两个人实在来不及收,只好让稻谷淋雨了,人也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
淋湿的稻谷,你不抓紧在近几天晒燥,就会发芽、霉烂,不能吃,就会损失,那时没有科学种田,稻谷产量很低,损失点稻谷就是非常心疼非常可惜的事。所以,我们晒谷员,责任很重,都是千方百计保护好稻谷这贵重的粮食!
收割来的稻谷,经过五、六个猛太阳的暴晒,就干燥了,再经过木制的风车,把晒燥的稻谷一箩一箩的扇,总要扇个二、三遍,将秕谷统统扇掉,过磅记账,入仺保管,就算完成了这一轮的晒谷任务。
生产队里往往会选个好日子,上交公粮后,把稻谷分到户,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几样菜,煮好新米饭,恭敬祖宗后,高高兴兴地吃起新米饭来。
晒谷员,责任重,又辛苦,给我记整劳力工分,我也挺知足的,这样一连干了三年晒谷员,队长和社员们都夸奖我呢!

我们晒谷就是用这种竹垫皮和竹箩筐的
图片:知青 晒稻谷 就是这种竹箩.jpg[[url=]删除[/url]]




晒燥的稻谷用这种木制风车扇干净秕谷
图片:知青 风车 谷子.jpg[[url=]删除[/url]]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知青赴遂昌—我的知青生涯 (二十三)笛子伴我度寂寞

我喜欢吹笛子,那是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爹爹带我去绍兴府山高头玩,幽静的树林中传出了一阵悠扬悦耳的声音。我和爹爹循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少年拿着一件乐器在吹。我问爹爹:“这是什么东西,吹起来尬好听!”,爹爹告诉我:“这叫笛子,发出的声音时而清脆,时而浑厚,时而柔和……”,
从此,我就迷恋上了那清亮的笛声,当我第一次触摸到笛子的时候,那光滑的表面,那精细的做工把我深深地吸引了。这之后,我就用心地学起吹笛子了……
六六年4月笛子跟随着我来到遂昌石仺梨树岗南岭村,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聊的日子寂寞的夜晚,
六七年我们“打回老家去就地闹 革 命”,在绍兴的一个小摊里,我又买了一支笛子,小巧玲珑,只有30公分长,E\A调,笛音特别清脆响亮,笛身上印有“要进一步节约闹革命.毛 泽 东”字样,一毛五分钱,我特别喜欢,后来,我带着这支笛子重回南岭村。春夏季节,每当劳动回来,吃了晚饭,就非常寂寞,我们三位知青,就到门口空地上,我吹笛子,发祥喜欢吹口琴,振辉唱歌,自娱自乐,秋冬季节,每当雨雪天气,不能出工,我们就像当地村民一样,钻进被窝里,我还是喜欢吹笛子,有时三人一起唱歌,打发无聊透顶的日子。
那时,我最喜欢吹的两首笛子曲是“我的祖国”和“洪湖水浪打浪”,吹起这两首亲切生动、真挚朴实、优美抒情,委婉动听曲子,我们的心啊,就会飞向那可爱的鱼米之乡绍兴,飞向亲人的身边,忘却那艰苦迷茫的知青生活……..
这把小巧玲珑,有着特殊意义的笛子,不论后来的多次工作变动和住所的搬迁,我都没有忘记它,一直保存在我的身边。后来我又买了好几支笛子,现在我经常在吹的笛子是前三年买的,音质特好,呵呵380元一支。
现在有时,我会拿出这支有“知青经历”的笛子,重吹两曲“我的祖国”“洪湖水浪打浪”,回味那四十五年前绍兴知青的蹉跎岁月。


我有“知青经历”的特殊意义的小笛子
图片:DSC00860.JPG[[url=]删除[/url]]



图片:DSC00859.JPG[[url=]删除[/url]]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9-22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