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5-12-22 05:49 编辑
序《随笔集》
魏英俊
向党先生这本《随笔集》,信手拈来,笔随心动,文由感出。他自2004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除去平时坚持身体锻炼,唯一的爱好就是写文章,偏重于写文史和民俗方面的东西。如今,已经成文300多万字,在报刊公开发表500多篇,并出版了5部书。这是他的第6部书。 这部书分为6个部分,分别为《记史忆昔》《报道写真》《经历留迹》《见有所思》《评书说报》和《他人来论》。 一口气读下来,给人总的感觉是:书名取作《随笔集》,意文稿都是随手写就,但是,随笔不随意,定位于正能量;随笔不随便,言之有据有准绳;且颇有新意,展示了自身的风格。 凸显正能量,是向党先生这部文集的定位所在,也是他一直的遵循。 能量守恒,不增不减,否定之否定,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里,在节点上,是有正有负的,有正能量,有逆能量,或者说有正有邪。负则亏,正则盈。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能量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负能量则拖社会的后腿,违害社会。就人类社会而言,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而言,什么是正能量,那就是真善美。这在古今中外的贤哲来说是个共识。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作品要“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习近平2014年2月25日就文史问题指出:“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写文章定位于正能量,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为文者的良知和责任所在。 向党先生写文章,特别是书中占有很大篇幅的文史方面的东西,不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猎奇,不像北京大学的某文学博士那样,考证出李白是什么“古惑仔”,而是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用历史上先人们的事迹、言论激励今人“追求真善美”“向上向善”,宣扬为着今天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如,文集中《冀州历史上的良风美德》《冀州先贤的气节》《冀州历史上的廉吏》《冀州先贤的反腐》等文章,都是从冀州2000多年的历史资料中撷取的人和事,对于当下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又如,文集中《难忘冀州的那些老书记们》《公社书记的故事》《冀州参加长征的人》《冀州的三对革命夫妻》等文章,都是写的冀州近几十年历史中优秀共产党员的舍身革命,公而忘私,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等等,可谓共产党人的楷模,党的宗旨,优良传统的实践者,对于今天发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再如,文集中《我的老伴》《王老师的公用自行车》《读李祝尧的小说》《两位朋友的家乡情怀》《忆房东》等,记家庭成员、忆师友等,不仅仅是宣泄自己的个人感情,“情”和“义”把握准确,力求彰显真善美;倡导吃苦、奉献、友爱、敬孝等良风美德。注重写出人物的感情,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字里行间浸透着对爱国爱家、遵德守矩的溢美。感化、引导人们,特别是引导青少年读者“向上向善”。他写的“民俗稿”,也是传承讲文明,讲团结,讲和谐,讲礼貌等美德,也都是教人”向上向善“的。 向党先生这部文集,内容广博,很有可读性,不少篇章引人入胜。其中的《记史忆昔》《报道写真》,具有可贵的史料性,一些是冀州志书、文史中没有面世的珍贵资料。而且,都出之有据。其中的《见有所思》《评书说报》,具有独到见解、有新意,显示了敢于讲真话的自身风格。 向党先生是很勤奋的,每天笔耕不止,如同愚公的挖山。这一点着实让人佩服。他自己说是勤能补拙。然而他做到了,成功了。人与人之区分没有多大的差别,正如马克思所说,天才与搬运夫就智力上来讲没什么鸿沟。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努力,去做,去追求完美。文章不厌百回改,文字终究离不了锻打、锤炼。你努力了,并且有自我批判的精神,总向着好里去做,那必定就会成就自己,成就事业,为后世留下点什么东西。 ——2015年10月16日 (作者为学者、杂文家、收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