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2148|回复: 182

[史海钩沉] 忆“老三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2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5-11-22 14:41 编辑

忆“老三届”

        “老三届”,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在特殊的年代,产生的特殊的事物,出现的特殊的词语。
        “老三届”,是特指1966年、1967年、1968年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
        “老三届”, 古今中外,绝无仅有;估计将来,后不再现。

       作者就是“老三届”其中一分子,对“老三届”们当时及以后的情况十分了解。

“老三届”的基本情况
       1966年,“文革”开始,当时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应当毕业考学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三年级学生,不能考学了;应当继续学习的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停课了。都留在学校参加“文革”,到1968年,3个届别的毕业生同时走出校门,才离开学校,故称“老三届”。有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三年级学生,连张毕业证都没有。
       1.高中三年级学生,简称高三生。1963年进高中,1966年应毕业,苦读3年,面临高考,大学成梦。加上停课2年多,高中阶段共在校5年多。   
       2.高中二年级学生,简称高二生。1964年进高中,应1967年高中毕业。到1966年,实际读了2年高中,加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4年多。
       3.高中一年级学生,简称高一生。1965年进高中,应1968年高中毕业。到1966年,实际只读了1年高中,加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3年多。
      4.初中三年级学生,简称初三生。1963年进初中,应1966年初中毕业生,读完3初中,升高中或者中专成梦。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5年多。
       5.初中二年级学生,简称初二生。1964年进初中,应1967年毕业,实际读了初中2年,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4年多。
       6.初中一年级学生,简称初一生。1965年进初中,应1968年初中毕业,实际只读了初中1年,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3年多。
   《中国共产党历史》载,1968年时,“老三届”“达400多万人”。

“老三届”的留校活动
       “老三届”们,1966年至1968年,在校呆2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学文化,主要是穷折腾了。
        1.大批判、斗老师。“文革”一开始,学生们先是批判“三家村”,后是批判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继而发展到批判、斗争本校的校长、老师。批判所谓“师道尊严”;批判校长、老师所谓的“封、资、修教育”;批判校长、老师的反动家庭出身、生活作风等问题。斗争校长、老师,开始是写、贴大字报,开辩论会,后来是戴高帽、游街示众、丑化、体罚、打骂、武斗。
       2、破“四旧”,搞打砸抢抄。学生们,走上街头,走上社会,搞破“四旧”,即破除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当时“破四旧”,由青少年学生(称“红卫兵”、“ 红小兵”)打先锋。凡是自认为沾上“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边的,就予以更改、砸毁、焚烧、取缔。(1)街道、学校、商店等名称及人的姓名等,大都予以更改。(2)砸、烧文物、书画等。将古牌匾、古建筑、古塑像、古墓、古碑、古玩等;现代用品有所谓“不革命”图案的;对所谓“不革命”的书籍、照片、画册等,一律统统砸毁、焚烧。(3)取缔所谓“封、资、修”的行业和东西。认为浴室、美发、鲜花店等行业是为资产阶级享受服务的,被关闭。(4)、打人、抄家。对于被斗争、批判对象,拳打脚踢;抄家,搜集“反动”证据。
       3、建造反组织,争当“红卫兵”。“文革”开始后,学生们,也有部分教职员工参加,纷纷建立各种造反组织,人人争当“红卫兵”。各种组织,写大字报,搞大辩论,油印各种传单等。  
       4、大串联。“大串联”,开始于1966年8月,结束于1967年初。开始是北京“红卫兵”外出到各省,随后是各省“红卫兵”到北京,目的是到各学校交流革命经验。后来,有些人到韶山、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参观瞻仰,是为了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开始是学校组织,挑选政治条件好、政治表现好的学生;后来是由所谓“造反”组织的学生自己联络人员。外出“串联”,开始一般是步行。后来是乘车。当时,凭《学生证》或《红卫兵证》免费乘坐汽车、火车和市内公共汽车。而且,免费食宿。
        5、分派别,打派仗,写大字报,搞大辩论、大批斗,直至文斗发展成武斗。当时,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分为两派或3派(其中1个中间派)。派与派间,各持己见,针锋相对,都说己方正确。当时,许多兄弟、姐妹、同学、同事分为两派,之间,或者见面不搭理、不说话;或者见面就辩论、干仗。致使“文革”结束多年后,人们之间的关系仍很尴尬。后来,各地派别尖锐对抗,发展到武斗。
        6、走上社会,搞宣传。“老三届”们,有组织地到农村去,演节目、搞演讲,宣传毛泽东思想。有时还深入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老三届”在校多呆2年多的时间,有失有得。“老三届”们,在校多呆了2年多的时间,有失有得,失多得少。(1)贻害无穷。“文革”使“老三届”们,失去了上大学、升高中、学知识的宝贵时机。10年以后才恢复高考,使许多“老三届”上大学、升高中成梦。许多顶着中学生帽子,而仅仅学了1年的中学课程。(2)因为分派,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的隔阂,多年不能消除。(3)极左观念、行为影响很大,使他们多年难以改变。(4)学生之间感情深厚。“老三届”们,由于在一起的时间长,而且是共同外出、共同“战斗”,感情比较深厚。不但同班的同学之间加深了感情,不是同班、不是同年级的同学,也建立了联系和感情。改变了以前“仅是同班才是同学,毕业后才有来往”状况。(5)师生之间情同朋友。“老三届”们,在校多呆2年多的时间,与老师间不是教与学关系,而是共同“战斗”,与老师的感情,变师生为战友、朋友。(6)得到锻炼。“老三届”们,在校多呆2年多的时间,了解了社会,开展了社会工作,在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书画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才干剧增。许多人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汽车、火车、轮船、第一次见山见海;许多人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是靠当时打下基础;……。

“老三届”的当时与以后
       当年的“老三届”们,毕业后没有学校可上,也没有班可上,都直接走入了社会。都是当“知青”,上山下乡或回乡,当了普通农民。
        当时,教育不普及,“老三届”们在农村算得上“文化人”,一个1000多人的村庄,也没有三五个“老三届”,所以,他们大都很快就脱离务农,有的当了会计、有的当了教员、有的当了农村干部、有的入伍当兵。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些“老三届”参加考试,上了大学。再后来,有的“老三届”,凭着自己的能力,被选拔到工厂、国家机关等部门,参加了工作。
        “老三届”们,尤其是当时的高三生、初三生,都有较扎实的文化功底,因此,参加工作后,大都作出骄人业绩。有的成为我党的中央、省及地(市)、县(市)和军队的领导干部;有的著书立说,成为学术带头人;有的创业搞经济,等等。
       如今,当年的“老三届”们,都已经退休,大都已有了第3代。他们大都仍然在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着有益的工作。
       祝“老三届”们夕阳更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点评

真实回忆,思绪万千,苦辣酸甜,百味俱全。大赞!  发表于 2015-11-22 21:14

评分

参与人数 15人气值 +59 收起 理由
冬至雪 + 3 大赞!
移不动联不通 + 5 赞一个!
周春祥 + 5 赞一个!
须臾岁月 + 4 大赞!
流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11-2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的老五届也有相似的地方。
发表于 2015-11-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三届的历史值得一读,特殊时代的产物,各人的机遇都不相同,各有各的‘酸甜苦辣’。当爷爷、奶奶了,回味一下也好。
发表于 2015-11-2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年代,特殊的一代人,百感交集尽在其中。老师的文字再现历史情景。
远握问好!
真诚永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1-2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堪回首。
香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2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1-2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1-2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损失很大!谢谢介绍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2-22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