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文字虫

[史海钩沉] 忆“老三届”

[复制链接]
方方圆圆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3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1-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5-11-23 17:38 编辑

忆老三届必须讲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上山下乡运动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的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陆星儿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这场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关于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据说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第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五十年代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们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

第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至此历时25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无声无息中画上了句号。




香山玉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夏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1-23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虫 发表于 2015-11-23 05:31
谢谢老兄留评、问候!

         下午好!谢谢问候!
发表于 2015-11-2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霞 发表于 2015-11-22 23:33
介绍的详细,分析的透彻。可网里的老三届一定人数众多。

        下午好!谢谢赏帖雅评!
须臾岁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荷塘芬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1-2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1-2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有关知青的题材感到很欣慰,因我也是68届的初中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方圆圆 发表于 2015-11-23 06:30
66、67、68,老三届达400多万人。

谢谢光临、关注!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9-22 17: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