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3-9-19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2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那是在我小时候,母亲曾经告诉我的事情。
母亲喜欢说故事给我听,我也喜欢听故事。在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中,母亲最喜欢跟我说上些话与事情。
“在你还没出生时,我们乡下的家中还有个南翔奶奶。我叫她奶奶,你们应该叫她太奶奶。是你祖父的妈妈。”母亲曾经告诉我,我有点感到奇怪“祖父出生原籍是上海浦东,祖父的母亲怎么会是南翔太奶奶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祖父与祖母结婚后,感情不好,祖父不想与祖母一起在乡下生活下去。于是祖父带着我的父亲(那时父亲还没结婚成家)到上海滩闯荡。那应该是在30年代,祖父的父母亲带着一个女儿与媳妇(我的祖母)在浦东乡下居住过生活。祖父在氏族中是三房合一子,他的大叔叔、小叔叔都没有生养,他的父母唯独传承下了一子一女。祖父那一代俞家门的香火不旺,老弟兄三个喜得贵子,宠得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祖父从小娇生惯养,脾气暴躁,不顺从父母的安排。唯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大事祖父屈从了父母,祖父与祖母完婚后,便离开家乡,前往大上海打拼闯荡。刚开始时他还是十天半个月回家一次,住上一天,与祖母过上一天夫妻生活。几年之后,祖父与祖母间的感情彻底结束,那是后话。
祖父在大上海扎下根后,他不要祖母一起跟到上海去。祖父放弃了在大爷叔这儿学的木工手艺,到上海后重新选择新的行业技术学习、研究、创业。这行业是当时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最新兴的朝阳产业,那时上海租界洋人时新的皮鞋已经盛传于上海滩。制作皮鞋必须要有皮鞋楦头,鞋楦技术精英受到皮鞋店老板的追踪与青睐。祖父完全有能力将老婆女儿们全家接到上海,但是祖父不喜欢祖母。于是两个年幼的女儿(我的姑姑)也只能随着母亲在浦东原籍乡下居住生活。
此间,祖父的父亲亡故,祖父的母亲还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年龄,她不像大多数农村女人那样,活着是俞家的人,死了是俞家的鬼,甘愿终身守寡。她居然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在上海南翔古镇经营商业的小老板。那老头前妻亡故,对太奶奶是疼爱有加,当宝贝一样呵护,他们很快喜结良缘。祖父的母亲虽然有了后夫,重新嫁人至南翔。但她还时刻思念着,十分顾及着前夫的儿子媳妇。她在上海南翔古镇居住一段时间后,在农忙期间总会想到前夫原籍浦东的儿媳妇(我的祖母)这儿住上一段时间,帮助她的媳妇做些农活。那时她前夫的儿子(我的祖父)在上海正沉迷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婚外恋之中。
南翔太奶奶的可贵之处便是她管不了儿子的举止行为,但是她想通过自己的作为或许能帮着媳妇减少一点艰难困苦,她的出发点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太奶奶已经改嫁到南翔,她已经没有义务再为这个家伤神劳累,南翔太奶奶的事迹、精神真是令人敬佩的。尽管我没有亲眼看见,但是通过母亲的转述,我能感觉到南翔太奶奶的慈祥与通情达理可贵之处。更令人敬佩的是,这南翔太爷爷没有一点点自私自利上海小市民狭隘的市侩心理。他居然不反对自己的爱妻前往前夫的媳妇这儿帮着料理农活与家务,还鼓励自己的爱妻尽量多帮助她们一家。这活孤孀似的媳妇带着二个女儿在乡下不易,每年一到农忙季节,那南翔太爷爷便安排人将大包小包的货物随同南翔太奶奶送往浦东,并嘱咐她安心住一段时间,别性急,他这儿没什么问题。
南翔太奶奶在浦东并没有帮助祖母干农活的义务。可是祖母这个人非但不感恩,而且不识好歹,时常冲着太奶奶唠叨数落。祖母自己干活的速度很迟钝,但她却时常说这样的话“你们俞家出来的人没有一个是能干的,那嫁到朱南宅的女儿(我的姑奶奶)什么活也不会干,生养了一大群的儿子,不知道拿什么养活他们。看看你,放着儿子媳妇的家不管,跑到什么南翔那儿去,还是过日子的人家吗?”祖母的话时常是不用脑子,污染空气,当着人家的面,得罪好人,她确实是个不识好歹的女人,怪不得祖父不喜欢她,有道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一次,南翔太奶奶与奶奶从田间劳作回到家后,婆媳两人张罗着煮饭做菜。那时浦东煮饭做菜用的是柴灶,太奶奶洗好菜后,在铁锅中放上菜油,被奶奶看到了,又响起她的絮叨数落“你们俞家的人真不会过日子,炒个菜用这么多的油,你要吃穷我们娘三个。”太奶奶也不想与她多啰嗦,因为大家都知道她炒出来的菜没有一点油味,纯粹像煮猪食一样的难吃。然后太奶奶坐到灶前头烧火,想不到太奶奶烧火还是不能讨奶奶的欢心。炒菜时的火应该烧得旺,柴火自然应该多添一点。哪里知道,奶奶嫌太奶奶浪费柴火,满脸怒气,一把拽住太奶奶的臂膀,将太奶奶从灶前头拖了出来,说道“你连烧火都不会,我们俞家的大奶奶,你给我出来,你什么也不会干。”南翔太奶奶总算忍受着气恼,过了那个农忙季节,从今往后,太奶奶再也不去浦东了。因为碰到这样的媳妇,这个婆婆不好做。再说了太奶奶已经另嫁他人,她有另外的家了,她完全没有必要再履行这样的义务了。从此之后太奶奶便在南翔古镇与她的老年相好共度晚年。南翔那老头对太奶奶很好,令人欣慰的是他前妻生养的两个儿子,对太奶奶不是亲生胜过亲生,这是太奶奶前世修来的福。这两个非亲儿子,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翔,两个儿子居然抢着要接太奶奶到自己的家安享晚年。虽然太奶奶亲生的儿子(我的祖父)只管自己的相好,不管自己的生母,但是太奶奶此生福气不浅,她有两个非生儿子疼爱着,是太奶奶此生的造化。
母亲告诉我这个曾经的真实故事时,我为太奶奶感到庆幸。太奶奶到日落黄昏时找到了真爱如意郎君,她把最后的人生之路走得富有诗意,有韵味。能得到爱他的人的宠爱与呵护,得到小辈的关心与尊敬,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尽管父亲后来几次去南翔寻找他的祖母,毕竟是隔代了。祖父不去寻,父亲南翔之旅的意义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只是寻亲访友似的一次旅行游玩罢了。那一次是我还在幼儿时期记忆之中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