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的身世让妈妈免受了裹足之苦,艰苦的磨砺成就了她一双钢臂铁掌,而生活的坎坷又使她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我的幼年是在旧社会度过的,我家没有田地,靠着父亲一人做工养家,一年到头吃糠咽菜,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母亲忍痛把岀生不久的妹妹送给人家做“押子女”,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着镇上资本家二奶生的孩子,换回每月二斗米的奶钱养活姐姐和我。弟弟和又一个妹妹岀世后,虽然已经解放,但还没实行“土改”,妈妈用“双吃奶”的办法为别人家缺奶的婴儿哺乳,换取几升粮食聊渡饥荒。
我家分到田地后,妈妈除陪爸爸下田劳动外,又养起了猪、羊、鸡、鸭,更把养好每年一季的春蚕当作天大的事情。因为这些家庭项目是她赖以供我读书和为孩子们添置御寒衣服唯一的经济来源。
白天在田间辛劳了一天的妈妈,晚上也有干不完的活。全家吃的米、粉,都要靠妈妈的双手在晚上用石臼舂、石磨磨赶做岀来;缝衣纳鞋的线也要在这个时间纺好;更有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披挂的破衣烂衫,需要妈妈在晚上缝了又补、补了又缝,似乎让她永远也做不完。
妈妈的“分食制”方法使我终身难忘。每餐,妈妈都要在一大锅的杂粮粥中为爸爸捞两碗“干的、厚的”作为“特供”,她说“硬通货”给爸爸吃,干活时耐饥;而后把“细的、精的”按排给我们这群孩子,她说我们要“长身体”;而她自己,则先吃“剩的”,再吃“粗的、稀的”,她说:“吃三年烂饭好买回一头牛,种田人家是不能浪费的。”
妈妈的勤劳坚毅,妈妈的艰苦作风,妈妈的倾心付出,伴随着妈妈的言传身教,从小就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脑海,使我一生受益!
201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