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2-3-1 14:11 编辑
花甲老太 痴心宣传 河北省饶阳县大官亭镇大何家庄村有个痴迷投稿搞新闻宣传的60多岁老太太,叫刘云兰,去年以来,她的事成为村里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这个小学二年级文化的老太太真不简单!” 小学肄业的老太 刘云兰,1950年生人,今年62周岁。当年,因为家庭困难,兄弟姊妹多,她仅仅上了2年小学就辍学了。辍学后,顶半个劳动力在村干活。上世纪70年代随姐姐去东北农场呆了十几年后,又回了故乡。农业“大包干”后,靠3亩地和养羊、养鸡维持生活。 刘云兰虽然仅小学二年级文化,但是酷爱读书。前几年,在城市工作的女儿为她买了台电脑,并教会了她操作使用。有电脑后,她如鱼得水,每天上网6、7个小时,看新闻、读散文、小说,后又写博客。去年开始,在网友的鼓励帮助下,极其热心地开始了给报纸投稿,搞新闻宣传。去年一年,她在《河北农民报》、《衡水晚报》等媒体发表稿件10多篇,县文联出的书也选用了她的文章,还被《散文在线》网聘为签约作者。 百姓赞誉的宣传 刘云兰搞新闻宣传虽然仅仅1年的时间,但是,却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说她“说了老百姓的心里话”、“为干部们帮了忙”。 一是,赞颂了家乡的变化。刘云兰以普通农民的眼光,用农民的话,写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她热情赞颂了农民的幸福生活:有了医保、养老保;有粮补、农机补;通了硬面路、建了娱乐、健身活动场所;成立了秧歌队;调整农业结构;等等。 二是,讴歌了百姓的勤劳。刘云兰写的本村农民何进条承包沙土地种植麻山药并带动乡亲致富的稿件,先后被《河北农民报》和《衡水晚报》发表,在干部群众中反响很大,起到鼓励作用。她还写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靠养羊供出两个大学生的事迹和歌颂建筑民工的诗歌。 三是,传播了乡民的善良。去年以来,刘云兰写了9篇反映乡民善良之举的稿件。她写了乡民拾金不昧、亲情后妈、待寡岳母如同亲娘、邻居似亲兄弟、捐助贫穷母子,等等。她写的何国强,夫妻俩细心照顾瘫痪母亲,还被《衡水晚报》评为“十大孝星”。 四是,暴露了社会的问题。刘云兰还冒着被非议、指责的风险,写了一些暴露社会问题的稿件。如:巨大数目彩礼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不孝敬老人问题,等等。 几近痴迷的艰辛 刘云兰仅仅小学二年级文化,用电脑也不熟悉,根本没有得到过业务学习培训,搞新闻宣传的艰辛可想而知。 采访不辞辛劳。为了采访,刘云兰不管天气炎热酷暑,不管自家的事忙不忙,也不管被采访人态度好差,总是满腔热忱地去“捞情况”。许多时候,为一件稿子,反复采访3、4次。2011年12月27日下午1点多,因为写小张宇拾金不昧的报道,她骑电动三轮车去问张宇学校叫什么名字,由于车开得快,再想刹车已经来不及了,慌乱中拐弯又太死,车翻了,左脚被砸得肿得好大,但她仍然一拐一拐地坚持采访清楚才回家,并立即写好。这次,她拐了一个多月才恢复。 撰写不畏艰辛。小学二年级文化的刘云兰,虽然爱读书,认识字较多;有热情,不辞辛苦,但是,真正写起来,错别字很多、标点符号也不会用。为此,她先写一遍,然后,拿着字典、词典认真核查、修改、订正。她还拿着自己写的稿子,虚心求教,请学校教师或别人提意见。平时,特别注意学习,尤其是几乎每天看字典、词典。对于报纸发表的自己的稿件,她找出原稿,反复认真对照,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提高自己。稿子写好后,她都坚持反复修改3、4次。 发稿不怕麻烦。稿子写好后要发给新闻媒体,刚开始时,刘云兰去衡水送,往返花车票30多元,需要一天时间。后来是发邮件,但她不太会、不熟悉,于是就请复印社发。村里没复印社,每次发稿,她都是跑4里多地到镇里。 对于刊发她稿件的报纸,每次她都要去饶阳县城买2份,一份给当事人,一份自己留。每次往返20公里,花10多元车费。 我们学习刘云兰!也期望刘云兰再接再厉,夕阳更辉煌! (写于2012.2.刊于《衡水日报、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