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183|回复: 11

忆我编写史和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5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我编写史和志
写史编志,是功泽后代的一件十分严肃、十分重要的事情。笔者多年多次参加编写史和志,实践使我认识到,把史写好、把志编好,是不容易的,必须舍得下大功夫。
编写情况
笔者于1970年在原籍村里担任村干部,当时,全国开展“整党建党”,上级要求各地编写本地的党史。我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编写了冀县(今冀州市)《徐家庄村中共党史》,2万多字。
1987—1993年,笔者在县委研究室任职,受主编之邀,参加了《冀县志》的编修,撰写了《概述》和《经济总述》。
2006—2009年,被冀州市政府所聘,专职编修《冀州市志》3年,编写了经济部分的《经济综述》、《农业》、《商业》和政治部分的《中国共产党》。
2010年,笔者担任主编,编写了冀州市徐家庄乡《徐家庄村志》,10万字。
2004年退居二线后,时间充裕了,到2010年底,为政协文史部门及报、刊,撰写了近100万字的回忆历史的文章,如,《忆两位总理在冀县》、《忆吃“派饭”》、《忆“票儿”》、《忆当年的“土记者”》、《忆“冀红农”》(冀县红色农民通讯员学习班),等等。
            
                       编写体会
编写史和志,素材都是以前的、过去的,需要回忆、找寻、挖掘,难度较大,不象写篇工作总结、汇报材料通讯报道稿件那样,素材可以信手拈来。再则,史和志要流传,需要更加严谨审慎。因此,编写史和志,需要更加用心用脑,不允许半点轻心大意。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有以下4个问题需要解决好。
第一个问题:如何准确?
史和志,其“硬伤”、致命伤是不准确。不准确,就丢掉了史书和志书的灵魂、基础、基本要求,就不合格。
史书和志书要实现准确,有很大难度。史书和志书素材的来源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查找档案资料;一个是访问知情人。但是,访、查所得材料,有些因被访人年老、记忆等原因、有些因档案资料残缺不全等原因,说法不一。
对于说法不一的材料,如何确保准确呢?我的体会是,要深稽博考,广泛搜集资料,访多人,查多处,然后,穷心剧力,反复校核,多方佐证,摒弃错误,予以确定。如我在编写《徐家庄村志》时,对于该村第一任党小组长的入党时间有两种说法。因为本人已故,我们问了本人后代、问了本人同期党员;查了本人档案、查了本人单位历史上的《党员花名册》。结果,摒弃了仅本人后代一个方面所说的错误时间,确定下3个方面佐证的正确时间。再如,我编修《冀州市志》时,对于冀州市农业上辣椒和食用菌两大特色产业的起源、产生于何时,基层报来和现有文字材料说法不一。我一是深入到事情发源地,寻查了解情况的老人;二是,查找历史档案的文字材料。经过核实得知,冀州最早种植辣椒(天鹰椒)的时间,是1982年,不是某出版物上的1988年;冀州最早栽培食用菌的时间,是1980年,不是某出版物上的1986年。
第二个问题:如何耐看?
史书和志书,一般讲都是大部头的,书厚页码多,又因为是官修,严格套固定体例。因此,人们感到不耐看。
    如何让人们对于史书和志书爱看、耐看呢?我的体会是,要在3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内容上增。就是在内容上增加人文部分。如我主编的《徐家庄村志》,以专记、附记、附录形式,增加了《从两个灾荒年看两种社会两重天》、《童谣.儿歌》、《称谓的变迁》、《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等内容,字数达全书的15% ,加大了人们看的兴趣。二是,在形式上加。就是除去文字外,多增加表、图、照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三是,在笔法上变。就是除去一些严肃的政治言语外,多一些生动活泼的言语、地方语。如在我撰写的《冀县志》《概述》中,每个部分的起头,都是用的有关冀县的古诗词,人们感到喜欢爱看。  
第三个问题:如何易记?
史书和志书,内容浩瀚,一般都多达100—200万字。如何让人们看后记得住呢?我的体会是,在《概述》、《总述》和无题小序、正文中,适当加上编纂者的概括性词语。
概括性词语有三类:一是,叙述事物的状况,加上编纂者的概括性词语。如,我在叙述冀州域内的水资源时,加上“一洼六河”的概括语。在叙述冀州城时,加上“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两部分”的概括语。在农业《生产条件》章的序言中,我将建国前的生产条件概括为“地盐碱、种旱田、劳力少、畜力缺、农具差”15个字。概括性词语还有“几多几少”、“几大几小”等。二是,叙述事物的发展,加上编纂者的概括性词语。如,在叙述建国后几十年间玉米种植面积时,加上“三落四起”的概括语。在叙述机井建设时,加上“分四个阶段”的概括语。概括性词语还有“几上几下”、“几进几退”等。三是,叙述事物的变化,加上编纂者的概括性词语。如,在《农业》编中,叙述耕地数量时,加上“呈逐渐减少状况”;叙述耕地质量时,加上“越来越好”定语;叙述农村劳动力数量时,加上“逐渐增多”定语。概括性词语还有“发展、进步”、“ 萎缩、倒退”等。
概括性词语,一定要准确、精炼、易懂、顺口。它可以起到点睛作用,便于读者阅读、记忆,便于流传、应用。我在1993年出版的《冀县志》《概述》中写的“一洼六河”、“老城区”和“新城区”,近20年来,被领导同志和各种资料广泛应用。
第四个问题:如何传世?
史书和志书的编纂、出版,投入了偌大力量,花费了若干钱财。但是成书之后,我发现许多被束之高阁,大多在文人学究的书橱里、单位的档案室里、国家的图书馆里,而在普通百姓中流传不广。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如何很好地利用史书和志书,让其传世呢?我认为有以下3种方法。一要,多刊印。现在,史书和志书,尤其是志书印刷的数量,一般一二千册。印刷出来后,发给主要领导干部和主要部门,再就是存档、送给重要客人。这样,就给志书利用传世造成障碍。笔者认为,志书印刷的数量,应当大大增加。就一个县(市、区)来讲,应当印刷5000册以上。县、乡镇、村的干部;各部门、单位、学校、企业的干部都应有;县、乡镇、村;各部门、单位、学校、企业也都应有,以便人们借阅;各文化、宣传、文史、方志等业务、研究部门、单位的干部应人手一册;新华书店也应长期有售;……。二要,多版本。刊印典藏版,给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文人的藏书橱;刊印普通版,给所辖单位、个人;刊印简易版,给青少年;制作电子版,给千家万户。三要,搞摘编。为使史书和志书传世,更好地得以利用,可以从整部书中搞摘编:摘编有成就、有贡献、有影响等的历史人物;摘编工、农、商业、教育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摘编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故事;……。摘编后,出版某一方面的单行本,广泛发行。
                (作者:辛向党  通讯地址:河北省冀州市政府方志办  联系电话0318--8612204)
                  写于2011.11.
刘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1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刘树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1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乐爱捣乱 发表于 2011-11-15 09:29
写得好!应当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谢谢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1-11-15 09:46
寒秋欣赏!

谢谢!互相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源 发表于 2011-11-15 12:09
写史志不简单。

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树义 发表于 2011-11-15 13:51
赞先生:笔耕砚田功勋卓!

谢谢!过奖了。互相学习。
刘树义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15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树义 发表于 2011-11-15 14:22
由衷敬佩先生对家乡的情深重!

愿多联系、交流,互相学习。
玉山松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1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2-21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