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2-6-1 22:57 编辑 <br /><br /> (二)弟兄三人齐发奋 豫丰纸店业兴隆 祖父 祖父许九如(家谱上名清儒),毛笔小楷字写得很漂亮——这是听我的父亲说的。这个技艺,是祖父的谋生之本。也许给他的印象最深,所以,时时提及。 不过,遗憾的是,祖父后来不知怎麽就染上了抽大烟的习惯。家里本来不多的土地竟被他卖个精光。 以后的生活,据说就靠他在县衙前给人写呈状得几个钱,买点吃喝度日。这时候同住的,有祖母、父亲和姑姑。 大伯和二伯,这时,已开始在刷纸行学徒了。 听说,这种日子也没有多久,祖父就病逝了。 祖母姓李,原是大家闺秀。她的娘家是新郑城西南岗李的一个有钱的人家。只是出嫁后,因为婆家家境日衰,没有了优裕的派头。 听父亲说,他读书的时候,就曾寄居在他的老爷家里。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是笨重活路。放学后,还经常到双洎河的河坡去接祖母洗的衣裳……由此不难看出,当时被人另眼相看的辛酸! 因为爷爷的癖好,我的大伯、二伯、父亲,都不抽烟!决心之大,实属不易。家中之事共同商议、决策,团结一心。一家人艰难地奋争着,以求摆脱贫困的处境。 实践证明:团结进取就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后来,家境果然一步步趋向好转—— 大伯、二伯去学刷纸,几年后出了师。在新郑南街开了作坊…… 我的父亲上师范,因为毛笔大字写得出众,且与其老师刘遇山——刘政威的父亲——的字迹逼似,毕业之后,很快就在县机关(豫一区)里找到了一个缮写的工作…… 由于弟兄三人的不懈努力,后来,我家还在新郑的东街开了一家“豫丰纸店”。 纸店坐南朝北,店面虽然不大,生意倒也红火…… 伯父们不识字,请了一个姓敏的人管账。 过年为卖年画,店里曾请专业的雕刻人员制好模版,然后印刷。记得有“大毛”、“二毛”,还有打腰鼓的……不一而足。 还请有一个专门写字、画图的人,称他“董先”,字写得很秀丽,至今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