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917|回复: 1

北京鼓楼前的灯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鼓楼前的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史称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由于有张灯、观灯的活动,又称灯节。自清末至解放前鼓楼地区每逢灯节,都有张灯、观灯的活动,俗称“逛灯”。灯节是从正月十三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为期五天。正月十三日称上灯,各大商店把灯挂齐。十四日为试灯,开始点灯,俗称“头天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叫“点蜡头儿”,十七日为罢灯各店撤灯。我家世居鼓楼地区,我现年八十岁,对当年该地区的灯节盛况,尚存记忆。当年北起鼓楼,沿地安门外大街南行至后门桥止,是灯节的活动中心。活动的序幕,要从鼓楼东开始,鼓楼东路南原有“泰麟油盐店”店前小广场是灯节的摊贩集中地。每年逢节必有一个卖生熟元宵的元宵摊。支起木案,沿木案用蓝布包边做案裙,案上放有红漆描金的木盒,盒内放雪白的元宵,案前备有长凳,供食客来坐,案旁设有带风箱的火炉上支大锅煮着元宵。白色元宵,红色木盒,蓝色案裙,红、蓝、白三色相映成辉,再加上摊主洪亮的吆喝声,伴着有节奏的拉风箱声。元宵摊旁,另有卖灯的,有用红纸糊的鲤鱼灯,用提线从鱼口吊起,鱼头两侧出腮,恰似游鱼戏水,活灵活现。还有摇头摇脑的羊灯,红色黄色的瓜灯以及走马灯等种类繁多。灯的特点大都是用秫秸秆做框,秫秸皮做骨,外糊各色纸张,不用竹木纱绢等高档材料,因而成本低;售价不高,便于销售。但做工却精细美观,颇能招徕顾客。惟一缺点是不到半年就色褪纸破,散架报废。
  鼓楼正前方,地安门外大街马路西侧之最北端,当年有燕京大药房,卖西药,每年逢节必放不断变色的“变色灯”,其实就是装有时间继电器的各色霓虹灯。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时代,不免引为奇观,招致多人围着,可算灯节一景。自此往南过烟袋斜街东口,马路两侧有一高台阶,高台阶上有小门一座,这就是以展览冰灯、麦芽灯在北京风俗史上久负盛名的“小门姜店”。小门姜店的正店名为“聚盛公干果铺”专营海味、干鲜果品,现在店已无,但小门尚在,现在门牌是地安门外大街15号,已改民居。该店店门虽小,但门内院落深广而多,其后门在烟袋斜街内石碑胡同。每年灯节,穿小门入第一层院,院内陈列以冰铸成的冰灯,有猴形的孙悟空,猪形的猪八戒,大肚子弥陀佛以及八仙人和鱼缸等等造型,都是在灯体内中空部位燃置蜡烛,照得灯体晶莹剔透。第二层院陈列以木做胎,上铺黄泥,泥上密植绿色麦苗的麦芽灯,有龙、虎、狮等各种造型,大都是双目镂空,口吻大张,口内以白纸做牙,红纸衬托。上设灯烛。在烛光照映下,只见个兽身披绿色皮毛或鳞甲,血口大张,二目放光,栩栩如生。据说每年均由该店出资,职工及什刹海冰窖工人制作。京市只此一家,久负盛名。每年逢节,观者如织,且因店门狭小,以致拥挤不堪,曾被通令游人自前门入从后门出的观灯盛况。自小门姜店复往南行,现在工商银行所在地,当年为“同兴长绸布店”该店对面即地安门外大街马路东侧有“乾泰隆绸布店”。这二处绸布店,当年都做蒙藏生意,店员会蒙藏话,招牌、包装纸都有蒙藏文字,有蒙古王公的后台。乾泰隆历史较久,门面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五间门面,磨砖对缝,雕梁画栋,气势辉煌至今外形无大变化。每逢灯节,均有王府家眷,地方名流在该店二楼聚会,观看烟火,由该店盛情款待。同兴长则历史较晚,但生意不亚于乾泰隆。每逢灯节,二家除悬挂绘有书画的纱灯外,必争相燃放烟火花盒及鞭炮,只见满天金蛇狂舞,火树银花络绎不绝,鞭炮之声不绝于耳。引得游人蚁聚,你拥我挤,甚至丢失鞋帽。交通为之堵塞,不得不出动警力维持秩序。呈现节日活动之高潮。自“七七事变”以后,日寇统治,民生凋敝,百业萧条,鼓楼前的灯节活动每况愈下,终于在1946年宣告结束,当年的燕京大药房解放后一度改为马凯餐厅,泰麟油盐店改为东北餐厅,此二处现已变为马路荡然无存。只有小门姜店门楼尚存,乾泰隆虽已改成超市但建筑格局尚无大变化。至于鼓楼前的灯节活动也只能作为记忆留给后人。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7-20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5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