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45

住院见闻(三)同病房W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3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住院见闻(三)同病房W的故事

    我入院两周多后,同病房L出院了,又新来一位姓W的病人(该医院骨科住院病人经常爆棚,连过道都会住满)。这个病人双目呆滞,言语不清。陪他住院的是他老婆,1968年生人,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不少,其瘦无比。

    很快,我们了解到,W是因为去年腊月遭遇车祸后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尽管在本市中心医院治疗了3个月,也开了颅,但其智力始终没有恢复。这不,老婆一个没注意,W就摔倒了(他有帕金森症),造成髋骨骨裂,医生的意见是打石膏保守治疗。   
   
    W的到来可以说给我们病房带来了“灾难”。只见他一刻不停地扭动身体,一刻不停地嘟囔着要下床,让人不胜其烦。他的老婆呢,生就一副大嗓门,W哼一句,她就吼一句,那声音大的赶得上“雷鸣”。我这个人比较能够隐忍,虽然心中不快,但看到W老婆懊恼烦躁的样子(还哭了好几次),不忍再对她指责。可我们病房还有一位病号Y呢,他可不像我这么大度,直接对着W的老婆提出抗议:你们这么闹腾我们还能休息吗?要么你们搬走,要么我们搬出去!

    W的老婆是个老实人,她听到Y这么说,马上到护士站要求搬到过道去,但医院方面没有同意。我对W老婆说,你老伴不是不听你招呼,他是脑子不太清楚才这么闹腾的,你吼他骂他都不会起作用,现在的关键是防着他自行下床再次摔倒。这之后,W的老婆收敛了一些,没有再对W高声喊叫了。这一晚总算平安过去了。

    第二天,W老婆叫来了在阿坝州打工的儿子。她的儿子个子很高,皮肤黝黑,年龄在三十开外,脾气也不好。他进得屋来就对着父亲一阵呵斥,怪父亲没事找事。他还向母亲明确表示,他是不会留下来照顾父亲的。他到主治医师那里了解情况并帮助母亲送父亲做了腰片检查后就返回阿坝州了。

    儿子走后,W老婆告诉我们,这孩子是她的独生子,结婚后育有一个女儿,但由于跟妻子合不来,已经悄悄离婚了,孙女跟随母亲。她告诉我,儿子在阿坝州打散工,所受的苦和累从不跟自己说。看到他晒得脱了形,自己心里真是难受极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告诉我,自己家置换土地后有3套住房,她很想将其中一套留给孙女,但儿子不同意。我说,孙女对你们好,房子可以留给她,否则,还是自己留着吧!

    次日,可能是疼痛减轻了一些,W不再吵闹,也不再告诉老婆要“撒尿”了,一整天都在昏睡,还曾把尿撒到床上,惹得老婆又是一阵“狂风暴雨”。

    这样的日子又维持了几天,W老婆越来越感到难以支撑下去。她每天省吃俭用,见天吃馒头,连包子都舍不得买。每天晚上,她都要从医院给陪伴准备的躺椅上起来数次招呼W撒尿,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她几次让我帮看W的X光片,问我这种情况能不能回老家阆中治疗。可这关于治病的大事哪是我这外行说得清楚的,我只能让她听从主治医师的意见。我出院那天,她正与儿子商量出院事宜。之后我从其他渠道了解到次日她并没有成行。

    真希望W和他的家庭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1人气值 +44 收起 理由
大山之子 + 3 赞一个!
听柳 + 5 赞一个!
宋玉芳 + 5 大赞!
老田来了 + 3 情真意切!
静悟 + 3 情真意切!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5-13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个建国七十多年的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千差万别,W的家庭可谓多灾多难,屡经挫折,一个年近花甲的男人遭遇车祸,头部做了开颅术,智力缺陷,还有帕金森病,至今住院疗养,预后难以预料。唯一的儿子在在阿坝州打工,还是个离婚的,他的苦和累也是一言难尽。唉,底层老百姓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从善如流 + 3 情真意切!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5-13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潇湘翁 于 2025-5-13 06:52 编辑

这真是,一人生病,累及全家!
发表于 2025-5-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家庭够呛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5-13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雀 发表于 2025-5-13 05:55
在一个建国七十多年的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千差万别,W的家庭可谓多灾多难,屡经挫折,一个年 ...

老师说得极是。据W的老婆说,车祸肇事者的赔偿根本没有到位。
 楼主| 发表于 2025-5-13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潇湘翁 发表于 2025-5-13 06:44
这真是,一人生病,累及全家!

是的,这都是车祸导致的。据W的老婆说,车祸肇事者的赔偿根本没有到位。
 楼主| 发表于 2025-5-13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笑 发表于 2025-5-13 07:30
这个家庭够呛的了!

是的,这个家庭够惨的,让人同情。据W的老婆说,车祸肇事者的赔偿根本没有到位。
发表于 2025-5-13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小童子的一道测试题:生存困境的底层百姓如何改变个体命运?
"因缘果报"并非消极宿命论、通过主动化解恶因,转换善缘来消灾脱困离苦得乐。

       贫富差距没有如果、只有因果!现实家庭千差万别:同一片蓝天、贫穷的代际传递;信息获取与认知局限、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个体差异的经济困境;
      能否破局:在于个人自助,认知突围与技能提升、家庭互助团结体谅:教育学习与情感支持、寻求社会帮助机制:政策完善与互助网络或慈善公益救助等。首先质疑"努力无用论"的消极宿命观点,强调改变命运需要个人觉醒与社会支持的共同作用。倡导主动"化缘"的积极人生观,既认识到现实遭遇的骨感性、又思考解困切实可行的突破路径。

      感同身受在白色病房里,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切割着凝固的空气、病人插着鼻饲管,因开颅手术凹陷的颅骨像干瘪的葫芦,帕金森让他的手指不停颤抖;亲人用棉签蘸水润着患者龟裂的嘴唇,手机屏幕亮起——护工费欠缴通知与手术扣款短信交替闪烁......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城乡的角落里不断复刻,让人不禁叩问:当厄运如暴雨倾盆,底层民众如何才能撑起命运的破伞?
      呵呵、宿命论的迷思往往将苦难简单归因为"前世孽债",忽视了现世因果【缘起】的能动性。佛家所言"因缘果报"并非消极的认命哲学,众生的困境本质上是多重"恶缘"交织的结果:制度保障的缺位如裸露的电线,随时可能引发灾难;经济资本的匮乏让家庭如履薄冰;认知视野的局限则形成无形的天花板。然而正如、农人不能决定天时却可改良土壤,改变恶运的关键在于识别可操作的"缘起",在夹缝中培育希望的根系、突破信息茧房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第一刀!
      君不见在湖南娄底的扶贫案例中,有个李红梅通过社区免费电商培训,将滞销的蕨菜卖到全国,月收入跃升至6000元。这个实例揭示努力脱困的真相:弱势群体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接触机会的管道!穷人对信息的获取成本往往高于其个人努力。因此,主动寻求政府培训资源、善用网络等公共信息、或加入同乡职业社群,都是改变命运的AI网络:比如大学生失业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而是能撬动阶层的知识杠杆;构建互助网络能在制度缺位时织就安全网。
      贵州山区的"互助养老"模式让人动容:五户残疾家庭组成生活圈,轮流照料卧床老人;这种民间抱团取暖印证了社会学家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生命力!当正式支持系统失效时,非正式支持系统往往能成为救命稻草;又如上海浦东的"打工妈妈之家"提供临时托管服务,让单身母亲获得喘息空间;深圳的"工友书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氧吧。这些微光证明:个体力量虽如萤火,聚拢却能照亮黑夜哈!
       天道自强不息、再教育继续学习是打破命运轮回的破壁机: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家庭脱贫率达70%。这组数据背后是无数个"脱贫"的故事——有个甘肃农家少年通过定向师范计划成为乡村教师、让全家搬出窑洞;教育的神奇在于它能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社会资本,即便在人生低谷时刻,也有快递员雷海为夺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农民工陈直研究海德格尔哲学出版专著,更有梁文锋突起创业笑傲世界;这些孤例不能掩盖结构性问题,却如冰封原野上的嫩芽,证明生命的韧性。我们不能控制命运发什么牌,但能决定如何出牌!当王强学会用手机接零活补贴家用,当他把父亲病历上传到医疗众筹平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在改写命运的脚本。
       暴雨冲刷后的工地,常见野草从水泥裂缝中探身。底层民众的命运突围,恰似这倔强的生命形态——既要吸收每一滴晨露的养分,又要抓住每一缕阳光的恩赐。从因果律的角度看,今日播下的每一个善缘,都是明日破土的伏笔;当个人奋斗与社会善缘形成共振,再沉重的命运之门,也会被缓缓推开!好比那株最终顶开石板的竹笋,它破土的声音,是对所有贫困者最好的觉醒

发表于 2025-5-1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没心没肺的闺蜜,见我为一些琐事烦恼时总说:去医院看看吧,看看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们,一切都想开了。人终有一死,愿天下的劳苦大众幸福安康。
发表于 2025-5-1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雀 于 2025-5-14 05:07 编辑
肖燕 发表于 2025-5-13 07:31
老师说得极是。据W的老婆说,车祸肇事者的赔偿根本没有到位。

发生车祸,头部重伤,人的健康和智力受到严重损伤,已经很不幸,赔偿不到位更是雪上加霜!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5-15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