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从善如流 于 2025-5-4 09:02 编辑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揭晓,一批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第76个五四青年节、同时也是俺上山下乡56周年回味(1969年5月)、青春如朝日,奋进玩年时!
咱们曾经被命名的青春
呵呵、当"知青"作为一个精神共同体、当老战友们在云端重逢,旧照既能瞬间唤醒沉睡的记忆,又能照亮银发岁月的崭新旅程。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一连兵团战友群】——这个看似普通的微信群名,实则是一串精心编排的密码,承载着一代人无法磨灭的生命记忆。这些曾经在北大荒挥洒汗水的"老顽童"们,依然固执地使用着半个世纪前的组织编码来确认彼此的身份。青年节对咱们而言不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更是青春被集体命名的历史瞬间......
激情燃烧的岁月
知青一代的特色青春被赋予了过于沉重的命名、当城市青年被冠以"知识青年"的称号奔赴农村时,"青年"二字不再仅仅是一个年龄阶段的描述,而成为一种政治身份和社会责任的象征。这种命名以至于半个世纪后,咱们仍然需要通过"兵团一师三团一连"这样的坐标来定位火红的青春、在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的今天,这种对集体编码的忠诚显得既陌生又震撼!知青群体对青年节的特殊情感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反讽,在这里却变成了一个独特的记忆场域——我们是被时代选中的一代,当今天的青年节过成又一个消费或休闲的由头时,这些老知青却在群聊中分享着泛黄的照片和记忆的碎片。咱们的青年节没有直播、促销和派对,有的只是对那个被集体命名青春的深情回望——
一个班的上海战友
"战友"这个称谓的选择尤为耐人寻味、在和平年代,他们用战争术语来定义彼此的关系,暗示那段岁月在知青们心中的特殊重量。劳动成为了咱们的"战斗",荒野变成了童子们的"战场"。这种语言选择隐喻了一个深刻的心理现实:唯有通过战火锻炼、才能充分表达那段经历对个体精神的塑造力量、几曾何时如今的年轻人互称同事为"队友"时、这些老童子坚持使用的"战友"二字,承载着当代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岁月中生死与共!
兵团老战友更胜新闺蜜
这种对过往的执着或许显得不合时宜、但正是这种执着,构成了对抗老年痴呆症遗忘的重要精神力量;当"一师三团一连"这样的编码在微信群名中得以保存,它就不再只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代号,而升华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这些编码是我们青春的墓碑,上面刻着的不是个体的名字,而是一代人的共同命运!君不见当代青年面临着另一种形式的集体命名——"内卷""躺平"或"社畜"等标签、试图定义他们的生存状态;但与知青一代不同的是,今天的年轻人拥有更多拒绝被命名的权利和空间。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青年节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庆祝年轻这一生物事实,而在于守护那种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力量所命名的纪念!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右一)
今天、老知青们在群里互道"青年节快乐"时,这个节日的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青年精神,就在于不断挣脱各种命名的尝试,保持初心未被定义的开放状态、每一代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与"知青"这一沉重而光荣的命名保持距离,又从中汲取力量。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青年的奋斗,始终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时光短暂,但青春精神永远;个人青春有限,中华民族青春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