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风 于 2024-1-13 11:13 编辑
我喜欢逛那种有故事的风景。记得几年前去河西走廊逛玉门关,导游在出发前特意下“毛毛雨”,告诉我们往返戈壁滩几百里到了景点以后就是几个土堆子。我告诉她,我太不后悔了,土堆子虽简单,里面藏着的是满满的故事呀。
约好友去逛北京城,在八王坟下车后坐地铁一号线又经二号线再转八号线特意去逛什刹海,到了什刹海后又特意看了银锭桥。
北京什刹海分前海和后海,两个海子的连接处有一座形似银元宝锭的石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两海的细脖处,桥体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体白如银,故称“银锭桥”,银锭桥长12米、为三孔石拱结构,桥面有镂空云花栏板五块、翠瓶卷花望柱六根,听说都为近几年重建。
古时从银锭桥到地安门前一带是大都城最繁华的地区。因元代的大水利家郭守敬疏通了大运河和通惠河,使什刹海的前海成为我国大运河的最终码头。南方的大批货物要通过大运河和通惠河运到什刹海的前海北岸,就是今银锭桥以东的烟袋斜街一带。所以岸上是商铺酒肆林立,湖内则是“舻船蔽水”,热闹非凡。
传说晚清时候有位状元,在一个万里无云的秋日,站在桥上朝东北方向眺望,竟然透过后海茂密的柳荫看见了玉泉山!他为这里题了四个字,叫做“银锭观山”。也是一个郎朗晴天的日子,我也站在桥头也如法炮制极力张望,不知何故就是看不见那玉泉山的一点儿影子。 不过银锭桥的大大出名,还不在于“银锭观山”,而有它更重要的原因。当年这座不起眼的小桥是摄政王载沣每天上朝的必经之路。距今七十年前,一九一零年春天,即宣统二年的一天,当年血气方刚的汪精卫等三人就在这座桥下埋炸弹,谋刺宣统皇帝的老爹摄政王载沣。阴历二月间凌晨,什刹海边上没有游人,冷冷清清,一附近老者内急出来方便,看见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桥下鼓捣东西,以为是贼人来了,随即报官,不久三人同时被捕,事情败露,郎铛入狱。汪精卫还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命诗,一下子在全国传颂一时,汪精卫也因此事名气大增,银锭桥也就举世皆知了。汪精卫后来虽然成了投靠日本的大汉奸,但他当时的这一举动,让他成了尽人皆知的偶像人物。
什刹海,现在是北京传统风貌保存较完好的地区之一,加之这里是往来恭王府、钟鼓楼、宋庆龄故居、火神庙和荷花市场等地的“中转站”,夏季高峰时这里每天熙熙攘攘,经过银锭桥来此观光的游客能达到几万人之多。
看来,经常来北京走一趟,每一次都会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