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忆南 于 2023-12-4 18:01 编辑
我爱灞桥柳 西安东郊浐河和灞河一带称为浐灞地区,我的单位和住家都在这一带,曾在这里居住了近二十年,因而喜欢浐灞、喜欢这里的风光,更喜欢那道旁水边一排排、一棵棵风姿绰约的灞桥柳。
灞桥柳知名的渊源很久远了,早在秦汉时期灞河上就架起了木桥,名曰“灞桥”。人们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每当阳春时节,柳絮漫天飘舞,好似冬天的雪花飞扬,成了这灞河岸边的一大景观。到了唐朝时期,在灞河岸边设了驿站,这里也成了人们送客止步的地方,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取“柳”和“留”的谐音,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因为这折柳赠别正是风雅之事,渐渐地也就成了一种行旅风俗。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还有“年年伤别,灞桥柳雪”,“ 去也终须去,留又如何留。见证此间情,唯有灞桥柳”。人生自古伤别离,这些诗句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柳风雪” 的胜景也成了关中八景之一。
我喜欢灞桥柳,不只是因为定居在灞桥,而是心中总觉得与这灞桥柳有着不解之缘。八十年代中期调动工作,从陕西西部调往陕西东部,单位的卡车为我搬家,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车过半坡,我从朦胧中被颠醒,第一眼就看见了路旁一排粗壮的垂柳,那柔软顺溜的枝条一泻到底、随风荡荡,形成了几十米绿色的瀑布,甚为壮观,忙问司机到了什么地方,司机说快到灞桥了,于是脑海中立即蹦出了“灞桥柳”这三个字,冥冥之中觉得这地方似曾相识,进而觉得这地方会与自己有些关系,果然在八年之后,我又一次调动工作就来到了这灞柳之地。
从此上班下班、单位的通勤车必从灞桥穿过,那桥头竖着一方石碑、上刻着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每天都要把这离别诗念上两遍,心中也被这痴痴离情浸润,常常遗憾怎么没有一位挚友让我也在这里送别,也在这里折上一枝柳条,赠上临别的话语,看着挚友远去。每到春季,单位组织植树,无一例外地是在高速公路的两旁种植柳树,年复一年不论是在住处、单位,还是上班途中,眼前总会飘荡着灞柳丝绦,这灞柳情结也就愈发之浓了。
说来也巧,当我的灞柳情结渐渐浓郁之时,有一首由张咪演唱的、名为《灞桥柳》的歌曲传唱开来: “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身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怎样在我脸上留,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并非只是一杯酒,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啊——灞桥柳!”
这首歌凄婉哀怨、一唱三叹,听起来让人醉了梦境、绵了柔肠,把那心中缠绵悱恻的思念与如丝如絮的牵挂、寄托在那丝丝幽幽的灞桥柳上,更让那灞柳平添了几分苍古如烟的意蕴和如诗如画的柔美,真是一首《灞桥柳》,唱醉多少人!
退休前有一个阶段,在电台的“往事歌谣”节目中,我们多次欣赏过这首歌,和我一同工作的一位北京知青也很喜欢这首歌,连连打电话点播,每当“灞桥柳”的歌声响起,我们的目光会转向窗外,那窗外正有一排新栽的柳树,望着那排小柳树春枝柔柔的玉骨在风中摇曳,感到这应了景的“灞桥柳”更加委婉动听了。 一年四季与柳为伴,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春天那柳絮飘飞时的柳树,它是春天最早呈现的一抹绿色,也是伴着春风欢快摇曳的一道风景。每到那时我总会沿着浐灞大道、世园大道、广运潭码头散步,沿途所看到的柳树正是贺知章诗中的意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冬去春来,这柳树穿越风霜雨雪、抖落岁月尘埃、以无比清新又无比旺盛的活力装扮着道旁、装扮着水畔,装扮着浐灞的春天,也滋润着浐灞人的心田。 也许人们早已忘记了折柳相送的古代风俗,因为有了机场、有了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然而关于柳树的印象、柳树的品格、柳树与灞桥的丝丝姻缘却令人难以忘怀。
年年插柳、柳树成荫,去灞桥看柳吧,那插土即活、插哪活哪、随遇而安、具有坚韧生命力的柳树能带给你无尽的思考,也一定能给你的人生带来有益的启迪。
灞桥地区附近的道路和建筑物的周围,基本上都是栽的柳树
如今灞桥上建起了好几座现代化的大桥,当然也都有柳树的陪衬。
照片系本人散步时所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