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忆南 于 2023-11-28 10:58 编辑
去看兰陵王 早就知道兰陵王的故事,可是不知道他葬在哪里,上次去河北看望朋友才知道,他就葬在朋友居住的河北省磁县,于是我们大家一起去了兰陵王的墓园。 兰陵王,姓高、名肃、字长恭,是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之孙,文襄皇帝高澄第四子,北齐乾明元年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称兰陵王。 关于兰陵王的美貌,《北齐书》曾记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这个纤妍如美女的王爷却是北齐的一员大将,战功赫赫。据说兰陵王征战沙场时,怕自己过于柔美的外貌不足震慑敌人,总戴一面目狰狞的铁假面。公元564年,北齐重镇晋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兰陵王率兵解围,带五百精骑杀入周军阵中,一直杀到晋阳的城门下。城墙上的齐兵唯恐有诈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往上一看,好家伙,北齐的将士能有谁不认得这张脸。于是北齐军心大振,内外应和大败周军,是为芒山大捷,所谓倾国倾城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了。这一仗打完,军中将士击鼓唱歌庆祝胜利。这首曲子就是后来的《兰陵王入阵曲》。唐朝流行于教坊,奏乐之时,一男子戴假面独舞,模仿兰陵王“指挥击刺之容”。虽然此曲在中国早已失传,但在唐朝时传入日本保留至今。 兰陵王容貌纵是绝佳,军功纵是显赫,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对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朝自建国以来,短短28年间,就换了六个皇帝,叔侄间彼此折磨,相互残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也一个赛一个疯狂。 身为带兵的将军,历经多次血与火洗礼的兰陵王,自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可帝王变态的心理逻辑使他陷入输不得、赢不得的双重尴尬。输了战事,怪他无能,丢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赢了战争,又怕他声威太重,坏了君王的春秋美梦。 然而,无论兰陵王如何千般琢磨,万般小心,还是不经意间碰上了皇帝的“枪口”。后主高纬与兰陵王再次谈及“芒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劝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一听自己的皇弟如此体贴自己、心疼自己,内心澎湃不已,热乎乎地“贴”上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本是一句表忠心的话,可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听来,感觉就很不爽。正如其父皇高湛不爱听兰陵王的三哥高孝琬叫他叔叔一样,家事,谁的家事?谁和你是一家?高纬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彼而代之,真会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虽然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可终是躲不过“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送来的礼物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道:“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这可能只是一场误会,只要兰陵王向皇帝求情,终能讨回性命。兰陵王心里却很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用。他想起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无缘由地被后主引诱入宫,被人用弓弦残忍地勒死。如果他贸然入宫,还不知是怎么一个死法。横竖都是死,还不如选择有尊严地死去。这样卑鄙的君王,他不想见,也没必要见。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决然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人世,只活了33岁。 如今关于兰陵王的故事早已拍成了影视作品,那天在兰陵王的墓园看到园内却似乎很久无人修葺,显得十分荒凉。除了兰陵王的墓茔,还有一座碑亭,里面竖有一块残缺石碑,书写着兰陵王的一生及战绩,此外最显著的就是墓茔前那座兰陵王的塑像,高大英武,器宇轩昂,一手握剑、一手提着他的面具、那个用来遮掩他英俊面貌的狰狞面具。 这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一代传奇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