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是在哪个皇帝开始的
一.文字狱指的是什么 康熙年代,那段时期是文字狱最为活跃的年代,因为康熙年间有许多明朝后裔不满清朝的统治。以致于那个年代的一些章表诗文,一切影射、暗示,甚至牵强附会的字句,都会给作者带来杀生灭族之祸。 文字狱的犯人包括家属、出版者、装订人、乃至买书人和当地官员。每起文字狱案件的处理往往是被流放、刑法、或者杀戮的下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而告发者往往可以升官发财,于是吿讦成风,人人自危,因此当时许多文人不敢研究和反映现实问题。看了这一段话,想必有的读者已经知道文字狱是什么了吧。
二.关于文字狱的故事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史称“黄培诗案”。黄培是山东即墨人,明末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明亡后,黄培隐居在家,他曾接济过于七农民起义军,所作诗如“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为肯归,还将铁骑如金薇”。告黄培的人是他家世奴家仆黄宽之孙黄元衡。黄元衡向官府控告黄培家具下刻印并收藏有“悖逆”的诗文书籍等。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最后被处斩。
通过上一则故事,我们可以将“文字狱”比喻成写有对当朝不好的文章或思想。由此可见,“文字狱”也是当朝皇帝为控制百姓的异端思想,使本朝政治更稳定而实行的一种专制措施!
三.文字狱血案 2.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3.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4.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5.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6.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7.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8.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9.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10.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11.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被视为骂太祖当过和尚,斩。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斩。 这里也只是文字狱血案的冰山一角而已
四.文字狱的起源和发展 1.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汉书》记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腰斩。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太武帝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称“国史之狱”。
五.朱元璋的个人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1.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 2.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3.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六.朱元璋的历史评价 朱元璋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