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3-6-29 05:57 编辑
【那年那事】 应当载入冀州史册的“四件大事” (连载稿2)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作者先后担任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原县、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 期间,作者亲身经历的“四件大事”,都是推进社会进步、提升民生水平的重大举措。在这些事实施中,均为我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安排下,亲手组织实施、亲手调查研究、亲手写实施方案、亲手写动员报告、亲手检查督促、亲手组织验收、亲手写总结报告。
第二件事:勇创“五亿县” 冀县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超5亿元,比上年增长33.6%,是冀县1966年至1987年间22年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作者参与了全过程。虽然时过35年,但仍记忆犹新。 起因。1986年夏,河北省委在承德召开全省县委书记学习会。会上,时任省委书记邢崇智提出,在“七五”期间建设一批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10亿元县的要求。时任衡水地委书记平义杰希望冀县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5亿元,在全区带个头。时任县委书记杨红涛于1986年8月中旬起,组织县委、县政府开始了“创五亿”活动。 准备。1986年8月中旬至年底,冀县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了1987年“创五亿”的准备工作。开展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有利条件,坚定“创”的信心。二是,及早开展工作,打好“创”的基础。三是,早定来年措施,确保“创”的实现。 活动。冀县县委、县政府在1987年“创五亿”中,坚持做到了“六个一”:一是,明确了“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依靠了“一个动力”,即加快和深化改革这个动力;三是,抓住了“一个支柱”,即科技进步这个支柱;四是,坚持了“一个策略”,即抓大户、抓重点这个策略;五是,创造了“一个环境”,即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提供优质服务这个环境;六是,加强了“一个建设”,即领导班子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保证。 成果。从1986年8月至1987年底,经过近一年半的拼搏努力,冀县实现了“五亿县”。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53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543万元,增长33.6%。增长幅度是冀县1966年至1987年间22年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35年前冀县“创五亿”,对于我们今后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借鉴。愿发扬、传承“创五亿”精神,大力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题外话:在勇创“五亿县”精神鼓舞下,自1988年以来,冀县经济虽然持续三年遇到了银根紧缩、动乱暴乱、市场疲软等困境,但持续三年没有出现“滑坡”问题,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持续三年递增10%左右:1988年63650万元,比上年增长8.2%;1989年71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7%;1990年789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990年,财政收入由1988年的2082.2万元,增加到2596.9万,农民入均纯收入由1988年的455元增加到595元。1991年1至2月份,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2%和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