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3-3-28 22:36 编辑
最近哈尔滨出现了少有的拉锯式的天气变化,几天暖,几天寒,也就人们常说的“咋暖还寒”,但是春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我从高层往街区上看,三五天一个变化的,先是雪渐渐消融,然后是树梢挂上淡淡的绿色。这一下子让我想起了黑龙江版画的制作过程,仿佛这春也是一色一色套出来的! 文革那几年,我和哈市几个大专院校的学生们,在大庆展览馆搞文学创作。那时馆内集聚不少的美术家,有专业的,也有业余。他们的美术水平在当时我认为那是上乘的,特别值得我佩服! 一幅油画,几个人同时起稿,主画说出意图,时间不大蓝图就出炉了,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我最佩服的是他们的板画,尤其是套色的《春到哈尔滨》,在我的眼中那就是堪称一绝! 从小我就是个画迷,也喜欢画些素描,但只是摸索着自学,并无人指点。那次在展览馆,我在现场目睹了这些大师们挥毫泼墨,指点江山,让我见识大增,受益匪浅! 在当时对于朩刻,我是一无所知。我也曾见过北大荒板画,红红的高粱、遍地金黄的谷子,蓝天白云,那美是艳丽的、朴素的美、具有乡土气息的美。但这美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对于我那就是个迷! 那次在现场我看清了,首先由一位老师在打磨光滑的胶合板上起稿,然后用朩刻刀去掉其它颜色,只留下褐色部分。用胶轮滚上褐色,把白纸扣在褐色板面上,再用搪瓷缸子底或毛刷顺势压紧白纸,反复几次使褐色部分拓下来。 接下来在拓有褐色的白纸上画上黄色的部分留在朩板上,如此反复,经过五版才完成了全部画作。 我看到的大师作品《春到哈尔滨》是以松花江大桥、柳树、樱花、蓝天、白云为背景,以索菲亚教堂为前景的一幅板画。当这五版朩刻依次套印在原来洁白无瑕的白纸上时,我似乎看到了哈尔滨之春的颜色变化—褐—黄--绿—黑。在这里说明一下,这黑是整个板画的点睛之笔,是画中的阴影或轮廓。 当然这印刷的过程中,还有是有相当多的细节,如调油、调色、上松香和如何对齐等方方面面的技术要点。可见一幅作品需要许多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发挥才能实现。 当年我求得大师的同意,也套印了《春到哈尔滨》板画一张。可后来在我大串连时,宿舍被外地人光顾了,那张画也就随之去了他乡。现在想起来,还是十分地惋惜!不过呢,那幅画早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了我记忆中的《春到哈尔滨》,同时我也希望我的那幅板画《春到哈尔滨》能被喜爱者都永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