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知青自强不息 于 2023-3-26 10:48 编辑
拙作详细记录了本人2011年国庆期间重返第二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地再现了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乡亲们之间的纯真友情。 尽管这并不是笔者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返乡探亲。但严格地说,这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亲之旅。 也许是返城后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积淀,那段特殊的知青岁月更加显得弥足珍贵;那山那人那事更加让人魂牵梦萦。 早在1975年国庆,我就利用刚到县建筑工程队工作两个多月后享受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回了一次乡,依次拜望了房东桂花佬、泽坤哥夫妇(桂花佬的儿子、媳妇)、以及他那寡居的大嫂金岸大娘。然后翻过山背后拜望队长的老母亲金梅大娘。我始终忘不了这些乡亲在我最困难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对我伸出的援手,忘不了那无以回报的恩情。而彼时我对她们能够略表寸心的仅仅是一盒普普通通的“大众饼干”。然而淳朴善良的金梅大娘却特意杀鸡待我。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忠厚的老人早就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了。 令人遗憾的是,那些我最想拜见,最想报恩的老人,已经一个一个相继走了。 我在文末说过: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大塘!我还会回来看望大家的!
我没有食言,于上山下乡50周年前夕,即2018年9月12日又一次返回了第二故乡。 这次我只与同班同学肖华(他在另一个地方插队)做伴前往。其他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能接受我的提议一起前行。 作为普通退休工人,我无力从经济上回报这片土地,只好对曾经有恩于我的乡亲们的后代尽一点微薄之力——把我一生的藏书捐赠给大塘学校的图书室,了却我的心愿:让喜欢阅读的孩子们能够补充更多的精神食粮。因为,当年无书可看的精神饥渴让我刻骨铭心。我相信现在的孩子们不会,永远不会重蹈覆辙! 此事我不想声张,除了为我联系学校领导的世笔大哥和林老师外,就没有惊动其他人了。
笔者与杨校长等人在学校交流。
笔者捐赠的部分图书 肖华对我的举动全力支持,亲自驾车送我了却心愿。因为,他当年的处境与我非常相似。对曾经栖身的那片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一样爱得深沉! 2023年3月23日于贵阳
附录一:给大塘学校校长的信。 尊敬的校长先生:您好! 我是贵阳十六中66届初中毕业生,50年前曾经在贵地大塘大队白头溪生产队插队落户六年半,于1975年7月18日离开农村,到天柱县建筑工程队(后更名为天柱建筑工程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建筑工人直至退休。 本人已经68岁,但半个世纪前大塘的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对我的关怀照顾依然历历在目,始终没有忘怀。作为普通工人,本人无以为报,值此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决定将自己的藏书(目录附后)捐赠给学校图书室,略表寸心回报乡亲们的真情厚谊,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谢谢您了! 贵阳老知青自强不息 2018年9月1日
附录二: 曾经栖身的独家村(桂花佬家老宅,现在已经移到山的另一侧了。) 当年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无数次从这条小路到大塘小学参加宣传队排练。 我们一同看望了还健在的肖华房东向老师,肖华与情同母亲的向老师亲切交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