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4001|回复: 53

[邮票] 《开国大典. 斯大林,毛主席》斯大林一句话,将开国大典提前3个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2-12-26 20:16 编辑




【原定1950年元旦举行开国大典,却因斯大林一句话,提前了三个月】
      1949年10月1日下午 3 时整,这是一个将会被后人永远铭记的时间,对于全国各族人民来说,这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日子。这一天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简称“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庆典,也是向世人的一个宣告——中国将从此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和姿态。


鲜为人知的是,1949年的10月1日并非原定的开国大典时间,原定的时间是1950年的元旦节。只是因为斯大林的一句建议,却给中央领导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匆忙将开国大典的时间提前了三个月。
斯大林到底说了什么,竟能让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提前了整整三个月?斯大林的建议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提出来的呢?本期内容就带大家探索历史,挖掘真相。


开国大典提前三个月举行的安排,其实是基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考虑的。当时的中国刚刚实现了大面积地区的解放,国内百废待兴,中央需要处理的事项繁杂,加上国民党败逃广州时残留了两万余特务和反动分子,使得当时北京城内的治安并不安稳,原驻北京的国民党宪兵第19团也分散潜伏下来,屡次对中央展开的各种活动进行破坏干扰。
虽说此时的中央军队人数上对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压制,国民党政府已经激不起什么大的水花,但中共中央距离全面解放全国还有一定的距离。蒋介石目前的军事防御能力仍不容小觑。
并且此时我军的空军力量薄弱,制空权还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如果此时停止追击,开始筹建国内各项事宜,蒋介石很有可能乘中央不备,反咬一口。


不仅如此,当时我国西南、华南还有不少地方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完全掌握制空权的国民党政府不甘失败,逃往广州后经常派飞机轰炸北京、上海等地。1949年5月4日,国民党空军6架重型轰炸机还疯狂轰炸了北平郊区的南苑机场,投弹30枚,毁伤我方飞机4架,房屋196间,死伤24人。
基于如此之多的不安全因素,中央领导对于开国大典的举行时间是有意后拖的。于是为了腾出时间来清理国民党残部,打击国民党的破坏行动、解放西南、华南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方,努力营造良好的国内治安环境,开国大典的举行时间初步定在了1950年的元旦。


刘少奇
就在此时,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秘密访问。
在访苏的一个月期间,刘少奇同苏共方领导人斯大林,进行了六七次会谈,先后达成了各项协议,斯大林还表示,一旦新中国政府宣布成立,苏联将立即予以承认,并说道1945年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等到中共建国后,毛主席可以来莫斯科就中苏条约问题进行商谈。
会谈过程中斯大林给予了中共最大的尊重,对刘少奇的问题也耐心地一一解答,之后双方还商定了诸如成立借款条约共同起草委员会,帮助中国办一所海军学校,以及修建乌兰巴托到张家口的铁路等事宜。
中苏两方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接触与洽谈,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只是国内还有诸多要事待办,刘少奇携中国代表团准备动身回国了,临行前,斯大林邀刘少奇等人到孔策沃别墅参加践行宴会。


斯大林
席间,斯大林曾问刘少奇道:“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将中共中央对国内形势的判断及成立时间的决策如实告诉斯大林:“我们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成立中央政府要到明年1月,具体时间可能安排在元旦。”
斯大林听后思忖片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扰。这是极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
斯大林的建议是出于好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解放军才占领了南京没多久,自从1949年一月底全面结束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后,华北华东、东北地区得以解放,随后以粟裕为首的五位首长又率领大军发动了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城,蒋介石则败逃广州,与此同时彭德怀率部进军西北,同年九月,解放区面积终于达到了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但此时云川、两广、南海、台湾被蒋介石攥在手中。
早前蒋介石一直都驻于北京,对北京内局势再熟悉不过,此时国内如果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的话,蒋介石很有可能会借此机会,与京城内大量潜伏的残部里应外合,卷土重来夺取政权。


另一边美国对现在无政府状态的中国更是虎视眈眈,从苏联截获的美国的一封情报来看,美国意图割裂内陆与新疆,并打算在新疆建立所谓的东突厥伊斯兰共和国。如果美国阴谋最终得逞的话,中共中央原定的次年解放新疆的计划必定会遭到阻碍,中国解放新疆的国内内政也会演变为国际斗争。
刘少奇对斯大林的忠告非常重视,经过了深刻的思考与分析后,当即就向主席进行了汇报。毛主席及各中央领导在知悉了斯大林的建议后,犹如敲响了一记警钟,当即召开了会议,并针对斯大林提出的建议结合了国内外的形势后,很快就有了新的决议:为了打破蒋介石重新夺取政权的幻想;截断美国意图分裂我国新疆地区的阴谋,结束此前国内的无政府状态已是迫在眉睫,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将提前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同时,举行盛大典礼即开国大典。


罗瑞卿
之后,主席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负责开国大典的安全保卫工作。罗瑞卿接过重任后,立刻下令,对北京的各个角落展开了大规模地毯式搜索,成功捕捉了国民党三千余特务,并缴获了大量枪支军火。


聂荣臻
聂荣臻也接到了中央任命,担任阅兵总指挥一职,阅兵仪式时带弹飞行,如遇国民党空袭,便要第一时间进行拦截。最后中央还制定了应急撤退方案,以确保袭击发生时民众与主席的人身安全。
中央政府还考虑到:国民党的轰炸机一般都是在上午的时候起飞,下午就返航。基于典礼上数十万军民以及重要领导人的安全考虑,最终将典礼的最终时间确定在了下午三点,并且为了防止情报泄露,中央政府还特地在十月一日当天上午十点才宣布的开国大典举行的具体时间。


周至柔
1949年10月1日,国民党关于中共开国大典破坏行动的指挥官周至柔向蒋介石致电,表示一切部署已完成,需要蒋介石下达飞行指令。
但周至柔左等右等,蒋介石始终不肯发令,等到指令终于下来了,却是蒋介石要放弃空袭开国大典的命令。
蒋介石这么做并不是“就此认命”,而是他很清楚,如果破坏了这次举世瞩目且备受中国人民期待的开国大典,那么必将遭到人民唾弃,成为历史上破坏和平的千古罪人。


而且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国共双方都希望能够保证它的完好,使这座历史古城能够免受战火摧残,蒋介石如若一意孤行进行炸毁了紫禁城,破坏了历史文物,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失去反攻机会,所以蒋介石经过了反复的利弊权衡与思想斗争,最终放弃了破坏计划。
10 月 1 日上午 8 点,北京下起了毛毛细雨。人民解放军的受阅部队到达指定地点。上午 10 点,参加游行的群众也陆续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天安门广场。从天安门城楼上往下看,密集的人群和鲜艳的鲜花彩绸混在一处,嘈杂的人声和游行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阴沉的天气丝毫不减广场上喜庆祥和的氛围。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了,北京 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会场上的群众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


在人们的热盼中,风雨消散,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在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旋律中,毛主席携一众中央领导在城楼上就位。
修葺一新的天安门城楼威严庄重,城楼上还拉开了典礼仪式的巨幅横标。城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热烈的欢呼声、嘹亮的歌声。当毛泽东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正中央时,天安门广场欢声震耳、掌声雷动。
人民领袖毛泽东站在立式扩音话筒前,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泽东那充满激情的、十分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天安门上空。顿时,天安门广场上再次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紧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54门礼炮随后齐鸣 28 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 28 年光辉历程。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在神州大地回响激荡,将开国大典伟大、庄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一时间群情激昂,欢呼声不绝于耳。
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天安门广场上 30 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仰望五星红旗,经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无数人为之奋斗牺牲的新中国诞生了,属于人民自己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下午 3 点 35 分,朱德总司令开始检阅陆、海、空三军将士。他站在阅兵车上,在慷慨激昂的军乐声中缓缓驶向东长安街。海陆军队、炮兵骑兵队伍、装甲坦克,也伴着昂扬的军乐,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随后,飞机的轰鸣声引得人们纷纷仰头观望——天安门城楼上空飞过了由人民空军驾驶几架军事飞机,一时间会场欢腾雀跃,欢呼声振聋发聩...
经过 3 个小时的阅兵,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擦黑,接下来是群众游行。天安门广场上 30 万军民,浩浩荡荡涌至金水桥边齐观焰火,场面十分震撼。


正阳门外,一阵轰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向夜空。晚上 8 点多钟,只听见城楼上扩音器传出“万岁”“万岁”的声音,这是毛主席在回应学生们的欢呼。广场上的人们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城楼上大宫灯前毛主席笑容满面,激动地挥动着手回应着“万岁”,“同志们万岁”。
夜幕降临,人民点亮了手中的各色灯笼,将夜色笼罩中的天安门广场映得五彩缤纷,远远望去十分璀璨夺目。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6人气值 +25 收起 理由
铁歌 + 3 大赞!
无空清风 + 3 大赞!
周永根 + 5 大赞!
真真 + 5 赞一个!
黄煌长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 发表于 2022-9-27 12:35
祝快乐大歌版主快乐每一天。

O(∩_∩)O谢谢阿强朋友到访,我们共同祝福祖国,黄河、长江、长城,铸就了您亘古的河山,改革、开放、发展,点亮了世界的曙光!我的祖国,您有矫娆美丽的边疆及海岸,愿您更加繁荣富强!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土恋 发表于 2022-9-30 10:57
祝您国庆节快乐!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O(∩_∩)O谢谢黑土恋斑斑到访,祝国庆节阖家欢乐!

【大歌诗画】武昌一抹抹“中国红”
2022/10/01

秋高气爽国旗扬,武昌古城换靓装。
万户千家迎国庆,大街小巷溢花香。
蛇山不老蛇山黛,江水常流江水长。
七十三载吟盛世,普天同庆歌辉煌。

题记;古城武昌大街小巷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国庆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武昌,红了!放眼望去,整个武昌古城被一抹抹“中国红”包围。国旗在扮靓古城武昌的同时,也表达着对祖国生日诚挚的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天早上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毛泽东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自信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此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已经正式决定,将新中国的首都定为北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平一开始并不是中央的首选。
中央最早选定的首都是有着“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解放哈尔滨后,它便成为了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也都设在这里。
毛泽东也非常欣赏哈尔滨,在他看来,中国地图如同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就是这“天鹅项下的珍珠”。而且哈尔滨离苏联非常近,更加容易获得苏联的援助,因此中共中央将哈尔滨定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建立新中国。

建国前的哈尔滨

但哈尔滨毕竟离延安太远,中间需要有一个中转地,于是党中央选定承德作为临时所在地。抗战胜利后,中央副秘书长李富春找中央警备团团长吴烈谈话说:“中央准备到东北去,到那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很有利。要离开延安到东北去,原来的中央警备团一分为二,你带中央先行警备团到承德打前站,为中央到那儿去准备宿舍,准备住地。”
1945年10月2日,吴烈带领警备团的部分人员出发了,在路上走了一个月才到承德。但此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向东北增兵,导致东北的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共中央决定不再迁往东北。
此后随着我军在解放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越来越多的大城市被解放,这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眼光也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哈尔滨了,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城市都浮现在了毛泽东眼前,最后他的目光锁定在了北平。
毛泽东对于北平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1918年8月,为了联系湖南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的事,他就专门来过北平,并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了几个月的管理员,在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引导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12月,毛泽东作为湖南民主运动的领袖,为了争取全国对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支持,带领40人再次来到北平,经过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
两次北平之行,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北平的古老文化、美丽风景和宏伟建筑充满了自豪感。而且北平还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因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必然会考虑将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五四运动”时的北平

1948年5月,中央要求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组成华北中央局党的机构和华北人民政府。同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小食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这次会议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筹划新中国的建设。经过讨论,中央第一次明确决定在1949年成立人民共和国和中央政府。
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第1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了谈话,他说:“如果阎锡山同意和平解放太原,那么,请他把军队开到汾孝一带,我们的部队开进太原,麻烦就少了。”
徐向前回答说:“恐怕不太容易。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带了以我的名义写给他的信,进太原找老阎。结果他不但不听劝,反而不顾师生情谊,把那位年近八旬的老秀才给杀了,可见他顽固得很。”
毛泽东听后,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太原不打是不行了,最好北平不要打。”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有了定都北平的想法了。
1948年11月8日,毛泽东与华北中央局书记薄一波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他明确提出了定都北平的打算,他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这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任命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叶剑英为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统一领导北平的接管工作。毛泽东专门接见了彭真和叶剑英,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这次接管北平,影响到中外。你们务必要像接管沈阳、济南那样,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要落在沈阳和济南之后。”

叶剑英

叶剑英也深刻意识到中央可能要选择北京作为首都,因此他要求广大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北平的接管工作,他强调说:“北平是一个有关国际观瞻的城市,是我们自己的城市,是红色的首都。”
而此时参与平津战役的聂荣臻也已经意识到了中央非常可能定都北平,他对罗荣桓说:“应该尽最大的可能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如果党中央决定定都北平,再把它打个稀巴烂,到时候连个住处都没有。”
罗荣桓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要用枪杆子做后盾,逼着傅作义放下武器,走和平谈判的道路。”
聂荣臻把力争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向中央军委汇报后,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在解放北平的过程中,毛泽东还多次致电前线指挥部,要求他们一定要尽量保全北京大学等名胜古迹和文化教育机关。部队指战员也非常重视,还专门派出了两名干部深夜来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住所,请他在地图上标注出重要文物和古建筑的方位,防止被炮火摧毁。
在我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1949年1月30日,北平守军长官傅作义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城内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得到了保护。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2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抵达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王稼祥刚到西柏坡,就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笑着递给他一根香烟说:“今天,我用美国货招待王主任,这是美国骆驼牌,陈毅同志送来的战利品。美国人不远万里送到中国,蒋委员长又转送给我们,盛情难却呀!”
接着毛泽东把话题一转:“好了,其他问题先不谈了,今天我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讨教。”
王稼祥赶紧问道:“不敢当,不知主席要谈什么事?”
毛泽东说:“历朝历代基本上把京城定在西安、开封、洛阳、南京、北平等地。我们就要胜利了,你看在哪里建都最合适呢?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想听你的意见。”
王稼祥首先从南京说起:“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势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政府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
毛泽东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问:“西安怎么样?”
王稼祥说:“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王稼祥

毛泽东又说:“有人认为,曾经在古代做过国都的开封、洛阳应在考虑之列。”
王稼祥说:“如今中原地区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洛阳和开封也就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地位。”
此时毛泽东终于发问:“那么依你看,应在哪里定都呢?”
王稼祥说:“我认为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邻近东北六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便于发展工业。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作为首都已有700年的历史,人民群众在心理上也乐于接受。”
毛泽东听后大喜,王稼祥的想法可以说和他不谋而合,这番话更加坚定了他定都北平的想法。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宣布:“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自此定都北平已成为中央的决定,并告知了全党。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入北平后,叶剑英考虑到城里的社情复杂,敌特还没有完全肃清,治安条件还比较差,他认为中央暂时不宜进驻城内,而是住在城郊为好。经过挑选,他把中央机关的居住地安排在了北平西郊的香山。
北平城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和整修后,敌特人员基本被肃清,中南海也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于是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请党中央和毛泽东迁入中南海。
叶剑英的报告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赏,但毛泽东却不肯搬。几天以后,叶剑英只好亲自来到香山,他对毛泽东说:“根据工作需要,准备请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到中南海工作、生活……”
毛泽东直接打断了叶剑英的话:“我不喜欢中南海,这个地方我不去,为什么非要把我关进红墙大院内,与群众隔开,我们不能学李自成!”
叶剑英见劝说无效,只好先回去,他走了以后,毛泽东又严肃地对周恩来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叶剑英真固执。”
周恩来劝毛泽东说:“我们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意见。”
毛泽东却坚持说:“我不听,这是原则问题。”

毛泽东在香山

但中央的领导同志都认为,中南海是开会和办公的最佳场地,也很安全,四周的红墙就是一道紧固无比的天然屏障。最后由政治局讨论做出决议,少数服从多数,在众多同志的反复劝说和强烈要求下,毛泽东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接受了大家的建议,他开玩笑说:“听人劝,吃饱饭,搬就搬吧!”
一旁的周恩来也笑着说:“主席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嘛!”
1949年9月中旬,毛泽东终于从香山搬进了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与会代表们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建都北平,但大家对于北平是否应该改名存在异议。张奚若说:“国都定在北平,大家不会有意见的,但既然南京已经不是国都了,有人提议南京要改名。”
另一位代表黄炎培说:“为了省事,我的意见是北平、南京都可不改。”
但毛泽东坚持说:“还是改一个字好,我认为北平应该改为北京。”
为什么毛泽东坚持要把“北平”改为“北京”呢?因为自从明成祖朱棣在北平建都后,北平就被改称北京,直到蒋介石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北京才在1928年被改称为北平。毛泽东坚持把北平改为北京,就是为了反映出共产党与国民党政权的根本区别。
9月27日,大会通过了国都问题的决议案:“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
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式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

开国大典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2-10-24 15:57 编辑
无空清风 发表于 2022-10-17 07:57
毛主席允许蒋叶落归根就因他坚持一个中国!

樵哥下午好!
蒋介石退守台湾的主意是谁提出的?此前的台湾是谁在管理?前言1948年11月,蒋介石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战败,国民党该去往哪里?
众人讨论得相当激烈,但是提出的方案都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此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退守台湾是唯一的选择。”在听到这个答案后,蒋介石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睛里却闪出了喜悦的光亮。
给蒋介石提出退守台湾这个主意的人究竟是谁,彼时的台湾又是怎样的情势呢?


提出方案的人1948年年末,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刚刚打响,蒋介石就已经嗅到了失败的味道。彼时的国民党政权看似尚有一战之力,内部实则混乱腐朽不堪。军队被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打得四分五裂、所剩无几,南京国民政府已然呈现危楼倾塌之态。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层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都心照不宣地打着撤退的算盘。只是在撤退到哪里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有人建议国民党重回西南,四川的崇山峻岭是天然屏障,国民党可以凭借地势与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一旦输了,国民党军队还可以隐匿川藏进行蛰伏,还可以去缅甸搞**。蒋介石认为西南尚可考虑,但是**那套实在没意思,自己绝不会搞。



还有人提议,不如撤退到海南岛,以后还可以退到菲律宾。起初,有不少国民党高官对于这个提议都表示赞成,然而蒋介石却打心眼里看不上海南岛这个地方。海南岛一直以来就是偏远荒地,耕地面积有限,更没有工业基础,要在这里搞发展、养军队,可谓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力攻势,一道浅浅的琼州海峡根本无法为国民党军队作屏障,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简直是易如反掌。因此,这个方案也被蒋介石给否决了。



坐在一旁的宋美龄看出了蒋介石心中的郁闷,随即安抚着说道:“总统,其实您也可以考虑去瑞士。”听到这句话的蒋介石也只是闷哼一声,对此不置一词。去到欧洲之后就代表着彻底下台,除了有点钱财可以逍遥享受以外,他并没有实权,最终也只能放弃反击。如果真的彻底认输到欧洲表面风光地度过余生,这让蒋介石感觉着实丢人。
就在此时,一个从未发言的人站了出来,随即开口说道:“现在看似有很多方向,但是我认为,退守台湾是唯一的选择。”这个答案让蒋介石眼睛一亮,他抬头望去,想看看说出这个方案的人是谁。原来此人是一位名叫张其昀的学者,是当时有名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张其昀是1900年生人,与蒋介石算得上是浙江老乡。此人自小就有着过人的学习天赋,18岁就考入了公认的南方第一学府,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史地部,在这里学习到了广博的知识。
史学大师柳诒徵、地学大师竺可桢都是张其昀的老师,除此之外,他自身也喜欢研究哲学,是名副其实的文科大家。张其昀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做了《高中中国地理》的主编人,之后还到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哈佛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蒋介石旗下能够收入这样一位大才,说起来还是陈布雷的功劳。


陈布雷
一次查阅资料的偶然机会,陈布雷结识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张其昀。此二人一见如故,对于彼此的能力见解都十分赏识,也是在陈布雷的影响下,张其昀才选择加入了国民党。起初,蒋介石并不知道张其昀此人,但是却很倚重有着陈布雷。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被人称为“国民党第一支笔”。为了友人张其昀的仕途顺利、得以高升,陈布雷亲自向蒋介石举荐了他。至此之后,张其昀才正式加入了蒋介石的智囊团。那么张其昀为何向蒋介石提出退守台湾的建议呢?退守台湾的理由张其昀之所以选择退守台湾这个路线,是因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国民政府在台湾有着良好的群众拥护基础。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海战终以中国战败为惨痛结局。《马关条约》中写明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之后,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派代表去往台湾接受日本人的投降书,台湾及澎湖列岛的殖民时期就此告终,得以再度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台湾民众先天性地拥护国民政府,国民党到台湾会有较好的民众基础。


其次,台湾岛本身就是一块宝地。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要大,岛上物质资源丰富,也有着更多的耕地面积,水稻可以达到一年三收,足以满足国民党军队的粮食需求。同时,日本人在殖民台湾期间在岛上进行了一定的工业发展,这使得台湾的发展进程较快,在此之后能够有良好的经济形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台湾与大陆之间有着台湾海峡作为天然屏障。如果国民党选择撤出大陆去往台湾,共产党彼时并没有强大的海军力量,那么必然会停止追击,这就留给了国民党喘息的机会。在张其昀看来,台湾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台湾一直被国民党政权所掌控。自二战结束以后,台湾都在国民政府的管理之下。彼时的台湾本土尚且没有共产党的势力渗透,民众不会轻易展开动乱,是国民党极其容易掌权拿捏的地方。而在1947年,国民党将领孙立人更是已赶赴台湾训练新兵,时刻做着战争准备。可以说,当时的台湾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最后一线保障。
最后,美国对于台湾很是看重。台湾岛正处于太平洋西岸,恰巧扼守太平洋西航道之咽喉,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美国一定不会放过,反而会想办法利用台湾。因此,只有国民党退守台湾,才能真正得到美国之后的战略扶持。

在听完张其昀给出的上述四条理由之后,蒋介石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当即拍板,直接下令退守台湾,但是张其昀的话显然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也为他提供了更多思路。他已然默认,台湾就是自己最后的退路。在此次秘密会议之后,他暗地里授意蒋经国、俞鸿钧和宋子文,开始将大陆国库中的黄金白银往台湾转移。有数据统计,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 国民党共从大陆金库运出5批黄金送往台湾,其总数达400余万两, 市值约4亿美元。之后,蒋介石又安排军队有序地从大陆撤退,目的地自然也是台湾。那么蒋介石没有去到台湾之前,是谁在对台湾进行管理呢?
管理台湾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压根对台湾不感兴趣。彼时的蒋介石正在筹谋如何独掌中国政权,迫不及待地要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内战,他着实不会想到,自己会从大陆败退,在一个东南小岛上聊度残生。
当日本选择投降,结束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时,蒋介石对这件事没有报以特别的重视,对派谁管理台湾这件事也没有多做考虑。这时有人向蒋介石推荐了一个人,此人正是时任国民政府驻墨西哥大使的陈仪。陈仪曾两度留学日本,对于日本的法律条文很是熟悉。除此之外,陈仪还在福建省政府做了七年的主席,对闽台军政社情有深入了解。要他去主持台湾事宜,对于蒋介石而言是最合适不过的。
陈仪1945年8月27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在不久之后,又任命他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就这样,陈仪成为了国民政府任命的台湾实际掌权人。然而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陈仪并不是管理台湾的合适人选,反而给他惹了大麻烦。陈仪这个人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将台湾管理得乌烟瘴气,政府单位内部结构混乱,存在严重的腐败贪污行为,就连国民党警员都在当地横行霸道、仗势欺人。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警员在台北当街查缉私烟,居然殴打烟贩林江迈致其流血,还开枪误伤当地群众陈文溪致其不治身亡,引起民怨滔天。由此,声势浩大的“二·二八起义”爆发,台北市民罢市,到大街上进行游行请愿,要求国民党交出罪犯。
尽管起义运动遭到镇压,但是民怨难平,台北市民再一次发动了大规模**,这一次直接要求陈仪下台。虽然这场暴动最终被国民党派兵压制了下去,但是陈仪是彻底失了民心。

二·二八起义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撤掉了陈仪,任命心腹魏道明为台湾省主席。随着战局的进一步变化,蒋介石越发意识到,自己要对台湾加以重视。在这个时候,他便想让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到台湾做主席。
但是令蒋介石感到为难的是,儿子蒋经国是一介文官,台湾当下暗流涌动、政局不稳,当务之急是要有一武将坐镇。这个时候,蒋介石想到了正在台湾养病的上将陈诚,随即给他发出了上任台湾省主席这一任务指令。彼时陈诚想要拒绝,但是随后他又收到了,蒋介石亲自发来的另外一封加急电报。蒋介石在电报中这样写道:“若再延迟,恐夜长梦多,全盘计划,完全失败。”看到蒋介石这样说,陈诚也只能带病上任。

陈诚这时的陈诚又注意到,蒋介石要将儿子蒋经国调任为台湾党部主席。他这才明白过来,蒋介石并非是有心栽培他,而是想让自己给蒋氏父子开路。这算盘打得比谁都响,到最后陈诚也不过是蒋介石身边的打工仔。但是陈诚已经被蒋介石推到了这个位置上,所以也只能揽下这个摊子,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等待着蒋氏父子来台掌权。就在同一时间,蒋介石也在大陆进行着最后的无用挣扎。虽然蒋介石很是认同张其昀退守台湾的建议,但是他内心依旧是不想退出大陆的。就在新中国成立两天之后,原本龟缩在广州的蒋介石并没有立即前往台湾,而是乘机出逃重返西南,妄图在当年据守的重庆“东山再起”。1949年11月,蒋介石秘密在重庆集结军队,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是散沙一盘,根本就没有与我军一战之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南川以北的区域歼灭国民党军第20、15兵团,而后接连歼灭重庆外围的国军第一军一部,蒋介石盘踞的重庆彻底失守。11月30日,蒋介石逃往成都,放言准备实施固守四川的川西决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努力伪装成胸有成竹的样子,在成都地区进行演说、接见官员,将自己的行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然而当时国民党内部已然四分五裂,95军副军长杨晒轩已经准备起义,放言将承担“捉蒋”任务。与此同时,我党的地下党成员也在积极准备着活捉蒋介石的行动。


面对如此消息传来,蒋介石心如火烤,整日郁闷不乐。12月3日蒋介石还举行了一次阅兵,但是这次阅兵却让他更加郁闷。升旗的时候,眼见着青天白日旗升到一半,牵引的绳子突然断了,旗子在风里摇曳了一阵,最后摔在了地上。
这在众人眼里均是不详的预兆,也让蒋介石的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他自知大势将去,演讲到最后已然有了哽咽之音,整个阅兵仪式随之匆匆结束。12月8日,一连几日不曾出屋的蒋介石突然拉着蒋经国,去到成都街上转转。
看着沉默不语的父亲,蒋经国知道蒋介石是在和大陆做着最后的告别。就在上街当日,蒋介石接到卢汉在云南发动起义的电报,随后刘文辉也宣布起义。蒋介石明白,自己是时候该离开大陆了。


在成都度过了在大陆的最后十天之后,蒋介石决定撤往台湾。12月10日下午2时,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在成都凤凰山机场乘机仓皇出逃。1950年,蒋介石在台湾继续推行专制独裁统治,他始终妄图反攻大陆,这也造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格局,遗留下了如今的台湾问题。虽然目前台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问题,容不得别国进行干涉和插手!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相信终有一日,台湾会回归祖国的怀抱。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歌诗画】纪念伟人诞辰129周年感吟
2022/12/26

年年今日望韶峰,岁岁缅怀伟人同。
开天辟地创新宇,南征北战开国功。
雄文五卷指航向,千秋万代搏峥嵘。
高歌猛进新长征,民族崛起中国梦。





点评

大赞一个  发表于 2024-5-30 07:2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歌诗/黑土恋画】庆祝国庆七十三周年
  2022/09/21

  国庆七十三周年,再忆初心继前贤。
  宏图大业兴邦梦,新的征程矢志坚。





题记;快乐大歌为黑土恋斑斑精心定制美图即兴配诗。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VS斯大林:尊重而不退让 2016-12-30 10:49

毛泽东和斯大林,同为二十世纪世界伟人星空中的两颗璀璨巨星,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卓越领袖。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关系,本来是国际共运史上已经解决的问题,但近年来,这些领域又被一些自由派学者、“冷战史专家”等散布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谣言,搞得混乱不堪,因此也有略加澄清的必要。
毛泽东和斯大林共同特点是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革命的领袖,也是各自国家的伟大爱国者。这两个身份在毛泽东主席身上是高度一致的,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只有通过民族、民主革命的方式,才能使国家民族获得解放。对毛泽东主席而言,推动人民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同时也是救国的过程,正如毛泽东主席言简意赅地指出过的那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这两种身份在斯大林身上却表现的比较复杂,一开始两者也是一致的。因为俄国之所以爆发十月革命,其基础性的原因是因为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战败而陷入严重危机,甚至有可能沦为德国殖民地。十月革命的性质既是社会主义的,也带有挽救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性质。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差不多整个二十年代,斯大林的两种身份基本也是和谐的。斯大林和苏联做了很多支援世界革命的工作,包括通过共产国际帮助建立中共,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等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另一方面也打破,至少是扰乱了西方列强对苏联的围堵,对中国的进步具有很大积极意义。
但到了三十年代,苏联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远东,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和伪“满洲国”的建立,苏日之间的缓冲地带消失,西伯利亚有遭到日本直接入侵的危险;在欧洲,随着希特勒的崛起,战争威胁日趋严峻。在这种形势下,站在斯大林的立场上看,保卫苏联成了头等重要的问题,斯大林逐渐开始把苏联的国家利益凌驾于国际共运利益之上,共产国际也开始逐渐从世界革命的领导中心,沦为苏联外交政策的工具,斯大林的后一种身份则逐渐压倒了前一种身份。
当然,斯大林后期的变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苏联的前身沙皇俄国本来就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随着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完成,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之后,这一大国沙文主义的“基因”也开始复苏。斯大林去世之后,虽然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但对大国沙文主义的问题并没有认真清理,反而变本加厉,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更发展成“社会帝国主义”。
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当斯大林和列宁一起领导了十月革命,已经是闻名遐迩的世界革命领袖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席还只不过是湖南一师一位“资质俊秀”(杨昌济教授的评价)的学生。此后,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主席漫长革命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斯大林都是世界上唯一社会主义国家里毋庸置疑的领袖,也是世界革命中心中最具威望的领袖,毛泽东和斯大林的话语权是非常不平衡的。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尤其是斯大林的双重身份,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态度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对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袖的斯大林,毛泽东始终是尊重的、维护的;另一方面,当斯大林身上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试图把苏联的国家利益凌驾于中国国家利益之上,毛泽东也进行了温和(有时也不是很温和)而坚定的抵制,有效维护了中国利益。
在毛泽东主席之前的党的历任主要领导人,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对斯大林都只有尊重和服从的一面,而对斯大林的错误干预,从来都不能有效抵制,至于王明、博古等,更完全是斯大林意志的执行者。
1935年的遵义会议,不仅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对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而且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决定自己内外政策的开始,待到延安整风之后,王明集团在中共党内彻底边缘化了,斯大林就再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斯大林早期对中共干预、指导中的错误,主要还是一种教条主义的错误,是认识和经验问题的话,那么后期的“错误”,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以苏联的国家利益为核心对中共“下指导棋”,这些错误都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坚决抵制。
1937年11月,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王明从苏联回国,带回的政策主张是“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实际上就是要共产党服从国民党和蒋介石,这不仅会使共产党丧失独立性,也可能会使共产党在蒋介石发动突然事变时猝不及防。
斯大林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担心苏联陷入德日夹击的境地,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但他又不相信共产党和红军的力量,主要寄希望于蒋介石。这反映出斯大林思维方式中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他没有意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成长壮大才能抑制蒋介石的投降倾向,并最有效的抗拒日本。
王明带回的政策主张,由于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抵制,没有能够在全党贯彻,但在王明担任书记的长江局却得到一定程度的执行,其惨烈后果就是“皖南事变”。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又三次提出要八路军集中几个师到外蒙古的边界附近或长城一线,接受苏联武器并牵制日军,防止日军借机北进。但毛泽东主席认为,这实际上是要中共放弃行之有效的敌后游击战,在条件尚不成熟时就转入和日军的正规战,必然会使中国的抗战力量遭到重大损失,所以对斯大林的要求一一婉拒。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很快撕毁国内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一开始希望中共以妥协换和平,“不准革命”,要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能打内战,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待到三大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已经饮马长江,斯大林又劝阻中共不要过江,表面上的理由是担心美国出兵干预,可能导致“南北朝”。对斯大林的这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建议,毛泽东主席或干脆拒绝,或直接就无视了。1949年元旦,毛泽东主席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宣布“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其实就是说给斯大林听的。
斯大林为什么会在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紧要关头,提出这样有可能导致革命半途而废的“建议”?根本原因还在于斯大林和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英美认可中国的新疆、外蒙古、东北等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并可控制中长铁路,租用旅顺军港,而苏联的这些损害中国主权的“权益”,已经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同意,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加以确认。斯大林担心,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苏联手里的这些通过出动百万苏军发起远东战役才获得的利益,有可能会全部丧失。
斯大林的担心是对的。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开始了他首次访问苏联之旅。这次访问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历史巨人的首次会面,也是唯一一次会面。但会谈进行得很不顺利,一度甚至很不愉快。我们看当年的新闻纪录片,即便是在斯大林的70寿辰的庆祝大会上,毛泽东主席也面有愠色,并没有给斯大林好脸色看。
现在一些反毛的新右派,经常把毛主席描绘成“城府很深的阴谋家”,这纯粹是胡扯。毛泽东主席固然有极高的政治智慧,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光明磊落,怀有赤子之心的人,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情绪。事实上,真正伟大政治人物,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列宁,性格都像孩子一样单纯。
那么,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会谈为什么会进行的如此不顺利呢?且看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的清单:“第一,苏联放弃租用旅顺口作为海军基地的权利,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同时声明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目前由苏联临时代管或租用的在大连和旅顺口地区的一切财产,均由中国政府接收。第三,对日和约签订或本协定生效三年后,苏联政府立即将中长铁路及其所属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所有。”
据苏联方面的记录,斯大林一开始对这一方案非常愤怒,但最终还是全盘接受了毛泽东的要求。斯大林让步的原因,一是毛泽东主席的坚持。毛主席表示,不签条约就不离开的苏联,这让斯大林备感压力;二是斯大林担心,如果和毛泽东长期僵持下去,美国可能会在中苏之间打下楔子。这两点其实也可以概括为一点,即斯大林开始意识到,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之后,和中国友好、平等合作远比在中国获得一些不平等的“权益”对苏联更有利。
但是,接受毛泽东的要求,意味着苏联将失去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旅顺军港——这是一个无须经过别人控制的海峡就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的深水良港,同时也是不冻港——俄罗斯/苏联曾在四十年里为这个港口打过两次大仗:一次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第二次是1945年的远东战役。
斯大林希望在中国失去的,能够在朝鲜得到弥补,这是斯大林在毛泽东结束访苏四个月后,支持金日成发起朝鲜统一战争的地缘政治原因——如果战争胜利,苏联可以在朝鲜半岛南端获得一个足以替代旅顺军港的港口。
苏联为什么如此渴望获得一个直接面向大洋的不冻港?这是因为俄罗斯/苏联虽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家,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舰船从本国所有的港口出发,都必须经过别人控制的海峡:从北方的波罗的海港口出发,则必须经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才能进入北大西洋,这个海峡极易被英、德海军封锁;从南方的黑海沿岸港口出发,则必须经过被土耳其完全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才能进入地中海,而要出地中海,则要么走直布罗陀海峡入大西洋,要么走苏伊士运河进印度洋,这两处战略要地都控制在英国手中;如果从远东的海参崴出港,则必须经极易被日本控制的对马海峡才能进入太平洋。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就是在这里以逸待劳,全歼了从波罗的海长途奔袭而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中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无数直接面向大洋的不冻港,所以我们很难体会俄罗斯/苏联这样巨型的大陆强国缺乏港口的窒息感。事实上,俄罗斯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300多年的历史,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寻找直接面向大洋的不冻港的历史,只是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
在整个朝鲜战争/抗美援朝中,一个最令人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完毕,即将向朝鲜境内开进时,斯大林却忽然食言,不肯按照事先的约定出动空军了,甚至表示,中国也可以不介入朝鲜战争,“让金日成在东北建立一个**”就可以了,这完全是撒手不管的态势。
斯大林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一般推测是斯大林丧失了获胜的信心,还有人认为是斯大林担心战火会导致美苏全面对抗。但在我看来,斯大林内心深处的更加隐秘的想法,恐怕是并不介意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因为在美国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不仅不可能要求苏联按照原定协议交出中长铁路、旅顺军港,甚至还不得不要求更多的苏军进驻以平衡美国的军事压力。这样一来,不仅在和毛泽东谈判时失去的一切都将如数回到囊中,而且中国还不得不仰赖苏联的军事保护,变成事实上的苏联附庸国。
斯大林这样考虑,是有在欧洲和罗斯福、丘吉尔打交道的经验做基础的。二战后期,罗斯福和马歇尔筹划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认为必须要让苏军占领东欧,才能使西欧诸国因为需要仰赖美国保护而甘做美国的附庸,进而否决了丘吉尔要在巴尔干登陆,抢在苏军之前占领东欧的计划。头脑简单的美国大兵巴顿不明就里,在德国投降后居然主张趁着军事优势直接进攻苏联,这在罗斯福(后来是杜鲁门)和马歇尔看来,这简直是要为丘吉尔火中取栗,为他人做嫁衣,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巴顿将军很快就死于莫名车祸了。
如果说,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是以苏联对东欧的占领为前提的,那么苏联对中国的控制,将以美国对朝鲜的占领为前提。
在斯大林看来,朝鲜战争无非是两种结局:其一,如果金日成顺利统一朝鲜半岛,则苏联可以在半岛南端获得足以替代旅顺的深水良港;其二,如果金日成失败,则苏联不仅不必交还旅顺,还可以大大增强对中国的控制力。
但对中国来说极为幸运的是,此时领导中国的既不是蒋介石,更不是李鸿章,而是毛泽东。毛泽东如果会任人摆布,那就不是毛泽东了。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其“天欲坠,赖以拄其间”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表现得尤其充分——志愿军在没有空军保护的情况下跨过鸭绿江,并很快取得第一、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将美军逐至三八线以南。在战局日渐明朗的情况下,苏联空军终于出现了。这个时候,斯大林必须出动空军,再不出动,在未来东北亚的格局安排上,苏联将更没有话语权。
这场斯大林精心安排的战争,原以为稳赚不赔,但却以完全出乎斯大林意料之外的方式结束,苏联不仅必须交出旅顺,也没有在朝鲜半岛获得新的港口,基本一无所获,而毛泽东则以“正手打美国,反手打苏联”的方式使中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
斯大林的一生,可谓惊涛骇浪,阅尽无数对手。就苏共党内来说,他战胜了包括托洛斯基、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在内的所有反对派;就国际而言,他和张伯伦(英国首相)、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马歇尔、杜鲁门等西方政治家都打过交道,纵横捭阖,从未失手,最大限度的扩张了苏联的利益,唯独在和毛泽东打交道时,不经意间就败在了他的手下,而且是一种无法对言说的隐痛,这对斯大林的打击非同小可。根据苏联档案,斯大林曾情绪失控,用激烈的语言斥骂莫洛托夫等老战友,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斯大林也用辩解的语气将他的朝鲜半岛政策解释为“回报兄弟党”。
不过斯大林毕竟是一位杰出的、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毛泽东的博弈使他意识到,只有同中国进行友好、平等的合作,才最符合苏联的利益,苏联的世界大国地位,是建立在中苏联盟基础上的,没有中苏联盟就没有苏联的世界大国地位,斯大林答应帮助中国实现工业化,派出专家援助中国156个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基础,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可惜的是,斯大林的继承人,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若豚犬耳”,对中苏关系的认识完全达不到斯大林高度。赫鲁晓夫竟愚蠢到用“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去揭“中长铁路、旅顺军港”的历史伤疤,勃列日涅夫居然纵容国防部长马里诺夫斯基元帅在招待中国代表团的酒会上发表挑衅性言论,更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进行武力威胁。其结果是苏联在和西方冷战的同时又和中国对抗,严重透支国力,成为最终解体的重要诱因。
需要强调的是,毛泽东和斯大林虽然为了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了反复博弈,但毛泽东对斯大林始终是尊敬的,待到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全世界掀起妖魔化斯大林的恶浪时,又是毛泽东主席第一个站出来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主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斯大林,充分肯定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贡献。《人民日报》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主持下先后《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澄清了大是大非问题,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也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国际共运的中流砥柱。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沙溪翁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9-2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快乐大歌老师老[邮票]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2-9-22 18:25
欣赏快乐大歌老师老[邮票]

O(∩_∩)O谢谢廖若晨星朋友首席欣赏,星期四愉快!
发表于 2022-9-2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2-9-22 18:07
但这两种身份在斯大林身上却表现的比较复杂,一开始两者也是一致的。因为俄国之所以爆发十月革命,其基础性 ...

欣赏快乐大歌的邮票。晚上好!
发表于 2022-9-2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溪翁 发表于 2022-9-22 20:06
欣赏快乐大歌的邮票。晚上好!

O(∩_∩)O谢谢沙溪翁老师到访雅赏,送上问候!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语翁 发表于 2022-9-22 20:17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笑语翁老师晚上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吃上了饱饭,穿上了新衣,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困难时期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带领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2020年11月,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创造除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疾的腐败现象,加大反腐斗争的强度和力度。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标本兼治、措施有力。一个个贪腐高官落马,一批批苍蝇落地,除一害而苗成,邢一恶而万民乐,人民看到了希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4 收起 理由
笑语翁 + 4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2-21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