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2-9-8 10:52 编辑
18日下午2点多钟我们一行30人,参观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博物馆在吐鲁番市坎儿井民俗园内,2007年落成并对游人开放。坎儿井博物馆分地上地下两层。地上部分是500平米的陈列馆,有坎儿井分布图,剖面图,葡萄长廊和葡萄干晾房。通过实物和模型向游人展示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功能和研究成果。地下部分通过100多米的地下参观通道,可以看到坎儿井在地下的分布和运行方式,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吐鲁番和哈密盆地的各族人民,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千百年来与沙漠斗争的智慧结晶。坎儿井地下引水工程可追溯2000年前,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全疆的坎儿井达到了1784条,暗渠达到了272公里,年径流量达 2.94亿立方米。吐鲁番现有耕地面积70多万亩,其中有47万亩就是靠坎儿井的水来灌溉的。所以说,坎儿井是养育吐鲁番儿女、灌溉万倾良田的生命线。这也正是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主要原因。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为坎儿井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增大,这也就为坎儿井的挖掘提供了可能。其次,吐鲁番盆地与北部和西部雪山有巨大的落差,这也是借势引水,使北部水源向盆地汇聚的重要原因。第三个是吐鲁番大漠深处的土层,主要是由粘土或钙质胶结的砂砾组成,质地坚实,使得挖好后的坎儿井不易坍塌,这也是坎儿井能保存至今的根本原因。还有最后一条那就是吐鲁番夏日地表非常热,温度常常达到45度以上,雪山径流在地表就很容易蒸发,而通过地下坎儿井传输,就可以减少蒸发的损失,更好地保护了水源。 新疆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是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由于当时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政策,坎儿井有了很大发展。我们参观的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就是在一条叫米依木·阿吉坎儿井下游选取100米的地段上改造的。 看完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后,深深地为我们新疆少数民族的智慧所折服!在我们华夏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但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还发明了包括坎儿井在内的古代三大工程。这也是我们民族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