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忆南 于 2022-7-29 07:27 编辑
童年的夏日 我的童年曾在中原一座古城生活过,虽然在那里只度过了不到十年的时光,但在某种意义上、我视那里为我的故乡。 十年的春夏秋冬,历经了古城的百般风情,印象最深的当属夏季,一想起童年生活,首先闪现在脑海的就是古城的夏日风情。 走过许多内陆城市,很少有哪座城市比古城的水面积大,就在城区之内,有潘家湖、杨家湖、还有包公府周围的三个大湖,这还不算城西北角那一片连一片的小湖,所以,作为古都,享誉着“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名是非常精准和实至名归的。 有水的城市充满了灵性和生气,小时候这些湖都没有围在景区之内,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丰富的水资源。当热浪袭来的时候,湖水就是天然的泳池,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下水去凉快一把,不管水性好不好,在湖里游个三五圈就消了暑气。湖中更多的是那些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的小男孩,“扑通扑通”如青蛙般跳下水打闹嬉戏,就连妇女们在酷暑难耐时也要下水去扑腾两下,那时候古城几乎没有不会游泳的。 每个湖的湖边都有如丝的垂柳,垂柳下静静地坐着一排垂钓者,那时的鱼儿太多了,不时地看到有鱼儿嗖地一声跃出湖面,垂钓者频繁地起落着钓竿、收获颇丰。还有一个区域,岸边支起了许多方石,那是妇女们的洗衣专区,她们在石头上一手翻着衣服、一手举起棒槌,捶衣声此起彼伏回响在湖面。 童年的夏夜是迷人的,有月亮的夏夜更迷人,街道上比白天热闹许多,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到了大街上、院子里、空地上。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一切干扰,人们搬出了竹床、草绳床、躺椅,卸下了门板、拉来了凉席、搬来了板凳,手握一把芭蕉扇,或坐或躺、或三五人闲谈、或大堆人说笑。旁边有敞胸露怀的小媳妇给孩子喂着奶,有晚归的辛劳人端着大碗、吸溜吸溜地吃着面条,有妈妈坐在大木盆旁、挨个儿给小小子洗澡,人们在尽情地享受这纯净的夏夜,享受那明媚的月光。 同院人家的乘凉床铺一家挨着一家,孩子们就会在各家支起的床铺上任意玩耍,最有意思的就是躺在床上听着大人们讲述各种版本的月亮故事,望着天空数星星,等着看月亮中的嫦娥和玉兔会不会出现。 古城的夏天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瓜果多,以沙质土壤居多的土地最适合种植西瓜,有名的汴梁大西瓜闻名全国。还有一种小一点的西瓜、叫做打瓜,一拳头砸开、皮薄如纸、瓤甜如蜜。从清晨开始,街道上推车和挑担卖瓜的吆喝声就没有断过,我最喜欢吃的是甜瓜,那时的品种有“红到边”、“老面瓜”、还有那弯弯的“牛角酥”,用手一捏会酥成几块,吃起来脆甜脆甜。 瓜果再多、也不是天天都可以吃到的,解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在买菜时捎带买一两个瓜果的人家也不多。记得那时放学后,满头大汗地跑回家,揭开缸盖看到有一个大甜瓜卧在缸底,便会兴奋不已,那是家长从早晨就放在缸里冰镇的,这种情景不会天天出现,没有瓜的时候就会舀起半瓢凉水咕咚咕咚喝下去,那时的井水沁人心脾。 我还独独喜欢夏日的清晨,有微风徐徐吹来的清晨,我坐在院子的石桌上写作业,是那种将各种学科组合在一起的厚厚一本暑假作业,每天完成一张,可是我不满足只写一张,一放暑假就开始写,不几天就将一本作业写完了。院子里的小伙伴、不管上几年级的,都喜欢让我帮他们写作业,尤其是要画图的作业,他们都不画,就这样每天清晨,太阳没照到石桌之前,我都在那里写作业,享受那种树阴下的清凉。 怀念古城、怀念古城的夏日风情,那年,在结束了江南之游的行程后,我又一次来到古城,儿时的记忆牵着我的思绪在湖边漫步,那些湖全部圈在了景区之中,老百姓的天然浴场没有了,湖边垂钓者、洗衣妇全都不见了,虽然景色依旧如画,但是小时候看到的那种人与景色相融合一的温馨场面已经看不到了! 古都的夏夜也被夜市和广场舞搅合得喧嚣吵杂,虽然鼓楼周围有着远近闻名的小吃美食广场,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但是不见了我想看到的那种邻里聚众乘凉、和睦友好、纯净美妙的夜景,抬头看看天空,找不到一颗星星,心中顿时有了怅然若失的感觉。 哦,甜瓜,想起了水缸底静卧的大甜瓜!第二天早晨赶早市买了两个童年最喜欢吃的牛角酥甜瓜,却感觉怎么和黄瓜的味道差不多,呜呼,我童年夏日的美好统统回不来了!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眼中的历历风情,如同现代文明会代替传统习俗。是了,童年记忆中的夏日风情是保留不到今天的,我们这代人的生活轨迹已经被岁月长河冲蚀得几乎没了印痕,而岁月长河还一直在奔流、在冲蚀、滚滚向前、无可阻挡! 童年的夏日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