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2-6-14 16:57 编辑
【老共产党员的风范】 勇创“第一”的王宗泉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5940/wps1.jpg
王宗泉(1946----201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二铺村人。他18岁担任村民兵连长,19岁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了48年。他是河北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全国著名农民收藏家。 作者曾经在冀州镇任职多年,离开冀州镇后,仍然与他关系密切,对他了解颇深。 他有头脑,爱读书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决策与时俱进;他有魄力,勇创新,敢于走新路;他有威望,品德好,得到村民的拥护。 他勇开先河,领导二铺村,创出了全县412个村中的6个第一。其中,有4个也是是衡水市第一。 位列第一的村集体企业。他1965年上任时,该村是全县闻名的生产靠贷款、吃饭靠“统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贫困村,穷得叮当响。连村里每个月5元的办公费,也得由各生产小队分摊。他上任后,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从办自行车维修、炸油条、烙大饼等饮食摊始,后搞米面加工等副业,又发展到建暖气片厂等企业、工业。《冀县志》刊载:20世纪80年代,该村工农业总产值,位列全县第一。 第一个“小康村”。1984年,该村人均收入已超过了当时规定的“小康”水平,被冀县(今冀州区)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提前十七年翻番致富的小康村”。是冀县和衡水地区(今衡水市)的首富、第一个“小康村”。 那时,该村(衣)村里每年免费发给每个村民两套服装;给学生发校服;给工人发厂服;给老人发老年服。(食)每年村里免费供应每人粮400斤,菜200斤,煤100斤。(住)村民盖新房,集体补贴砖和水泥板,到1987年已有12户农民盖起12幢二层楼房。(行)村里投资16万多元,铺设了7华里长的水泥路面,全村街道实现了“硬化”。(医)村民诊病就医免费70%。(养)从1985年开始,村里对老弱病残及没有参加集体劳动能力的150名村民实行了每人每月发给30元,后逐渐增加到150元的生活费制度。(教)村中孩子高中毕业每人奖励300元,考上中专奖励1000元,考上大学奖励3000元。(乐)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有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等场所组成。还购置了各种音乐器材。每月为村民安排电影两三次。 第一个旅游景点。从1986年开始,他们累计动土近百万立方米,投资1200多万元,在衡水湖西南角大堤外,原是新老城区结合部的一块沉睡多年的荒滩处,建成了衡水第一个民办旅游景点“灵秀山庄”,1993年重阳节正式向游人开放。后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旅游定点单位。 第一个拍摄电视剧。1993年,他们投资拍摄了古装电视连续剧《竹林寺》。拍摄的主要外景为“灵秀山庄”和衡水湖,通过剧情和画面,多方位地展示了古冀州风情和多姿多彩的衡水湖风光。这是冀州和衡水历史上第一部农民拍摄的古装电视连续剧。 第一个建博物馆。在兴建“灵秀山庄”挖土方时,从地下丈余深处挖出了许多陶瓷残片,引发了王宗泉搜集、收藏古陶瓷器的兴趣,随着较长时间的搜集、收藏,创建了名为“冀宝斋”的博物馆。 博物馆先是在村办公楼里,2007年11月,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由村集体筹资5000多万元,开始兴建像模像样的“冀宝斋”博物馆,2010年7月竣工。藏近4万多件,是衡水市乃至全省最大规模的民间博物馆,馆内藏品有的属“国家一级文物”水平;有的堪称“稀世之宝”。 第一个搞房地产。随着该村经济的雄厚,2007年开始了房地产项目,是冀州第一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