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324|回复: 10

[生活]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除祖先崇拜的涵义,还有哪些独特信仰?没想到还跟生育有关
图片模式

清明扫墓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之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民众自发产生了一套神灵崇拜观念以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清明节的禁烟赐火、植树、吃清明蛋等习俗与火神崇拜、生育神崇拜信仰密切相关,正是有了众多信仰的支撑,清明节才能穿越历史长河,发展为最重要的岁时节日之一。
一、禁烟赐火习俗
清明节是如何从二十四节气之一,演变成如今的重要传统节日呢?这与中国古代三月上旬另外两个祭祀性节日有密切关系。我们先说寒食节,说到寒食节禁火三日、吃冷食的习俗,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晋文公旧臣介子推的感人故事。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出逃,在国外辗转流离十九年。重耳一行人因为缺医少粮经常陷于困顿,有一次重耳因为很久没进食而昏倒在地,这时介子推义无反顾地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熬成肉羹,把这碗热气腾腾的肉羹给重耳吃下,重耳方才缓过劲来。重耳复国后,对随行功臣大加封赏,但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也淡泊名利,携老母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经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亲自到绵山请他出山。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晋文公只能下令烧山,想强迫他带着母亲出来。介子推宁死不屈,与母亲抱着一颗柳树被烧死在绵山。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在该日禁火吃寒食。介子推是因火而死,则对火的禁忌显得尤为突出,于是人们在寒食节这一天用吃冷食这种方式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悼之情。这种说法戏剧性过强,没有明确的史料依据,因而只是作为一种传说被三晋大地的人们世代相传。
图片模式


除这种说法之外,大多数人认为,寒食节是由西周末年仲春的禁火制度演变而来。《周礼·秋官·司炬》中有这样一句话,“仲春以木铎修火于国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时节,大火星出现,天干物燥,容易发生火灾。这个时候,司炬就要在国都中敲打木铎,传递防火指示,禁止生火。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火灾又经常造成严重的损失。古人又不能对此做出解释,所以赋予火以神性,认为火神在上天负责人间的火事。阴历二月到三月初,主火的大火星见于东方,力量变强。古人害怕火会越来越旺盛,因而想出种种办法削弱火势。
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观点,也就是“改火”说。禁火是为了防止旧火与新火相撞造成灾害,这样能让新火保佑人们的平安。在万物萌生之时,把上一年留下的火种全部熄灭,然后取出烽燧制出新火,以此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开始,表示四季变换的开始与生命周序的更新。
跳动的火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古人认为火也是具有生命力的,既然像生命一样,便也有所谓轮回一说,具有一定生命周期而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改新火习俗能协调阴阳,使一年风调雨顺,有利于今年农业丰收或使人身体健康。
图片模式


唐宋时期,清明赐火习俗盛行于朝野之间。皇帝乐意向大臣赐火以示天子恩宠,而这些大臣也感念天恩,给皇帝写诗,在诗中流露出享受皇帝恩泽的无比荣幸与自豪。所谓“春取榆柳之火”,就是说这种情况。欧阳修的《清明赐新火》里有一句“桐花应侯催佳节,榆火推恩忝侍臣”,明确点明清明时节天子向臣下所赐之火为榆柳之火。而百姓的条件就稍微差一点,只能自己钻木取火,或者直接向有火种的人家借火,方法比较多元,不限于榆柳之火。但比较可惜的是,唐宋时期的赐新火习俗在近现代逐渐湮没无闻,只存在于各种史料的文字记载之中,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想象清明时节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象。
二、插柳习俗
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摘柳也有一些讲究,比如,摘柳的时间不能过早,最好在祭祖出发前开始摘。柳枝最好选择垂柳,越长越好。选的柳枝叶不能太少,枝和叶要适中。柳叶的颜色要鲜艳,不能过于干瘪。
图片模式


在祭拜先人时,要按照从高到低、从亲到疏的顺序插柳枝。首先要从墓地的保护神路神开始,先摆上酒、茶,然后把柳枝插在路神的牌位前,柳枝越多越好。其次祭拜先人,按辈分高低顺序,一人一套酒、茶,至少两根柳枝。最后是插在墓地附近的小溪或泉眼旁,边上还要插上两柱香。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大人会向小孩介绍这个坟墓是谁的,和小孩是什么关系,然后一起下跪祭拜。
关于清明节插柳习俗的来源,主要有四种说法。
首先,古人认为清明节是三大鬼节(清明、七月半、十月朔)之一,清明前后正是百鬼夜行讨索之时。在佛教世界中,观世音菩萨以柳枝蘸水普渡众生。受此观念影响,古人认为柳可以吓鬼,柳枝可以辟邪解厄,视柳为“鬼怖木”。这种辟邪的说法可以视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为科学的解释是,清明前后是柳树生枝发芽之时,生机旺盛,于是唐人认为在三月三头戴柳枝可以避免毒虫叮咬。人们远足踏青归来在家门口插上一根柳枝,也可以避免虫疫。古人希望借助柳树旺盛的生命力来使自己身体健康,家庭旺盛。
图片模式


其次,清明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人们在清明前后将柳条插在门口,用以观察天气的变化,正所谓“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人们根据柳条状态的变化来判断农时,为自己此后的耕种预先做好准备。
再次,柳与生育观念有关。在一些民族的信仰里,柳树被称为“子孙娘娘”,满族把柳树称为“佛朵妈妈”,“佛朵”就是满语中“柳”的意思,在满族人的信仰观念中,“柳”是代表生育的祖母神。由此可见,人们折柳插柳其实有希望后世子孙绵延不绝的寓意
最后,传说清明插柳的习俗与晋文公纪念介子推有关。介子推被烧死后,晋文公率领群臣到绵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已经生枝发芽,晋文公触景伤情,折下数枝戴在头上以示纪念。后来,插柳习俗被三晋大地的百姓相继效仿,逐渐流传开来,相沿成风。
三、放风筝、吃清明蛋与植树习俗
风和日丽,杨柳垂丝的清明正是人们放风筝的美好时节。现在放风筝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方式,但古代的放风筝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驱邪意义。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除去晦气,在放风筝之时剪去引绳,期盼消灾祛难。在民间习俗中,如果断了线的风筝落在某家的屋顶上或院子里,那一家的人要赶紧把一块“镇石”压到风筝上,同时还要放鞭炮辟邪。
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习俗,比如说,拉祜族会用纸剪成人形,绑在风筝上放于天空,燃烧香烛,以此为逝者招魂。他们认为,清明节鬼门暂开,如果将慰问故人的情谊寄托在风筝之上,逝者就能看得到。
图片模式

清明节放风筝

除了放风筝,清明时节人们还会吃清明蛋。清明节之所以要吃鸡蛋,就在于蛋是生育的象征。在世界各国的宇宙创生神话中,都有蛋生宇宙的故事。比如说,盘古作为创世神开天辟地,将像鸡蛋一样的混沌状态分为明显的天和地。在希腊神话中,黑暗女神与夜之女神结合生下一个大蛋,蛋壳一分则为天和地。卵和鸡蛋可以看作一种物象,即生育能力的象征。
人们在清明节这天吃鸡蛋甚至斗鸡蛋,衍生出了种种习俗。比如说今天山东滨州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隋唐时期的“染鸡子”习俗,就是把鸡蛋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甚至用这些鸡蛋给孩子画相。有的地方也会斗蛋,他们用熟鸡蛋的尖部相互对顶,谁的鸡蛋先破了谁就输了。
图片模式

清明节画彩蛋

与蛋类似,树也被人们赋予了生育观念。树生人神话认为,树是人类的始祖,最早的人类是从树中产生的。人们相信树木和人类一样也具有繁衍、生育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之上逐渐衍生出了树信仰。树富有生命力与生殖力,树干象征着人类的生殖器,葱笼茂密的树叶象征着男性的阴毛,正是基于这些想象,树木被赋予了神力,更受到人类的崇拜。与此相关,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花绽柳青,大自然到处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上巳节,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外出春游踏青,谈情说爱,仲春之月,男女交合符合天地自然的规律,可以集日月之精华。在《周礼·地官》中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清明的踏青习俗最初竟然具有这样的含义。
图片模式


文史君说
清明节发展到现在,已经超出了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的原有之义,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传统。清明节是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现实表达,用种种仪式与习俗让我们更加珍重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视自己的家庭,更加重视“人”的含义。清明风俗都是个人与历史连接的精神纽带,在慎终怀远之外,我们也能从这些习俗中感受到那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对生命力的无上崇拜。

发表于 2022-4-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清明节的习俗!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22-4-7 18:45
谢谢介绍清明节的习俗!

谢谢林版关注,支持,晚上好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22-4-8 04:55
发表于 2022-4-8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友编辑宣传。
发表于 2022-4-8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转载佳帖。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丁游侠老师支持.下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人家 发表于 2022-4-8 05:38
谢谢老友编辑宣传。

谢谢山水人家老友支持.下午好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申老李老师支持.下午好
发表于 2022-4-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欣赏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沪上人 发表于 2022-4-8 20:54
谢谢分享!欣赏学习!

谢谢沪上人老友支持.早上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9-24 0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