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老人克服语言障碍的“健身操” 我自从退休后,就感觉自已身体逐渐衰老,例如在说话方面就有变化,有时我想对别人讲话,虽然脑中明白却不能立刻说出来,或者有点急巴起来,或者说话语句不清晰,或者口误等等,我己意识到这是语言障碍症状,也是老年痴呆前兆。 怎么办呢?百度说,经常朗读可以使讲话流利,能够克服语言障碍。我曾观看到,在央视某个节目中,听著名主持人朱迅讲了她的一个往事:她刚当节目主持人不久,在一次晚会报幕中,误将“下一个节目:歌曲,采磨菇的小姑娘”误报成“歌曲,采姑娘的小磨菇”。受到领导批评。这是口误啊。从此她就刻苦朗读文章,各种体裁文章都读,从此她再也没发生口误。这说明朗读改善说话能力是有效果的。 我决定朗读。我将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用A4纸和粗大字体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让我便于朗读。我平时也搜集许多情感散文和游记散文,及不少绕口令之类的朗读材料。朗读的时候,注意大声读出声来,注意速度慢些,尽量使每一个字读清晰,读绕口令时也要慢,不要像相声演员那样快。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也尽量使自己向标准普通话靠近。我朗读一段时间后,自己感到说话明显流利许多。这就感到朗读的功效。经过长期的朗读,我体会到,读古诗古文来改善说话能力,要比朗读一般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 想要每天坚持朗读,不是很容易办到的,要有恒心和毅力。我曾朗读了一段时间后,感到倦了,停止朗读,不久我便发现自己讲话又好像要急巴了,便立即开始重新朗读。是的,我们都知道,佛教界的僧侣们,每天都诵经,他们那种精神令人敬佩。我们不是佛教徒,也不信佛,但我们可以学他们那种毅力,每天都朗读。 我们朗读,主要是防痴(防止老年痴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朗读中得到快乐。可以从古诗中去体会古人的情感。读《长恨歌》,不禁为唐皇和杨贵妃悲叹,读《琵琶行》,为白居易渴望听到美好的音乐而感叹,读《木兰诗》,使我们敬佩花木兰这位古代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读《孔雀东南飞》使人联想到古代也有复杂的婆媳关系。当我们读完一首古诗,体会它的意境,仿佛感到,读一首古诗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 当然,朗读是防痴的一种方法,我除了每天坚持朗读,还学习唱歌,尽管唱得不好,但也使我心情愉快,学唱歌也算是变相的朗读,也是防痴的一种方法吧。 用朗读或学唱歌来防痴,是指部分人来讲是需要的,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社会上有很多人有天才,天生就口才好,伶牙俐齿,他们就不需要这样来训练了。 我们也要明白,衰老是人的自然规律,可能老年痴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发生,但对某些老人来说,也有可能发生。我们企图采用一些方法防痴,只是想让它的到来晚些,或者发生的症状轻微些罢了。 记得世界上有位名人说,朗读是语言的健身操,我可以学着说,朗读是老年人消除语言障碍的“健身操”!老年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朗读吧! (清泉水写的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