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从善如流 于 2022-3-5 08:15 编辑
天下第一龙头香
悬崖边龙头石上有一香炉
二月二,龙抬头。春耕将始,阳气回升,武当山惯例要烧“龙头香”祭拜天地。 所在“武当山一绝”的南岩有一处景点,万寿宫外的雕龙石台, 名为龙首石,伸出悬崖边,两侧各凿刻一条小龙,古人往往故弄玄虚,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如神龙傲首于白云;龙头朝向天柱峰的金殿等等,玩什么神秘呢,看看只不过悬空挑出丈许,宽约一尺的石梁,顶端放一小香炉, 美其名曰“龙头香”:
天上没见玉皇,地上没见龙王, 问三山五岳是否有灵, 为什么此地号称天下第一香? 近看长石条阶梯式相叠
呵呵、咱也念叨念叨:“二月二,龙抬头, 龙不抬头我抬头”! 到了寺庙俺也常常烧香,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健康当自强,何须靠烧香?
信众为表虔诚,来朝圣烧“龙头香”,相传凡敬香成功者,均能祈福免灾。 善男信女踏龙身到龙头上敬香。求神慕仙而登悬崖绝壁,走上那阴阳边界。心诚则灵,看你灵不灵?
我等共产主义交班人应为无神论者,内心坦荡,无愧于天,便若无其事的看客: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虔诚、毕恭毕敬,真的是神明显威、还是心诚则灵或难言之隐?不由联想“头顶三尺有神明” 苍天在上神明看着你,莫过于良知是最高的神明。烧龙头香与其虔诚地祭拜神明,莫如自身清正坦荡,从善如流。
存有敬畏与崇拜之心求神祈福,望得到上天保佑,平安吉祥。“烧头香”、“撞头钟”等传统民俗。烧香表达对神圣的尊敬与感激。人神相通,希望心想事成。“香为心使”之说,即香能通神,仿佛使者,故为信使。心理慰藉。迷信好运和福气,得到神灵的恩赐。追求好运和吉利仍是皇上和百姓不变的主题。心知肚明这四个字:福、寿、康、宁,岂是祈求能得来?
五福难俱全,浓缩皆精华
君不见逢年过节,赶个场子烧头香,也是一种信仰。不止于拜财神、拜菩萨,还有拜名人,领袖,土地,灶王爷,黄大仙,甚至是一颗树,一块石头。迷信神仙、信菩萨,却多半“仰而不信”;迷而难信,供养佛道,功德无量;求签问卦,消灾解难;三跪九叩,例行公事。所谓“信则灵”,心知“不灵就不信”。其实信不信,只看灵不灵!所信奉的是实用主义,似乎显得“功利”,恰恰是这种心态,往往“信财神远宗教,崇皇权无信仰”的迷信。 目的性很强的祭拜,正如托人办事要送礼,求你帮忙要“烧香”,既然你收下那就得帮助,若是办成了好事,那少不得感恩载德多多烧高香了。
自然朴素的信仰是我们的老祖宗,信天信地信神佛。古今信奉的救世主不计其数,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还有地藏王和观世音,相信泥菩萨可以救苦救难是不是迷信?
青年玩理想梦想,留着文革反思回想; 玩年玩太极阴阳;问禅少林问道武当!
天随人愿南岩景点无人
玩什么摩登时尚、赤脚聊发少年狂; 观什么无限风光、光头金顶晒太阳; 看什么风流倜傥、龙首石上亮亮相; 玩的就是健健康康。
又烧香、又磕头、与我何干,到此处看看、只为玩水游山: 不祈福、不求神、管他怎甚,来这边走走、无非惊心战胆。
不似蹦极胜似蹦极
《世界遗产名录》的金字招牌吸引了无数游客,龙头香更为“道家第一山”锦上添了花,遗憾的是设置了安全栅栏, 游客只能远观不能近玩,若登上龙王头烧柱香,似同工异曲的长空栈道、鹞子翻身, 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既为游客体验飘然若仙,又可持续性为武当山创收。可谓是一举双赢,但景区并没有这么做,想必是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吧! 当然不倡导冒险敬香,但是作为旅游胜地,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独特景观,颇有仙风道骨的鲜活美味。
呵呵,这正是老祖宗留下的试心石、好比神灵的试金石、权当是走走平衡木了,那么老顽童为什么不上去玩玩呢.....
何必飞升须弥,放下即可回肠荡气; 无需向往天堂,看破便能如来如去。
早走晚走早晚要走; 先烧后烧先后都烧!
烧香有没有用呢?那就要看这个烧香人了。 不论是佛是道,都要烧三支香: 一指口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二指心香,上善若水任方圆,害人之心不可有,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三指身香,从善如流无恶习,做得正行得端, 不损人利己,不违良知天理。
正值时令“惊蛰”乍暖还寒,疫情未散, 可爱的童姥们都明白: “身强体健”无病无灾这四个字, 那才是天下第一“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