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风【唐山】 于 2021-12-1 18:00 编辑
一场提前到来的初雪一夜之间把冀东大地带入了初冬的季节。我们专程去革命老区采风的车子沿着一一二国道进入遵化市境内后,从东风渠下道又沿着乡间公路一路向西驶去。大地上东一片西一片还没有化尽的残雪给人一种空阔寂寥的感觉。 时间不长,只见“鲁家峪抗战老区欢迎您”的条幅横亘在公路上方,汽车进入了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之一鲁家峪境内。
一眼望去,有谁想过这一望无尽的莽莽青山承载着多少枪林弹雨的故事。
历史上,鲁家峪盛产擦石取火的燧石。年深日久的火石开采,形成了鲁家峪山地的一大奇观,半山腰的燧石层中,布满了不知哪朝哪代留下来的数不清的火石洞。这些洞有大有小,有的口小洞大,有的洞中有洞,就像迷魂阵一般。当时的鲁家峪号称“九沟十八峪”。这里沟谷纵横,山高岭险,树高林密,再加上这迷宫般的火石洞,抗战爆发后我党首先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丰玉遵联合县抗日政府。先后在这里设立了后勤供给处、无线电中队、修械所、炸弹厂、被服厂以及军需、粮食等各种物资仓库,担负着为抗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修理、制造枪械弹药和后勤供给等艰巨任务。1940年1月1日抗日根据地的冀东地区第一张党报《救国报》也诞生在这里。
鲁家峪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敌人惶恐不安,日寇曾先后在这里制造了七次大屠杀,杀害抗日军民1200多人,累计烧毁房屋5200多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鲁家峪大惨案,将“九沟十八峪”变成了“千村一片黑,万户闻鬼泣”的无人区。
倏忽间八十年过去了,在抗战中作出重大牺牲的老区人民今天的生活还好吗?
我们来到了“史福庆”果品合作社,主人热情接待了我们,首先带我们参观了柿子晾晒场。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着老史的介绍。他说,党号召新农村建设,老区人民不能拖后腿。在当地党组织的引导下,我们因地制宜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攻关,创出一条致富路。
一是对当地出产的大路果品核桃、山楂和柿子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他指着正在自然风干的柿子说,柿子刚下果并不值几个钱,当把柿子削了皮风干发酵后让它挂上白霜形成柿饼,再切成条条做成像糖块一样的小包装出售却很受市场欢迎,附加值就增加了十几倍。不起眼的山楂加工成山楂糕和山楂条就可以卖到像北京天津这样的大都市。核桃下树后当年卖不出去就会变质导致果农的损失很大,如果把它榨成核桃油,就瞬间变成了高级食用油 。
二是建立起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使村民的农产品有稳定的销路,防止一年的收成因为销路不畅烂在手里的情况发生。 史福庆告诉我们,他今年就收购了六万多斤柿子,已经初步解决了村民小组的柿子销路的问题,明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 . . . . .
告别了史福庆和他的合作社,我们来到了鲁家峪的大街上,正赶上是集日,人不算拥挤却也熙熙攘攘,到处是一片祥和的气氛,诱得我们都拿出相机拍个不停。
结束了采风,我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我望着车窗外的田野在想:鲁家峪山上的红果和柿子熟了一茬又一茬,老区在发展,时代在变化,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变换着新的图景 . . . . . .
主人公和当地著名劳模才秀东研究致富大计
左男为合作社负责人史福庆,右男为作者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