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山之子 于 2022-5-23 08:17 编辑
众所周知,我们华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底蕰之深厚无以伦比。以前我曾业余过易经、中医,虽是皮毛,但我觉得只要是知识就有用武之地。 我国的中医、中药针对人体的状况讲求性、味和阴、阳平衡,有四气、五味之说。四气是寒、热、温、凉。五味有辛、甘、酸、苦、咸。只要我们合理医治,用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促进和保护身体健康! 中医提倡药膳同源,也就是说食物也是有四气的,它是根据食物对人体发出的反映归纳出来的属性。所以必须要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用热药,疗热用寒药”的原则。譬如,蔬菜中丝瓜、黄瓜、菠菜,肉类的猪、鸭、兔,水果中的西瓜、梨等对于发热、口渴、等症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反之凡是能消除和减轻寒症的食物,则属于热性或温性的。如油菜、葱、姜、羊肉、牛肉、红糖等。同时也有不温不凉,不热不寒的食物如鲤鱼、朩耳、黄花菜、山药等,这类食物具有开胃健脾、益气等作用。 就说吃蟹吧,因为蟹子是大寒之物,吃时就必须沾以姜汁,以热抵寒,这样吃就科学了。 再如我们吃人参补气时就不能再吃萝卜,因为萝卜是顺气的,药性相抵就要减低药效了。 我国民间早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意思是说冬天气温低,不利消化,多吃萝卜有助于肠胃消化。而夏吃姜是因为夏季人们偏食寒凉食物,适当吃些姜有助于调节肠胃冷暖平衡,对身体好。当然这些说法也有地域之差别,不可千篇一律,教条运用。 再说喝茶吧,生活好了条件改善了,饭后就会适当地用些茶。我们北方因为不产茶,对茶的研究就不那么深透。以前我用茶,不分品种性味,有什么就用什么,甚至孩子们给买什么也就用什么,这样说来真的把一壶好茶喝瞎了!现在通过对食性药性的分析,好象明白了许多。即夏天喝些绿茶解解署,冬天喝些红茶,暖暖胃!可见学问处处有,就怕不会用! 易经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这里的学问大了去了。易把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细分为64卦,用阴阳组合的表象事物的属性,再用卦象的六爻来预测事物的转变和发展。它不仅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医学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军事乃至治国也有非凡的意义。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也曾提出来过,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针对中日强弱提出来了游击战的16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鬼子打回了老家去! 在现实的国际形势下,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团结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挫败一切反华势力的干扰,为发展中国经济,促进国家统一及世界和平夯实了基础。 有时我竟然这样认为,我们中国共产党正在世界这个大舞台绘着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该泼墨的泼墨,该工笔的工笔,点、染、皴、擦,起、承、转、合,挥洒自如。我们相信以后的日子会更美好,也相信在几年内就能完成两岸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正是: 中华文明底韵深,性味保健为根本。 泼墨皴擦有技巧,一展宏图保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