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1-10-7 19:49 编辑
秋高气爽金风习习,快乐大歌与骑友一行从武昌城区出发骑车20多公里到江夏区金口街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槐山矶驳岸。这个“驳岸”当时是在某驻军的一个修理所里,不对外开放。快乐大歌拿出了身份证与武汉作家协会会员证给修理所的门卫看了看,说要采访文物写文章,再三交涉门卫才恩准我们进去参观。 槐山矶驳岸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槐山西麓长江边。金口镇距老武昌城20余公里,金口是一座自汉代开始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 自古就是长江上的一处贸易集散地。这里水运发达,是江夏地区的重要水码头,槐山矶距金口镇约一千米。明嘉靖年间(1521~1566年),出于商业和航运发展的需要,由当地政府和商户出资修建了供航运拉纤和船只停靠的驳岸。因槐山矶突兀江边,悬崖峭立、暗礁密布,漩流湍急,船只至此难以上行和停靠。不时有船只颠覆遇险。于是地方当局筹资修建了这一供过往船只行路拉纤和停靠,兼以防止山体被江水冲刷的驳岸。驳岸全长247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处9.3米),分三层台阶依山就势而筑。槐山矶传为一寡妇筹集所建。当地人又称"寡妇矶",是因为此地船只常常颠覆,船夫之妇寻找于此哭泣、祭祀,久之传为寡妇矶。快乐大歌惊奇的发现,三级驳岸的铺面条石磨损很大,证明当时的使用非常频繁,南来北住的船只非常之多。驳岸全长约300米,其数以万计的花岗岩条形巨石都为水运而至,这么浩繁的工程实难寡妇所为。其实为明朝嘉靖年间官府筹资所建,以解除商船航行危险。 槐山矶底层台阶因地势而调平,平均高度3米左右,宽2至2.3米,第二层台阶高2.3米,宽2至2.3米,上层台阶高2.3米,宽5米左右。三级台阶即三级纤道,行若坦途。上层台阶临江面还装有瓜棱式顶望柱130根,花岗岩石雕凿的栏板129块,抱柱鼓石163块。根据江水缓急,设有"牛鼻式"缆石,以梅花桩式的结构嵌入驳岸墙体,由下至上逐渐增多,共计222处,并且在第三级纤道平面内侧还凿轴窝等以便撑篙系缆。驳岸采取一横一丁错缝平砌的方法,以大块花岗岩方整条石构筑,壁面底层间有少量红砂石。在距驳岸南端100米处,第一、二级纤道中各建有一个宽1.3米,高1.8米的券顶式涵洞。两涵洞上下相通,深10余米,直入山体,其作用在于排泄山体渗水和便于上下纤道的通行。 纵观整个驳岸,气势雄伟,布局合理,构造精巧,极具明代雄浑大气的建筑风格。驳岸于清朝道光年间、民国时期均作过维修,整体保存较好,南、北两端解放后因修江堤局部有所损毁。1997年和2001年,对驳岸主体建筑进行了两次修缮。 槐山矶石驳岸是为保障长江行船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建筑物,是至今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和船运建筑工程之一,造型气势磅礴,风格雄伟古朴,历经数百年水激浪摧而屹立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因为槐山矶在驻军辖区内,因此很少有游客参观,遗址的原始风貌保存得很好。 国务院于2013年3月5日将“槐山矶驳岸”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