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稼圃 于 2021-8-9 11:33 编辑
“三块瓦,盖间房,里面坐着个红姑娘.” ——童谣 多数生长在农村的孩童,对歌谣中津津乐道的“红姑娘”,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每逢夏秋之交.小伙伴成群结伙去山林野谷,寻找那大自然孕育的淡绿色或桔红色的小灯笼。撕破天衣无缝的灯笼罩,采摘那祖母绿、红珊瑚般的“佛顶珠”,捧在手心儿,含在嘴里,美滋滋、甜丝丝.十二分惬意…… 日前,从老年网上看到一篇奇文,说“红姑娘”竟是林妹妹的前世真身——绛珠仙草。我特意查证了《红楼梦》第一回,的确有绛珠仙草愿意用眼泪报答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的描述 。据说,曹寅有个朋友叫纳兰性德,他写过一首词《眼儿媚·咏红姑娘》,其形是“外垂绛囊,中空如桃,子如丹珠”,缩减其繁,就是绛珠;身为草属不就是绛珠草嘛。当然,这些文人杜撰的假说不足为信。而现实中“姑娘”确有据可查。 早在公元 1578 年成书的《本草纲目》就有对“苦蘵”的描述.称之为灯笼泡、灯笼草;公元1708成书的《广群芳谱》里叫豆瓤儿、洛神珠。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姑娘”应该是茄科酸浆属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不分枝,叶互生、卵形,花单生、黄白色,萼筒宿存井膨大成广卵形包囊。果实球形,颜色有红有黄,名称多种多样。原产我国,遍布南北各地.果味微苦,经霜后酸甜.可人药,有清热、化痰作用。 20世纪末,一种被称为“洋姑娘”的新兴果品,悄然在国内许多地区兴起,经济效益甚高。什么是“洋姑娘”呢? 据《农村科学》报道,有人从国外引姑娘的进栽培品种“戈力”;后经与当地野生种杂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果大、汁多、味甜的新品种,改称“洋站娘”。适应性软强,耐早、耐瘠薄.果皮有弹性、薄而紧密.稍压不破,果肉甜酸.芳香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随着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各地相继开展“姑娘”果品加工利用。将洋姑娘加工成糖水罐头、滋补果酒、果酱、颗粒饮料等,做为一种开发性水果资源。人工栽培实践证明,“洋姑娘”可以春种秋收,每亩地可收鲜果三五百斤。有人祢赞其“要求人们的甚少.给于人们的很多”。如经选优定名.并有计划地建立基地.发展深加工,实行综台利用,其经济效益定会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