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哈尔滨除了避暑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回我的第二故乡——安达祭奠已故的父母哥嫂。扫墓结束,大侄子开车拉我们仨(还有二姐和姐夫)寻找旧时的记忆。 第一站到安达铁路货物处,没等进大门二姐就惊呼:咋都变样了呢?进了大门旁边一栋俄式老建筑,墙上挂着文物保护,门上着锁,墙砖斑驳,屋顶长草,看样子好几年就给封上了!二姐知道这是她曾经的办公室,围着它东瞅瞅西看看,嘴里一个劲的啧啧感叹,“哎呀妈呀,咋就变成这样呢!” 五十多岁的门卫出来查看。本文他们认识,就跟他说二姑是这的老职工,现在是回来故地重游。门卫挺客气的询问哪年在这里工作的?二姐说我是58年毕业就来货物处,六一年就调到派出所,到现在六十多年。门卫哈哈笑着说,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呢!二姐说起那段工作的经历,有一次就在这个路口上,一个人被火车撞死,躺在这里,身上盖领苇席。半夜货车来了,我得出去抄车号,把我吓得头皮发麻,回来的时候绕了个大圈,真吓死人啊。 下一站是铁路小学校,一小变成了铁路中学,现在又搬迁了,原来的校舍早就拆掉,现在是一片空地。附近的铁路卫生所,铁路公寓都被列为中东铁路古建文物,只是没有修缮,一片破败景象。铁路俱乐部只剩下一栋房,也被北移数十米,旁边的铁路粮店和它挤在一起,作为文物等待修缮,供人们参观。那座小小的苏联红军纪念塔还静静地矗立在原来的位置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 沿着铁路街再往北走就是原来铁路职工的住宅,路北几座欧式洋房也变了模样,人走茶凉旁边荒草萋萋,墙上明显处挂着绥化地区文物保护的招牌,旁边一块牌子写着建筑年代,原建筑做什么用的。路北是原来木板建造的职工住房,惨状如是,只是更破旧一些,二哥他们曾经在此居住。本文能指出那间房是他曾经的家。 最后一栋房子就是我苦思冥想的铁路小学二小,只剩下一栋欧式老房也和那些“古董”一样破旧不堪的挂着牌牌。旁边还堆放着水泥袋子,不知道是不是打算修缮,后面的操场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后我还在里边拍过照,现在房后就是楼房,我进去已经毫无立锥之地! 旁边的粮库也不是原来的样子,改头换面,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单位。 车过南道口铁路道西是个草场,我和邻居小伙伴曾经用寒署假期间在里边扛过大草个子码草垛,以备装火车外运,因为那时候安达的羊草可是很有名啊。 小车开下主道进入道西街道,一直往北开,路过老三百新三百到粮库,然后往西拐就到了我的母校安达一中! 这是原来一中的西门,不是老建筑,在房子的上面立着安达第一中学的牌子,可怎么看也不像我原来的一中。我进到楼里不见一个人影,通往操场的后门不开,只能隔着玻璃门往外看。使劲的往南面瞅就是没看见原来那几栋欧式洋房!出楼再看,紧靠一中楼南面有一栋老房子,已经变成了东风幼儿园。本文告诉我那些老建筑早就拆了,不仅令我唏嘘不已。 我想进母校看看我曾经上课教室的想法落空了,心也随之沉了下去,难道这就是六十多年变化的结果吗?呜呼哀哉! 再往我们来到安达曾经住过二十多年的旧居看看。到了地方,原来的土屋平房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楼房。我们只能凭着记忆推断哪座楼下是我家的地方,哪座楼下是房后的水井,哪个地方是当时的土城墙;什么小西门,围子里都已无影无踪,无迹可寻,我们的记忆已经在时间的车轮碾压中消失的一干二净! 寻踪怀旧只用了两个小时,二姐想相会见的老同学老同事,不是已经离世就是不知去向,一个也联系不上。看看我们的愿望已经基本完成,决定提前结束行程,下午两点半就在侄孙们的祝福中登上动车返回哈尔滨! 2021.7.24.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