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0-12-19 20:46 编辑
释“元旦”
2021年的“元旦”,即公历1月1日,农历11月18日。1日至3日放假3天。
“元旦”的解释 元,《辞源》解释为“首,头”“开始”;《辞海》解释为“始,第一”“为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开始的”。 旦,《辞源》解释为“天明,早晨”;《辞海》解释为“天亮,早晨”“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天亮的时候,早晨”。 元旦,上3工具书均解释为“一年的第一天”。 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日时之元 “元旦”一词系中国的“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 晋书》。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日、元正、元辰、开年、元春、上日、华岁等,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但是,“元旦”的日期,具有“农(阴)历正月初一日”与“公(阳)历1月1日”之别。
农历公历之别 “元旦”的日期,有农历和公历之别,其别在于历史上和近现代,界限点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 历史上,即1912年以前,“元旦”的日期,是农历正(一)月的第一天。 但是,那时的正(一)月,是不一定、不一致的: 夏时期(约前2070~~前1600年)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时期(前1600~~前1046年)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前1046~~256年)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46年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8),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 所以,“元旦”的日期,也是不一定、不一致的。 近现代,即1912年以后,“元旦”的日期,是公历1月1日。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 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 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公(阳)历的岁首第一天。 “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 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 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 “元旦”。 现在,“元旦”是一个世界节日。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风俗习惯 “元旦”,即新一年的到来,世界各国、各民族都要庆贺。 我国列入 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举国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3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 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 机关、 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世界上的习俗如下: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的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 德国:德国人在“元旦”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似锦,春满人间。农村流传着一种“爬树比赛”的过新年风俗,以示步步高升。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前一天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习惯,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他们以健身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