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三炷戒定香,敬一片真诚心”,与众多虔诚的佛弟子一样,每次去外地出差,我总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探访当地的寺院,烧香礼佛,同时拜访佛门高僧。 相信对佛法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香”作为信使,传达的是我们对佛菩萨的感念、恭敬之情。所以,香又被称作“戒定真香”,焚香礼佛,暗含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 然而,前些年去南方公干,有幸拜谒一位老和尚,时年101岁的佛门高僧,让我对烧香拜佛有了更深的体悟。老僧说,烧香拜佛时,若能牢记“惭愧”两个字,那么离佛会越来越近! 01 惭愧,是一件庄严僧衣。 记得那时我刚步入社会,处事毛躁,凭着自己年轻气盛,又熟悉宗门公案,所以对老僧的话不以为然。我反问:“慧能祖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即心即佛,为何要惭愧呢?” 老僧讲,若要说到,先要做到,“即心即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譬如尘世间的工作、生活,很多人心里像明镜,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就是做不到。多少人发愿戒烟酒,每到紧要关头,还是顺从了习气。
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德相,人的善根不可思议,业碍同样不可思议。学佛办道,为何用功者多,而成就者少呢?都是被过去业因障碍。惭愧二字,“惭”就是承认自身福慧不足,以致造下恶业;“愧”就是在人前发露,令他人警醒,不致造恶。 《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能够心生惭愧,就如同披上一件无上庄严的僧衣,可以入佛门起修了。听完老僧的话,顿时感觉醍醐灌顶。 02 知惭愧,勇猛精进。 老和尚接着说,佛门中的“惭愧”,不是让人自惭形秽,承认自己做人做事很差劲。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过失,不犯错误,否则早就成佛了。 惭愧,是让人发现福慧的不足之处,常常改进,这就是修行。正因为知惭愧,才会时刻保持勇猛精进的初心,儒家称为“知耻而后勇”。假如只是明白道理,却没有改过迁善的发心,实际并不是真正的惭愧,结果可能是“粉身碎骨”。老僧讲了这样一则典故: 过去有位妙高禅师,他发心求佛,日夜精进用功,然而精力有限,难免会打瞌睡。眼见自己佛智未开,却天天瞌睡,耽误自己用功,于是他就到悬崖边打坐,只要打瞌睡,就会堕入深谷。 但自己毕竟是凡夫身,有一次妙高禅师打坐不久,就开始打瞌睡,眼看就要一头栽下悬崖,忽然他觉得有人将他托起。他大喜过望地问:“是谁救我?”答曰:“护法韦陀。” 妙高禅师心想,自己修行太高深了,以致韦陀都来护法。于是他问:“像我这等修行的,世间还有多少?”韦陀回答:“多过恒河沙数,因为你的一念我慢,从此二十世不再为你护法。” 听罢此言,妙高禅师惭愧难当,痛哭流涕。于是发心管他有无护法,若自己再瞌睡,干脆跌下悬崖,摔个粉身碎骨算了。 结果,这次他又开始瞌睡,将要跌下深谷之际,又有人将他托起。原来,因为妙高禅师的一念惭愧心,得以超越二十世,禅师也因此豁然开悟。如今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座妙高台,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此典故而设立。
《大般涅槃经》中有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与愧,能令一切诸行光洁,敦促佛子精进修行,是为救度众生的两种善法。自己有进步时、面对他人称赞时,谦虚地念一声“惭愧惭愧”,就有了改过向善的发心,离佛也会越来越近。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