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舰史鉴昭,百年荣辱弹痕标。
复兴中华强军路,海疆潮平霸气消。
题记;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时登临该舰,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0余天。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
“中山舰”虽然吨位不大,但却以它特有的历史而成为名舰。中山舰自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等五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为了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精神,追寻中山舰的风雨革命历程,1997年元月,中山舰在汉被整体打捞出水。1999年11月,开始其舰体的修复保护工程。2001年12月,举行了中山舰(舰体)修复保护工程的竣工仪式。修复完工后的中山舰,恢复了1925年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时的历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被敌机炸沉的历史痕迹,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前赴后继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向在抗战中捐躯的中山舰将士们献花。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网9月3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田梦莹)1938年,中山舰在“武汉保卫战”中捐躯。75年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9月3日上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湖北省纪委监委机关党委、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党委在中山舰舰体陈列厅、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举行纪念活动,表达对抗战英烈的追思与缅怀。
中山舰前高唱国歌。记者何晓刚 摄 上午10时,纪念仪式正式开始。在中山舰前,《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湖北省纪委监委机关党委、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党委100多名党员齐唱国歌。之后,全体人员一起来到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和同胞们默哀,向在抗战中捐躯的中山舰将士们敬献花篮。
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和同胞们默哀。记者何晓刚 摄 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中山舰从发现敌机开始至敌机离开,进行了大约1小时50分钟的战斗。战斗结束10分钟后,中山舰飘浮下沉,消失在江面,结束了26年轰轰烈烈的壮烈航程。 武汉会战临近时,中山舰奉命由岳阳楼开赴武汉,停泊在汉口外围的江面上,担负从金口至新堤(现洪湖市城区)一线的警戒任务。当时中山舰的主、副炮已被拆卸下来,安装在长江的几个要塞上,舰上的武力装置只剩下瑞士制厄立孔20毫米机关炮一座、英制维克斯37毫米机关炮两座、德制苏维通20毫米高射炮一门和改装的捷克式机枪两架,但37毫米机关炮和捷克式机枪无法对空射击。 中山舰发现敌机后,舰长、中校萨师俊立即下令对空射击,舰上所有火炮共同构成防空网,敌机一时无法接近军舰。不料正在这时,位于舰首的高射炮由于连续发射过久,突然出现故障,射击停止,敌机乘机向军舰俯冲下来,轮番进行轰炸。 在中山舰右舷,有一处巨大的伤痕。这是1938年10月24日下午3时,日军6架轰炸机编队轮番轰炸导致中山舰沉没的致命创伤。当时,炮弹落在右舷附近,在水中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撕开了钢板,造成锅炉舱及舰体内进水,由于伤口在水线以下,导致进水速度非常快,浇熄了锅炉,中山舰失去了动力。驾驶室附近这个创伤则是炸弹直接投射到甲板上形成的大弹洞。当时,萨师俊正在驾驶室中指挥战斗,不幸被这枚炸弹击中,左腿被炸伤,左臂也受重伤,浑身血肉模糊,但他仍然坚持继续指挥作战。眼见军舰即将沉没,官兵们强行把他拉到舢板上。但敌机穷追不舍,向满载伤员的舢板疯狂扫射,萨师俊与舢板上的其他将士壮烈牺牲,萨师俊殉难时年仅43岁。他被追授为海军上校,成为抗日战争中阵亡职衔最高的海军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