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20-7-28 07:39 编辑
[size=21.3333px] 记忆中每到夏季烈日当空时,生产小队的青壮少年男子,经常放弃午休、赤身裸体的跳入池塘摸蛳螺回家过酒下饭。蛳螺,无论是吃酒、吃饭绝对是精美的菜肴。特别是三伏暑天更有一番美味。不过,这道菜与其它的菜吃起来得讲究诀巧,才能把螺肉从壳中嘬出入口。否则,很难把螺肉嘬岀来。记得童年时吃它,非得用缝衣针或一节竹小枝把肉从壳中挑出来。因为那年代还没牙签。但这样吃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它的味道不及口嘬。所谓“嘬”是用嘴巴发力和舌尖的协作,诀巧在于“稳、准、狠,以短促的方式发力,方可一“嘬”而成。 七十年代的有一天午饭后,队里10几个青壮小伙伴去火石岗窑头塘,又去摸蛳螺。山里的池塘,大多是人工开挖用来种田抗旱。为什么这条山岗上会有一只池塘呢?原来这里在很早很早以前,确切年代现已无法考证。据说有窑匠在这挖土制作砖瓦坯,再通过窑烧成形,供应龙池山周边乡村有钱人家〈后来叫地主、富农〉和山上寺院砌房造屋用。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只约有3亩多面积,深度足足7尺以上的池塘。故而,当地人都叫它窑头塘。山里池塘水源,主要靠老天爷降雨才能山水满塘。 那年,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未下雨,窑头塘里的水、池中心也只有1米多点,这正是摸丝螺的最有利条件。此刻,这班摸螺队个个左手拿只搪瓷洗脸盆,因那时还没塑料制品上市。蹲在水里一门心思地用另一只手摸,通常一次能摸到2、3个,运气好也能5、6个。与此同时,他们还海阔天空地谈论着山坳里的口头新闻。正当人们尽兴时,王二哥仿佛摸到一个人头。急忙抓住托出水面,一看,原来是本队王大叔11岁的二儿子,自个跟着人们来,居然没一个人发觉到他。原来这孩子,看到大人们来窑头塘摸蛳螺,也就悄悄地跟着来了。下塘后他只是在水浅处摸啊摸,因池塘是浴锅底状,脚一滑就沉下水这当口上,头部正巧碰着了王二哥手。真是不辛中的万幸,没出人命。一场虚惊后,大家又分别再次摸螺, 眼看快到下午上工时,他们个个上岸套上短裤,赤着上身欢天喜地的满载而归。 其实摸蛳螺,那时候我家在现住村龙池山麓新田房往北约2公里。童年时期我们有一班小伙伴,在每年夏天就经常去村东涧沟摸蛳螺。不过虽说是摸实际上是拾,因为涧水清澈可鉴。记得第一次岀门拾,母亲千叮万嘱,“那种尖尖的长屁股佬不要拾家来,有毒!不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