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礼和堂传人 于 2020-5-9 06:52 编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老屋拆迁,我到杭州清河坊附近的一条小巷过渡。 小巷一百来米长,三四米宽,两旁几乎清一式的老墙门,杂居着少则五六家,多则十来户的各式人等。清早头,巷民们呼啦呼啦发煤炉;晚快边,呱哒呱哒涮马桶。端着饭碗串东走西,闹起架来咒爹骂娘。文明中透着愚昧,粗犷中夹着俗气,构成一道都市中特有的生活风景线。 十月底的一天,听居民主任徐大妈说,杭州电视台要来巷里拍一部叫《老房子 新房子》的电视剧,内容是关于中东河改造的事。如此陋巷有如此殊荣,巷民们兴奋得奔走相告。不久,摄制组进场,演员到位,巷牌换上了“烂河巷”的新名字,北面的一家理发店也按剧情作了装修。导演选中的主摄点墙门里,腾房子,搬桌椅,扫天井,拉电线,忙得比讨老婆还热闹。拍第一个镜头时,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巷民们踮脚扳肩伸颈昂头,只怕看不到。这个说,那把藤椅是我家的,那个讲,他们拿了我奶奶的蒲扇。一次,导演告诉徐大妈,要几只干净的马桶做道具,不料,巷民们闻风而动,忽啦啦一下子拎来了几十只“半夜要紧桶”。 一个礼拜天早上,我换了身工作衣要去朋友家帮忙搬家。正在天井里吃早饭,徐大妈来了,说今天拍最后一集,导演要个群众演员,你去帮个忙。正在推脱,导演进来了,看我穿了这身工作衣,乐了,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就要这个形象。我看推不开了,只好答应下来。就跟他来到拍摄现场,走到一辆装着三四十年代旧家具的五十铃车旁,他说,你现在是个装卸工,不用开口,只要在上面堆堆搬搬就可以了。不一会,摄像师把镜头对准了我,我在车上装模作样地移移,推推,过了两三分钟,导演说好了。跳下汽车,他又说,你还不可以走,你现在是 “中东河拆迁指挥部的 副总指挥”。徐大妈在旁边调侃我:喲!三分钟就升到介大的官。才抽了半支烟工夫, 真正的 “方总指挥”和几个工作人员来了。导演说,下一个镜头是你们去慰问搬迁的群众,只要面带笑容,挨个儿握握手就行了。于是,我这个冒牌演员跟着名牌演员同早已站在门口的隔壁邻居一一握手。在摄像机前,平时开门不见低头见的大伯大妈哥们姐们,这时正经得比演员还要演员。因为大家都在憧憬着这一天,而不再是演戏。 两年后,我离开了这条小巷。经过河坊街历史文化区的综合改造,现在这条老旧小巷融合了休闲,美食,文化的多项功能,焕发出它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