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6-9-12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第三篇 检察岁月
终于回到家乡了,虽是寒冬时节,但感觉如春天一般的温暖和明媚。
住在九平方米的母子宿舍里,那还是妻子单位照顾军人家属而分配的,一个 18 米的房间,中间用胶合板隔开,一边住一家。做饭在走廊,洗手间、厕所都是公用的。虽然极其简陋, 我却十分满足,女儿三岁半了,已经懂事,其乐融融的小家庭生活,令人既陶醉在幸福中,也幸福在陶醉中。
来不及更多的休息,我先到火车站取回随身邮寄的行李, 把从岛上买回的各种海产品分送到各个亲友家中。接着开始接转各种各样的身份关系。
到省委组织部接转党员关系时,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姐打量了我一阵,问:“是你本人吗?”我笑了,捋捋自己一身的军装,“如假包换。”这位大姐也笑了,“真不错,我看过你的档案,原定就分在我们这个处啊!因中央下达精简党政机构的通知,未能留住你,还耽误了你转业回程的时间,真是对不住了,省检察院是个新组建的单位,好好干吧,小伙子,有事多联系吧。” 我连声道谢后走出组织部,走出省委大院。事后许多年,当“韩桂芝腐败案”发生后,组织部多人牵涉其中并受到处分,我内心实感万幸,加入当初分到组织部,我能独善其身吗?!
到省军转办报到时,一位副主任接待了我,并谈了好长一段时间,介绍了对我分配岗位中的许多情况,说组织部还真想留你,档案在他们那压了一个多月,后因中央的统一要求不得不放手,档案退给我们后,许多单位都来要你,最后,我们还是按照你填报的第一志愿,并征求了你爱人的意见后,才指令性的分到了省检察院。他还说,你爱人的情况经过调查也不错,
而且她很通情理,不像有些军转干部的家属提些无理要求,满足不了就在这哭闹。他还说,你是今年最后一个报到的军转干部,今后几年,将有数量更多的军转干部需要安置,到那时候, 可选择的岗位就不多了。
果不其然,1984 年之后,“百万大裁军”后转业干部数量众多,加之各种不正之风冲出“潘多拉”盒子,机关只能安置一部分人,多数都分到企业中去了。之后多年,随着改制、失业、下岗、集会、上访、闹事,军转干部成了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中央为此成立了一个崭新的机构—退役军人事务部。
我庆幸,命运之神给予我的这次机遇。
第一章 研究室八年的黄金岁月
1982 年的最后一天,我办完各种手续后去省检察院报到。那时,还在省公安厅的三楼办公。人事处的李鸿耀接待了我, 介绍了省检察院的大致情况,给我办了工作证,出入证。并通知我,你被分配到新组建的农林检察处工作,今天没啥事,你过了元旦正式上班吧。
28 年的检察生涯由此揭开了新页。
十年后的同一个日子,命运之神又一次钟情于我,留此悬念吧,到时再说。
两年换了三个岗位
元旦后上班第一天,自然是先熟悉情况。据老同志介绍:
1978 年,根据新修订的《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文革中被砸烂的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并依法承担起了批捕、起诉、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项任务。全省各地、市、县、区检察院已组建完毕,鉴于黑龙江省国有农场、林业局较多且自成系统,现正筹建农垦区、林区检察院。我们农林检察处便负责此项工作。
目前,省院共设有批捕、起诉、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农林检察、研究室、人事处、机关党委等十个处室,现有不足百人,正在陆续选调充实人员(到我退休时,省院已发展到 400 余人,30 多个处室,仅稍少于省公安厅,省法院的第三大省级机关)。
那时候的交通很拥挤,上班迟到了三次,处里同志们虽然都很友好地表示谅解,但我非常不好意思。以后总要争取早到个半个小时左右,打水、擦地、有时把走廊也帮着清扫员擦洗干净。
期间,全省检察系统召开“双先”表彰会,我被抽调到秘书组,帮助校对文稿,办理会务等项杂事。据此,熟悉了院里很多同志,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检察院历史沿革和现实工作及人员的知识和情况。
春节之后,从三月一日开始,我以工作人员和学员的双重身份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全省农林检察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刑法、刑诉法、检察院组织法及各个门类的检察业务。院里的许多处长来给我们授课,获益颇大。结业时考试我得了 98 分,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五月初,回到处里,又接着参加吉林大学法律系的函授招生考试,及录取后的集中教学等。处里工作也多了起来,我主要负责材料起草工作,成天很忙很忙。五月三十日,省院下达
了我为“书记员”的正式任命。
学习工作之余,我仍醉心于写作。半年多的时间里,在报刊上发表了《从安德海案件谈法治》,《犯人与人犯的区别》,《要重视报警电话的使用》,《公安、政法、司法称谓的区分》,《要重视司法青年人才的培养》等法律性文章及一些短诗。加之高考获得第一名,在院里渐渐地有了点名气。
十月底,我的工作岗位变动,被调到了人事处。脱离了业务处室,我有些不情愿,人事处周处长(此人豁达,温和,院里威信很高,不久即被提为副厅级,可惜在其退休前 87 天的早晨,因车祸而去世)劝导我,“人事处是培养干部的地方,你当初不是差点分到省委组织部吗,党组定了,你马上过来吧。”
人事处的工作很是忙乱,经常下乡(到地市县区检察院) 调研,考核谈话,写材料。
十一月十日,人事处收到齐齐哈尔市检察院的电话报告: 市院二处助检员沙涛于十一月七日因挽救落水少年而牺牲,此人是省、市先进工作者,市委很重视,拟追认其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定于十二日召开追悼会。此事报经院领导和省委政法委领导批准并指示:省院派人参加追悼会,收集整理沙涛生前事迹,适时在全省政法机关宣传学习。
处里人手少,只委派了我一个人于第二天赶到齐齐哈尔市, 追悼会真是盛况空前啊,有一千多人参加,许多群众是自发来参加的。留言簿写满了感人肺腑的话语。
追悼会后,我即开始了四天的广泛的采访。沙涛舍身救人而牺牲绝非偶然。生前,他曾多次救助过失火的、落水的、受伤的、迷路的 人民群众。好几次与行凶的歹徒面对面的的斗
争,工作业绩也很突出。而且,生前做过的许多好事不为人知。我真是感动极了,常常是留着眼泪边听边记录。白天采访,晚
上整理事迹材料。
回到院里后,党组很快听取了我的汇报,并决定,立即向省委、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写出正式报告,请求在更大范围开展向沙涛同志学习的活动。
很快,高检院和省委作出了回应,分别作出了学习沙涛精神的决定,并于 1984 年 1 月 18 日下午,在哈尔滨联合召开了
《向沙涛同志学习动员大会》。
高检院副检察长冯锦汶同志参加大会,并宣布授予沙涛同志为“雷锋式模范检察干部”。这是检察人员最高的荣誉等级了, 也是第一个授予此称号的(很是荣幸啊!全国第一个模范检察官出自于黑龙江,第一个模范检察院也出自于黑龙江,后面再介绍)。
省委领导赵德尊(即高岗事件中五虎上将的赵德尊),陈俊生(后任国务院秘书长)参加大会,并宣布追认沙涛为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
那期间,我处于极度兴奋的忙碌中。
先是整理,校对沙涛的事迹材料,向党组、全省各市院检察长、省委调查组、高检院调查组面对面的汇报,因为沙涛事迹熟记于心,加之确被沙涛的人格所感动,所以,汇报的效果很好。
接着是起草各式各样的请示报告,学习决定,开会通知等等。
最忙,最高兴的是接待、陪同各路媒体记者的采访,并应约及时采写,报道各种各样的新闻稿件。事后粗略统计一下, 围绕沙涛主题,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台,省报,省电视台, 党的生活等多个媒体上发表了 30 多篇文章,其中有四篇是与报社记者和院里研究室宫立新同志合写的。这次实践,我学到了
更多的东西,事后,被许多报刊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1984 年元旦刚过,人事处的板凳尚未坐热呢,我又被调到
了法律政策研究室。周处长开始不放我走,并劝我“不去,就在这干吧。”我那时兴奋点都在沙涛事迹的报道上,脑袋有点麻木了,回应周处长说:“行,你定吧。”周处长去找检察长,结果挨了批评:“你是检察院的人事处长,不能本位主义呀!”事后,研究室主任王振铎(是个很开朗,善于团结调动部下积极性的好领导,直到他退休乃至去世,我经常去探望他,经常谈心,有时还喝上两口)曾问我:“研究室可不是随便能进来的,你怎么还不愿意来呢?!”我委屈地说:“怎么不愿来啊,我一个小兵,周处长让我留,我怎么说走啊!”
真心话,研究室,是我最向往、最属意的工作岗位了。 法律政策研究室是检察院的综合业务部门,涵盖了检察院
的所有业务,也涉猎其他非业务部门的工作。当时,主要承担综合、简报、统计、调研、法制宣传五项任务。我离开之后, 综合、简报、统计工作移交给办公室,法制宣传移交给后来成立的政治部。增加了检委会日常办事机构的职能及业务考核的职能。
如同其他部门的研究室一样,它是领导的“大脑”、“智囊”、“参谋部”,经常跟随领导活动,为院领导和省里领导起草各种会议上的讲话、报告等。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也确实能锻炼人,培养人,我粗略算了一下,从 79 年至我退休的 30 年中,
从省院研究室培养成长起来的厅级干部有 11 人,处级干部几十人。
在研究室工作的八年(应为七年,期间到党校学习一年, ),那真是我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黄金岁月啊!可圈可点的事情,友
爱互助的人物,许多、许多 都难以忘记,限于篇幅,简明扼
要地记录几段吧。
难忘初征路上的好领导
初到研究室,即分配我做综合工作,主要是为院里领导起草讲话、报告、工作总结等。由于对全省检察业务工作的情况不熟悉,开始时颇有压力,讨论问题时不知重点、难点在哪里。好在院、室的领导很耐心,同志们也都很热情,为我介绍情况, 提供各方面的材料,带领我下去调查研究,实践锻炼,加之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虚心求教,不出几个月的功夫,便能独立承担大型材料的起草工作,翻阅当年的日记,我十分怀念那个风清气正的年代和单位,十分留恋那段辛苦而忙碌的岁月,十分感谢那些关心帮助过我的领导们,那个时候的领导和风气真好啊, 有意付出,无意回报,只要你肯努力,出成绩,不管你门第如何,就能培养你,使用你。
颇感意外的是,几年时间里,我竟然连升了三级。
1984 年 8 月,我从书记员被破格提拔为正科级助检员。我当时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当年日记对此并没留下任何记载, 好像有个同期转业到院里的同志问我:“你越过副科门槛提正科,有啥背景吧?”,我半开玩笑地说:“有啊!毛主席,不信你查查去。”旁边的同志哈哈一笑了之。
更感意外的是半年后的 1985 年 1 月 4 日,我又被提拔为研究室副主任,同时,从省政府分给院里的七套房子中,分给了我一套 28 米的一室半的住宅。这下子我真是过意不去了,连忙找到人事处周处长表示:“好事都给我一个人,心里愧得慌啊!免去一项吧,不然心里实在不安。”周处长笑着说:“小伙子倒
挺实在,挺有觉悟的,我相信你说的是真心话,组织的决定自有道理,别有什么顾虑,好好工作就是了。”
我被提为副主任不久,先我提为副主任的宫立新(比我年龄小,后来到哈尔滨中级法院当副院长,之后又交流到哈尔滨市检察院任副检察长)同志调任省委政法委调研处副处长。研究室因精简领导职数未再配副主任。主任是个老同志,身体不好,又临近退休,室里的多数工作都放手让我管了,每年全省检察长会议担任材料组组长,领导的主题报告,向省委、省人大、高检院的重要报告材料,都交由我承担,很忙、很累、也很锻炼人。
1987 年 9 月 2 日,院党组又决定,研究室的郭主任调任办
公室主任,由我接任研究室主任,并于 11 月 7 日经省人大常委会任命为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对于组织的信任和重用,我唯有更刻苦的学习,更努力的工作。
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我永远难以忘记和感恩于心的,那些关心帮助我的许多领导和同志们。
于健:我到省院工作的第一任检察长,抗战早期投身革命
的老干部,赵紫阳任河南四地委书记时,他是公安局长。解放后曾任机械部外事局局长,东北重型机器厂成立后任职党委书记,文革中靠边站,后期任鹤岗市革委会主任。82 年调任省检察院检察长。这是个清瘦、满头银发,操河南口音的沉稳干练的老干部。他曾带我下乡调研,回到东北重型厂,受到职工的热烈欢迎。晚上加班写材料时,常给我递几块小点心。沙涛事迹宣传中,给予我许多指点,并领着我去向许多大领导汇报, 使我这个底层老百姓增长了不少见识。于健检察长于 1992 年因白血病逝世,我在党校学习中特意赶回参加追悼会。
敬毓嵩:时任常务副检察长,“两案审判”中担任王洪文的公诉人。他的女儿敬一丹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儿子敬大力现任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这是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思想解放,爱惜人才的老干部。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获益颇多。老人家今年 93 岁了,仍健在,内疚的是,我退休后再未去看望过他,请敬老原谅吧,祝敬老长寿!
石凤翔:时任主管研究室的副检察长,曾经在最高人民检
察院研究室工作过两年时间。石检文凭不高,他说是小学毕业, 但思维能力,文字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1984 年,山河农场发生两起命案,当事人曾带着人头到天安门上访告状。为此, 他受命担任省委联合调查组长,指名让我随其负责文字材料工作。先后到山河农场、黑河、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处理善后工作。所到之处,他讲法、讲理、讲大局,说服力很强,善后效果很好。所形成的的调查报告被省委转发通报各级党委学习,以汲取教训。石老今年 90 岁了,身体仍很健康。
贾成文:1985 年省院班子调整后接任检察长。直到 1993
年离休,是对我关心帮助最大,管理教育最严的领导。乃至后任领导把我说成是贾成文的人。我先后十余次随他参加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他的讲话、发言、报告也多交由我起草。不仅个人素质全面,自我要求严格,而且统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极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领导方法。有病时,他到家里探望过我;上调高检院我不愿意去而又难以拒绝时,他为我化解了这个难题。有两次,他特别严肃地批评了我。一次是有人挑唆是非,无中生有地陷害我,说我在背后议论班子不团结的问题。他偏听偏信,语气很重地批评了我。为此,我委屈了很长时间,并有意地疏远他。后来,他查清事实,向我澄清了原委, 并教我如何维护好班子的团结和领导的威信。还有一次,是我
错了,应院里李辉同志的请求,我把院党组讨论某人的使用情况透露了出去,这个某人把我和李辉都出卖了。贾检那次是真生气了,说:“党组信任你,让你列席党组会,研究人事议题时也没让你回避,你可好,把敏感的人事问题透露出去了,让党组很被动,你这是自由主义,是讨好别人,坑害自己。”教育深刻呀!从那以后,我再没有犯过类似错误。93 年初,贾检要离休回家了,我去办公室看他,见他正往麻袋里收拾自己的物品, 我内心很酸楚地说:“检察长,看见你收拾东西要走了,我心里好难受啊!”,他听出了我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平静地对我说: “谁都早晚有这一天的,你好好干,别受那些坏风气的影响, 我就放心了。”这之前,我曾和他讲过,我被提为副检察长后, 先后有四个领导找我谈话,而退休的吕检察长,没有一个领导找其谈话,他听了很生气,并痛斥了这种坏风气。贾检今年 91 岁了,在职时我经常去看他,退休后,去过两次,他都在珠海疗养,再没有见过。我自认为家里负担重,不愿在他住的院里见到某个讨厌的领导等,都是借口,为此,我很内疚!
吕文起:新班子调整后的常务检察长。早期的中国人民大
学法律系毕业生,曾在新华社、驻波兰大使馆工作过。与后来任外交部长的吴学谦住过上下铺。文革中被诬称“苏修特务” 关押审查很久。我在农林处时他是处长,后来调任法学研究所所长,85 年又回到院里。他与我感情很近,经常和我唠工作、生活、家庭、社会上的事。有时出去办事路经他家,请我到家里,他下厨炒菜,请我品尝,他为人耿直,原则性很强,特别维护支持贾检工作,维护班子的团结。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诚恳待人,当好常务检察长的品格与方法。在职时,他是我每年固定的慰问对象,还帮助他解决家里的一些困难。后来, 他老伴去世后,住到某地敬老院去了,今年应是 86 岁了吧,愿
吕检长寿!
还有许多研究室的领导和同志们,往事历历在目,难以一一诉说,我永远地怀念你们,记着你们,关注着你们!
努力耕耘结硕果
研究室工作的八年时间,既不漫长,也不短暂,却是我人生旅途中付出心血最多,收获最为丰富的季节。
期间,我随检察长或带人参加了共计 17 次的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检察学会年会,法制宣传工作会议及检察法修改,两法修改,反贪污贿赂法立法等专题会议,从中不仅开阔了政治视野,也增长了知识才干。
杨易辰任检察长期间,因之他长期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 每次去北京开会,检察长都带我去他家里探望。他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关切地询问我的家庭经历,并给我出题目,让我认真调研,写成报告送给他。当时,1983 年开始的“严打”已进行两年,检察机关的工作重心和指导思想尚不够明确,杨老说, “严打”的工作重心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除了认真履行“快捕、快诉”和“纠偏”的监督职能之外,要研究我们自己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现在经济领域里的违法犯罪很严重,我们检察院又担负着法律赋予的经济检察之责,要考虑研究如何把检察工作重心转移到打击经济犯罪上来。回来后,征得检察长的同意和支持,我与研究室的同志经过调研,讨论,先后撰写了《正确认识和理解打击经济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主要任务》,《打击经济犯罪这一手绝不能丢》,《正确分析当前斗争形势,深入开展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以及兰西县检察院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的典型经验。杨老看到这些材料,十分高兴,多次批示、
指示,转发全国。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当面表扬黑龙江带了个好头。
此后,刘复之、张思卿同志接任检察长,检察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在打击经济、渎职犯罪、反贪污贿赂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成立反贪局,举报中心等等,检察机关的地位、作用和威望日益提高和重要。兰西县检察院也由此被评为第一批“模范检察院”。这样,继沙涛成为第一个模范检察干部之后,我们黑龙江检察机关有了两个“第一”,我确实为之欣慰和自豪。
那时,全国检察长工作会议会期比较长,两周左右,中间还休息一天,多次住在京西宾馆,食宿条件特好,中央领导同志都要到会讲话或与代表合影留念。特别是 1989 年“六四”风波之后,那次会议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期间,江泽民、李鹏等十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接见全体代表合影留念,江、李两位领导都讲了较长时间一段话,大意是勉励希望检察机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平息动乱,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等等。
记得那时省委对检察工作很是重视,省委书记、省长、副书记常到检察长会议上讲话并合影留念,省委常委会每年都要例会听取检察院工作情况汇报。自然,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都要检察院承担。除了研究室自身承担的材料工作外,各处室的重要文件材料的起草、修改工作也常常要求我去帮助定稿。我俨然成了检察院的“主笔”。
因当年的手稿和成文我都装订成册留存下来,认真统计一下,从 1984 年到 1992 年研究室八年工作期间,共撰写各种讲
话、报告、经验等材料 103 个,计 45 万余字;与人合作或独自编著出版四本书《政法业务知识词典》、报告文学集《逮捕令发
出之后》、《中国改革开放大辞典》、《调查研究实用手册》。其中的稿费我都折换成书发送给他人了。此外,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通讯、报告文学、论文、评论、散文等 57 篇,其中国家级报
刊 17 篇。有一篇散文《劲松》在《人民检察》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篇散文初稿于部队转业前夕,发表于月刊《人民检察》89 年第八期,真实地抒发了我对人生的感慨、追求与心志, 一直很喜欢这篇散文,特抄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劲 松
—献给并肩的战友们
我曾在外长山列岛上生活过十几年,特别喜爱岛上的劲松。它那四季常青的本色,顽强不息的生机,不仅装点着荒凉的海岛,催发生命的活力,也为我当时的孤寂和苦闷带来许多慰藉和启迪。离去许多年了,每当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岛上那枝叶遒劲的青松,想起清朝奇人郑板桥的一首诗赞:“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亦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岛上年年植树,什么红柳、白杨、刺槐、黄桃、丁香、梧桐 品种可谓繁多,植时也很精心。可是,或因风大,或因土
薄,或因干旱,成活率极低。即使侥幸活下来的,也多在山脚下,道路旁避风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唯有劲松,不用栽植,不择地势,不畏风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
许多外来的游客都愿爬上山顶,借助挺拔而又怪状的青松为背景留影纪念。岛上的松树,形状都很奇特,高不过两米, 躯干向后弯曲,枝叶却向前伸展,犹如一把张开的绿色小伞, 又像一个伏击待发的绿衣勇士。我想,正因为其弯曲,它才得
以在长年累月的风雨中存活下来的吧,正因为其不高,才依助那十分有限的泥土和水分而成长起来的吧。唯其如此,它才能够胜过那些俊秀飘逸的杨柳桃李而在岛上安家落户,繁荣兴旺起来。
秋风萧瑟,把松籽洒落满山。一粒种子嵌进石缝,钻入那微薄的泥土之中。冬雪覆盖,它在严寒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春光明媚,石缝中悄然挺起尖尖的嫩芽。虽是大旱季节,它却不知饥不知渴地伸长肢体,孕出针叶来。盛夏烈日,菜田里的瓜苗柿秧枯萎了,路旁的桃李树干脱皮了,小劲松却郁郁葱葱地长得正旺。一年四季频起的台风卷走了多少屋脊烟囱,吹折了多少参天白杨,小松树也曾随风颤抖过,摇晃过,腰身尽管弯曲了,头却始终昂然挺立。那细密的根须在石缝中穿泥带土, 盘根错节,早已咬住大山。有山石做基,怪不得狂风吹不倒呢?!
你呀!真是生得不易,长得艰难,活得顽强。
让那些世俗的眼光去嘲笑你的倔犟和默默无闻吧!是的, 你没有莽莽森林大家族中那种枝繁叶茂,子孙满堂的荣耀,可是,艰难困苦之中,贫瘠荒坡之上,你扎牢深根,照样释放出常青的生机。是的,你没有城市园林中的云松翠柏那样风流倜傥,引人赞赏的功名,可是,于高山之巅,绝壁之上,你凌空欲飞的雄姿造就了怎样的奇伟风光,使多少懦夫望而却步,使多少英雄备受鼓舞啊!是的,你没有令人赞慕的笔挺躯干和光滑的外表,可是,你弯曲的树干,斑驳的鳞皮,舒展的枝叶, 却洋溢着望而生威的战斗气息,显示出肃穆庄重的刚劲活力。是的,你没有人们炫耀于口的桃李的硕果,丁香的芬芳,白杨的参天,红柳的婆娑,你也没有高贵的门第,精心的培育,充足的水土,诱人的功名。这优越的一切,你都没有,可是,面对大千世界,置身贫寒境遇,你有执着的追求,你有不屈的抗
争,你有着不能比拟的自强自立的坚毅品格。
让高贵者去炫耀吧!让参天者去升腾吧!让芬芳者去陶醉吧!让婆娑者去攀援吧!可敬可爱的小劲松,我愿你用常青的生命,不息的奋斗,装点更多的荒山僻野,开拓更壮美瑰丽的生活。在此,我寄语从艰难困苦中经历过、走出来的战友们, 莫仰慕他人头顶耀眼光环,勿抱怨自己身边不良的条件,何不妨做一棵劲松,在自己的生活基地里扎深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壮志,奋发进取,勇敢拼搏,漫漫征途上,自有无限风光!
1982 年转业前夕于小长山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