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0-2-17 04:18 编辑
“打囤”企盼粮丰收
在作者的家乡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千百年来,有过“ 打囤节”的习俗。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 囤”,是用 苇蓆做成的盛粮食的容器。 “打囤节”,是期盼五谷丰登、粮食满囤。又称为“填仓节”,即填满谷仓的意思。时间在农历正月廿五日,是旧历正月、春节尾声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是农民的心声和祈祷。 “打囤”“填仓”有如下3个步骤。 做囤。当日一大早,人们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用苇蓆围成粮囤的样子,并且,用木棍敲打敲打苇蓆,象征粮囤已经备好,粮食可以入囤啦。 再一个做法是:人们从灶坑中,把烧柴草后的草木灰掏出来,过筛子后,用细细的草木灰,撒成为圆圆的粮囤的样子。 近些年来,人们大都用粉笔,在院子里,画个粮囤。有的还画上到粮囤上面去倒粮食用的梯子。
填囤。“囤”做好后,人们把小麦、玉米等五谷杂粮撒放到“囤”中,有的还放入钱币或者包起来的钱。这就是填囤。 祭囤。在“囤”前面,放一张小桌子,摆上供品,点燃蜡烛,焚烧黄色的纸。有的还燃放鞭炮。这就是祭囤。 放鞭炮,也称为“崩囤”,寓意新的一年里收获的粮食把囤撑“崩”了。 “打囤”“填仓”的来源典故。我国北方,有如下民间传说: 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3年,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因此,穷人们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饿殍遍野。 这时,皇家的“仓官”,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把皇家的粮食让人们抢运一空。 他明白,虽然救了一方灾民,但是却难以向皇家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连同自己也烧死了。 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无名氏“仓官”,每到这一天,就“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