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党先后被评为 “衡水好人”和“河北好人”
近日获悉,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69岁的退休干部辛向党先后被评选为2019年第三期“时代新人·衡水好人”和2019年11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衡水好人”和“河北好人”推选发布活动,分别是衡水市文明办和河北省文明办自2018年起组织的。“好人”分为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5个类别。辛向党获得的是敬业奉献类。
辛向党,男,1950年生,2004年退二线,2010年退休。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他退而不休,不计报酬,痴心于冀州历史文化和民俗研究,并且,取得可观的成果。 他退居二线15年来,笔耕不辍,写文章、编著作,共撰写了600多万字,平均每年写42.9万字。除去每年在报纸、刊物发表文章50篇左右、在网络发表文章100篇左右外,已经出版有《徐家庄村志》《冀州史辑》《冀州那些事儿》《钩沉集》等13部书。
一、坚持挖掘,找出“从来没有”。 他挖掘、撰写了许多以前的冀州志书、文史书籍中从来没有的东西。如到过冀州的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情况;周恩来和李鹏总理在冀县的细节;冀州参加长征的人、在黄埔军校的人、被毛主席接见的人;冀州的劳动模范、模范村干部、历史上的美德女性、历史上的廉吏、有作为的州官、教育世家、乡间名医、办工业精英,等等。他挖掘、撰写的这些东西,很好地传承弘扬了冀州历史文化。 二、坚持信仰,发挥党员作用。 他作为一名5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凭着对党的忠诚、对国的热爱,多年来,在建国60年和70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年和40年等节点,都是提前筹划运作,提前查找搜集素材,提前撰写纪念文稿。因此,得到媒体重视,人们的赞誉。 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从春节后,就开始了撰写纪念70年的文章,撰写了11篇, 2.5万多字,反映了新中国建立70年来的翻天覆变化,歌颂了祖国70年来的巨大成就。既有《70年,五代人的读书梦》《70年,我的“作家梦”梦想成真》《70年,我家住房的“四跨跃”》等从个人及家庭变化看祖国发展的文章,又有《70年,冀州的英模》《70年,农村的9个开天辟地 “第一桩”》《70年,冀州工业从零到44亿》《70年,农作物换种,农民沾大光》等等从作者所在地巨变看新中国成就的文章。 三、坚持勤奋,仍然如同上班。 15年来,他根本没有“休”起来,仍旧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般情况下,他是这样安排时间的:早上5点至8点,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是,用电脑上网看新闻,把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地方所有的新闻浏览一遍。之后,便走进自己的几个博客,发表文章,并且与全国各地粉丝进行互动。他说:“目前,我的《新浪博客》点击量13万多;《人民网.强国博客》已经9千。”上午,他与老伴一起锻炼。下午,“大门紧闭”,专心写作。晚上,看《新闻联播》后,就读书看报,不断充实自己。 他整天在忙学习政治时事,忙挖掘历史文化,忙采访写作素材,忙编写文章书稿。
他每月都要去乡村搜集、查找古碑刻、古书籍、古传说故事、走访老人。 他多年来多次到冀州档案馆和统计局、民政局查、抄档案资料,还自费去石家庄市档案馆、石家庄报社档案室、衡水档案馆及本市一些单位的档案室,查、抄资料。 他还自觉主动地、不讲报酬地帮助他人。不断向青年党团员、青少年宣讲党的传统和冀州历史知识;不断向冀州政协、宣传部、政府方志办提供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义务帮助冀州镇岳良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还给冀州中学捐书。他编纂村志、史和家谱等等,不但不收费,有时还要自己贴钱。如,为写《徐家庄村志》和《冀州第一望族---冯氏家族》,自己贴钱5000多元。 他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网.发展论坛》《人民网.强国博客》《中国网.中国视窗》《农民互联网》《老年网》《燕赵老年报》《河北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广播电视报》等媒体,广泛传播。其中,《衡水晚报》和《衡水广播电视报》都发表过整版的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