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归来 于 2019-9-21 14:40 编辑
勿忘先烈们的最后嘱托 文/好战士 伟大的祖国70周年的生日来到了,我们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让我联想起参观歌乐山烈士陵园情景,被烈士的事迹所感动;被英雄的精神所洗涤;被前辈的气质所感染,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歌乐山烈士陵园在国民党政府时期是“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二战后期,它名义上是以中美联合对日作间谍战、中美交换情报为幌子。实际上,完全是一个训练法西斯刽子手的机构。“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陈列总馆内,生动翔实地介绍了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前仆后继,英勇不屈斗争事迹。 然而,今天让人们更加注意的是:当年革命先烈留给未来执政党最后的嘱托告诉大家,……对我们的党提了八条意见,那就是“狱中八条”,高挂墙上,闪闪发光,让人刻骨铭心。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党史,可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渣滓洞、白公馆里的两百多位革命志士在70年前留下的这“狱中八条”,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是用教训与反思写成。“狱中八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下,一个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多么重要,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道德情操又是多么重要啊! 历史翻到了1949年10月1日这一页,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兴奋不已,但没有想到,敌人开始了最后的疯狂。怎么办?此时在狱中关押了近十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他觉得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说,“死,也要死得其所。”许晓轩提议一出,以前狱中小范围的议论立刻汇集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声音。大家所熟知的《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也参与了狱中的讨论。 1949年的11月27日,特务开始了最后的屠杀,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必须当天处决完所有政治犯。 由于渣滓洞关押人数较多,白公馆的枪手后来被调到了渣滓洞帮忙,白公馆只留下看守班长杨钦典独自看守尚未屠杀完的19位志士。 后来,白公馆里剩的这19人全部安全逃出。渣滓洞也逃出15人。在大屠杀三天后,重庆解放。罗广斌逃出监狱后立即回家,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28天,终于完成了一份三万六千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提交给了当时的重庆市委,而这份报告,就是同志们在牺牲前的那段时间集体讨论的结晶。报告的最后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里面是狱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这也是他们最后的嘱托啊! 当国家在民族危亡之际,正是有一群这样的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背负着民族的苦难和人民的希望,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革命家。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解人民疾苦,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斗争,用鲜血换来今天的新中国。 “狱中八条”的内容朴实无华,明白简洁,却内涵丰富,揭示了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许多带规律性的东西,发人深思,促人深省。 这使我想起: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刚开过“七大”,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访问延安期间,非常诚恳地向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旋律时,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旋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当时我们的党敢于面对自己问题,经受住了历史的重重考验。 党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苍蝇、老虎一起打”!老百姓对我们的党充满了信心,看到了未来中国梦的希望。70年前革命先辈们的“狱中八条”精神与今天的八项规定多么相似,这份厚重的思考,精神相通,使命相连。这份来自于历史、又充满现实意义的思考,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理想信念的必修课,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修课,更是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呀! 想到这里,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仍然同样面对着与70年前那些革命先辈那样的严峻考验,党的作风建设永在路上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之际,勿忘革命先烈们的嘱托……团结一致,同心戮力,为把国家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