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边柳 于 2019-7-10 10:37 编辑
连环画记忆
当我看到“网络游戏”肆意横行让无数青少年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时,常常想起连环画。
连环画又名小人书,它曾经是一代中小学生最喜爱的课外读物。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期是连环画鼎盛时期。那时候,一般有小孩子的人家都有几本连环画,经济条件好的超过百本。在学校,无论中学和小学都有连环画供学生阅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租书的地摊,看书的少年或站或坐、或一人一书、或两人或叁人共阅一本,十分红火。
说到租书,要数“居委会”办的租书屋规模最大,条件最好。通常,书屋临街,面积在十几到二十几平米不等,有的是一间,有的是套间,屋内摆有一些小方凳和条凳,离地一米以上的四周墙上贴满了编号的连环画封面,只要说出编号,工作人员很快就能从长木箱内找出你要的书,根据书的厚薄付费壹分或两分即可进入快乐世界。平时,除了上课时间看书的人都很多,星期天更是屋里屋外都是人。
记得我在下关读初一的时候,放学后常与同学琪到文化馆门口的书摊看书,摊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带着一个三岁左右胖乎乎的小男孩。我俩刚坐下,小男孩就过来为我们“打针”,他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拿一截棍子往我手背上扎,龇着牙,咧着嘴从牙缝间挤出长长的“唧”的一声,好似用尽全身力气才将针扎进,那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那张园园胖胖稚嫩的小脸,不知他后来当没当医生?
初中毕业前夕,张老师到农村参加“四清”运动,他的班主任工作由教我们农业常识的黄老师负责。黄老师在我毕业鉴定中有这样一条:爱看“旧小说”。所谓“旧小说”按当时讲属于‘封’‘资’‘修’中‘封’的范畴。我想这会影响我今后学习和工作,而且我也没有看过什么“旧小说”。就去找老师问清楚,老师道:看过《三国》、《水浒》没有?我答道:看过连环画。老师道:这不得了。我觉得很不公平,没看过古典文学连环画的同学少之又少,但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无奈地接受。
表面上看连环画似乎带给我些许烦恼,其实不然,那不是连环画的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某些人对它的偏见。
连环画以它精美的构图,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懵懂少年带进奇妙的世界:《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鲁滨逊漂流记》、《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在带给少年无穷快乐的同时又丰富了他们想象空间,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它让小读者们浏览到托尔斯泰、高尔基、莫泊桑等等大师们的作品,这对他们语言及作文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了,连环画的好处远不止这些,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今天,虽然连环画风光不再,但是曾经伴随着我成长的良师益友,我是不会忘记它的,我将永远怀念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