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810|回复: 7

[文化散论] 张载理学名言百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7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载名言百句   
1、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0、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2、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
  1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1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6、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17、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18、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19、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4、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25、礼所以持性,盖本出于性,持性,反本也。
  26、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7、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
  28、此天地之仁也。仁人则须索做,始则须勉勉,终则复自然。
  29、学者既知此心,且择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0、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31、心既虚则公平,公平则是非较易见,当为不当为之事自知。
  32、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33、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34、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35、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者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
  36、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37、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38、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俪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
  39、学者行礼时,人不过以为迂。彼以为迂,在我乃是径捷,此则从吾所好。
  40、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
  41、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
  4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43、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44、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45、道要平旷中求其是,虚中求出实,而又博之以文,则弥坚转诚。
  46、大中,天地之道也;得大中,阴阳鬼神莫不尽之矣。
  47、百货亦有全不售时,官则出钱以留之,亦有不可买时,官则出而卖之,官亦不失取利,民亦不失通其所滞而应其所急。
  48、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求新意,心中苟有所闻,即命名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和朋友之助。
  49、天地之道要一言而道尽亦可,有终日善言而只在一物者,当识其要,总其大体,一言而乃尽尔。
  50、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为太柔太弱。
  51、人谓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52、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53、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
  54、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则不自强满。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55、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56、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益意乐则易见,急而不乐则失之矣。
  57、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58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9、有志于学者,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
  60、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1、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62、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63、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64、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6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6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67、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68、学者所志至大,犹恐所得浅,况可便志其小,苟志其小,志在行一节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69、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70、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7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72、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
  73、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心?所以欲其尽也。
  7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7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76、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77、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
  78、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7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体正。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之大弊也。
  80、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81、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若志趣不达,心不在焉。
  82、无不知则无知,有不知则有知。
  83、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
  84、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8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6、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87、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则死,此则常在。
  88、人能不疑,便是德进,盖已于大本处不惑,虽未加工,思虑必常在此,积久自觉渐变。
  89、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90、学者学所以为人。
  91、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92、礼即天地之德也,如颜子者,方勉勉于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勉勉者,勉勉以成性也。
  9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94、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9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盗,臂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
  96、寻春何需东郊外,春在千家万户中。
  97、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9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99、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
  100、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10 收起 理由
玉香 + 5 受益匪浅!
真真 + 5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8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9-5-8 11:41 编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
    张载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一座以宋式为主,兼有明清特色的院落,静谧而厚重地驻居在街巷一隅,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张载祠,也是横渠书院所在地。祠中松柏掩映,郁郁葱葱,一棵高9.3米的张载手植柏穿越古今,昭示着祠堂的厚重与深沉。柏树枝干盘若蛟龙,青枝直指天空,虽历经近千年,至今仍焕发生机,这正如横渠先生张载的思想,虽时光飞逝,但思想不老,影响中国历史千年。
张载祠
1.一生坎坷志存高远,执著立言创立关学
张载,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理学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他为后世留下的“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横渠四句”的太平理念、“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史料记载,张载从小天资聪明,15岁时,父亲张迪病故,家人决定将其移棺至原籍大梁安葬。张载和5岁的弟弟张戬与母亲陆氏,护送父亲灵柩,行至横渠镇时,因身上盘缠不足,又听前方发生战乱,于是将父亲安葬于横渠镇南8公里的大振谷迷狐岭上。从此,张载便在眉县安家,入横渠镇崇寿院读书,后来被邀至开封、长安以及武功绿野书院、扶风仙山寺等地讲学,门徒多为关中地区学识之士和在职官员。
当时,西夏常对西部边境侵扰,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朝廷与西夏议和,并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张载一直有精武救国思想,他就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欲收复被西夏夺去的洮西之地的设想。范仲淹在延州(今延安)召见了张载,认为张载作为儒生,日后定成大器,便劝他弃武从文,勉励他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回家苦读《中庸》,仍感不满意。于是,遍读佛、道家之书,后觉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历经十余年攻读,张载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通的道理,逐渐形成独特的关学体系。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38岁的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此后,他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境内)著作佐郎,签书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等职。
在作云岩县令时,他办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每月初一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常设酒食款待,席间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戒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县衙的规定和告示,每次都召集乡老,反复叮咛到会的人,让他们转告乡民。因此,他发出的教告,即使不识字的人和儿童都没有不知道的。在渭州,他与环庆路经略使蔡挺的关系很好,深受蔡挺的尊重和信任,军府大小之事,都要向他咨询。他曾说服蔡挺在大灾之年取军资数万救济灾民,并创“兵将法”,推广边防军民联合训练作战,还提出罢除戍兵(中央军)换防,招募当地人取代等建议。其间,他还撰写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和《经略司边事划一》等,展现了他的军事政治才能。
51岁时,因对王安石新政变法有看法,张载辞官回到横渠镇,依靠家中薄田生活,在少时读书的崇寿院讲学读书,“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两项实践。在横渠镇崖下村、扶风午井镇、长安子午镇仍保存着遗迹,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
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被推荐得以再次回京任礼部副职。因支持推行复古婚冠丧祭之礼未果,又借病辞官回家。当年农历十二月行至临潼,当晚住馆舍,沐浴就寝,次日清晨辞世,终年58岁。辞世时,仅有一个外甥在身边,在长安的学生闻讯后赶来,筹资将老师安葬。
张载的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在张载祠南7公里处的大镇谷迷狐岭,张载墓便坐落于此。这百亩墓园,是张载及其父张迪、弟张戬的安葬之地。张载讲学的崇寿院也被改为横渠书院,后辈尊称张载为“横渠先生张夫子”。
张载像
2. “横渠四句”关学精髓,治世施政立心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这四句名言被广为传诵,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称其为“横渠四句”。这22个字所蕴藏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用较通俗的话来解释,即要探究宇宙的规律,寻求人类健康发展的真理,继承先贤圣人的进步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方法治国理政,保证整个国家乃至人类都过上幸福无忧的美好生活。这便是张载的治世施政理念。
史料记载,张载为官时勤政有为,忠于职守,宋英宗时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事务,军府之事无论大小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再者,他秉公执法,曾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南)审理忠正军节度副使苗振贪污案,查实并无贪污的事实,苗振因此由死刑改判为撤职。
张载“横渠四句”前三句,意在为社会奠立长久的精神文化根基,体现了张载的远见卓识。“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表述,也是最具中国风格并影响至今的大国和平理念。“四为”涉及到人类的价值目标、生命意义、道统传承、社会理想,展现了张载博爱的情怀、远大的志向和强烈的使命意识。
张载一生清贫,常年与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百姓生活状态,积极推行自己“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精思力践”的学风,“大心体物”的气度,“太虚即气”的唯物宇宙观,“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共同构建起“关学”思想的学术体系。
“关学”是由张载始创,后由他的弟子及南宋、元、明、清的后继者一脉相承,在关中地区流行的一个理学学派,和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共同形成了宋朝理学的四大学派,人们称为“濂、洛、关、闽”。
熙宁九年(1076年)秋,57岁的张载终于完成了体现他哲学思想精华和体系的重要著作——《正蒙》。“横渠四句”即是他哲学主旨的集中体现。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岐州(岐山县)大旱致灾,导致庄稼严重歉收。张载听说后,每次吃饭时,对着饭菜都无法下咽,同情饥饿百姓。希望官员应像爱护自己和对待朋友一样,关心百姓和世间生灵万物。
在张载祠内,矗立着两块分别刻着《东铭》和《西铭》(又名《订顽》)的石碑,《西铭》取自《正蒙·乾称篇》,著名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思想就出自这篇短文:“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将民众视为自己的同胞、万物视为自己的朋友,蕴含着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张载的一生,就是“民胞物与”的真实写照。“民胞物与”的伦理情怀最能体现张载仁孝的思想精神。
在社会伦理层面,每个人都应该尊老慈幼,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都要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将那些“疲癃、残疾、惸独、鳏寡”者视为自己的兄弟给予同情和爱护。“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蕴含着建立在天人一体、万物同根基础上的博爱精神,倡导了仁爱忠孝的伦理情怀,这也是《西铭》的核心精神。历史上,“民胞物与”激励着仁人志士救国家于危难、拯生民于涂炭。在今天,它仍旧启示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关怀社会、关注民生,自觉肩负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不仅在国内,张载及其思想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同样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海内外专家学者,张载后学后裔,不远万里前来张载祠拜谒求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外,一些有关张载尤其是“四为”思想的著作在海外出版发行,且《西铭》也已入选日本及韩国教材。


3.“六有”“十戒”规范伦理,教子育孙礼德兼修
张载作为“关学”的创始人,一生大部分的精力用于著书立说和教书育人。《宋史》张载本传以“尊礼贵德”评价张载之学。张载伦理学由礼论和德论构成。礼论,属于张载伦理学的“规范伦理”。对于个体修养,他主张“知礼成性”“以礼成德”;对于教育内容,他主张“以礼为教”;对于社会风气,他主张“用礼成俗”。
张载极其重视对家族子弟及学生的道德礼仪教育。针对家族人员,张载制定了基础的家规家训,即“六有”“十戒”,规范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六有”是张载15岁时护柩回籍途中,在勉县拜谒武侯祠后题言:“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意思是:说话应有教养,行动应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晚上应当静思自己的心得。休息时必须保养身体与气质,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心外驰,而要有收获存养。
后来,张载又提出了“十戒”:“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暱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
这十条戒规反映了张载及家族的一种文化信念,为张氏后裔子孙为人处世立下了规矩。在“六有”“十戒”的基础上,张载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规范要求,特别是撰写了《东铭》与《西铭》训辞,书于横渠书院大门两侧,是其家族弟子与学生必须烂熟于心的座右铭。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东铭》强调做人要诚实,既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自欺欺人;《西铭》强调要有博大的胸怀,孝顺长辈,慈爱孤弱,救济天下困苦百姓。
张载的哲学思想和家规家训泽被后世。熙宁九年(1076年),号称“蓝田四吕”的吕大防和张载的学生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充分体现了完善自我、服务社会、促进文明的精神,这是对张载的告慰,也是实践关学“身体力行”良好作风的一个典范之作。

张载家训泽被后世
明代著名教育家冯从吾赞扬说:自从《吕氏乡约》在关中推行以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
张载的家规家训,体现了张载的思想精华,既有思想境界极高的“四为”“六有”,也有规范具体言行的“十戒”,为张载后裔子孙确立了精神思想的追求方向和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至今仍被人们铭记于心,世代传承,并且传遍关中平原、三秦大地,影响中国历史千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6 收起 理由
水晶红豆 + 3 受益匪浅!
老马阿飞大哥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的诗词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深奥,读帖受熏陶。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马阿飞大哥朋友的佳作—— 张载理学名言百句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名言百句!受益匪浅!问好老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5-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欣赏佳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老马阿飞大哥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2-22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