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场奇闻 清明节前后大约一个月,是毛笋生长成竹过渡期,山里人习惯称“笋场”。每年笋场,我总要回龙池山老家挖笋。可近几年由于这里是宜兴旅游景点之一,毎逢笋场,切好又是旅游“黄金”时期,“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对于这里周边山农,竹笋容易销售确是好事一桩。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卖笋,总是起早骑自行车去张渚。不会骑车的还得步行9公里。如今在家门口就是农贸易市场。 然而,大千世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也有坏。 每当来到自己竹园,我总是踏别人脚步。大的、显眼的笋已被别人挖去,竹园里一片狼籍。笋被挖塘不盖,山里人习惯一支笋挖起来,立即把笋塘要盖好,这是基本常识。更为不堪入目的是,一支笋只挖个嫩头,大半支还在土里。有次回去,见六、七支已人高的笋,被掰个嫩头,多可惜啊!我损失了六、七支将要成长的新竹,他也并没吃到多少笋肉。“鱼龙混杂”弄不清是“家贼”还是“游客”。 我偶尔遇到村上人都这样说:“你长年人不在家,他要弄你的,有什么办法?我们人在家,还照样笋被偷。” 老话讲:“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可现在有的人连兔子都不如。 城乡公交车龙池山站台,公路两侧的毛竹园挂着各户主醒目字牌,“擅自挖笋一支,罚款200元”。其实,这样效果并不见大。同村78岁的卞家老三,告许我他两天前的一桩事。 他说:“两个小伙子,在猫猫(他大儿子)竹园里挖笋,就问,谁叫你来挖的,你看到牌牌上写的字吗?” 却不料偷笋佬毫不羞耻地说:“竹园里那么多笋,我弄弄别相相,关什么事啊!”老三见他拎着山锄,一只蛇皮袋里已有10几支笋。便气愤地去拿笋袋,那知他眼快、手快、脚头更快拎着山锄,提起笋袋就走。老三紧紧追上去,大声说:“你别跑啊!今天你这事不解决,休想离开。”边说边一把拉住他手中蛇皮袋,俩个就这样,在公路各不相让,约摸走过1公里来到龙池山旅游交界地苏北村。万没料到他,竞一只手用山锄柄,敲打卞家老三的掐住蛇皮袋的手。老三顿时火冒3丈一只手就使劲拉住他的衣领,并大声呼救:“偷笋佬打人啦,快来人……”然而,公路两边都是熟门熟户,他们都视而不见。过往行人也更不用说。卞家老三接着告许我,幸亏在竹园里他逃跑时,就打电话在张渚新桥头,做木工的儿子猫猫。正危难时儿子骑电动车到了。 此事经报110,张渚浱出所才结案解决,一、责令他,送卞家老三去医院检查治疗,并负担所有医药费。(经医院拍片手臂粉碎性骨析)二、12支笋罚款1200元。 原来他们那天是自驾汽车而来,车就停在卞家竹园边的公路上。他的另一个同伙,见卞家老三在公路上与其同伙争执,便驱车缓缓跟着随他俩来到苏北村。 通过这起奇闻,竹园农户告示牌,是否应有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联合告示:“不经户主同意,不可擅自挖笋,违者每支200元”。这样威力好大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