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如何因情悟道 (成都)重龙山人 《红楼梦》作者以“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在书中反复强调全文故事皆是一场梦幻。而“因情悟道”则是本书一个重要的线索。那么,《红楼梦》是如何因情悟道的呢? 首先,书中第五回借警幻仙子之口,提到: 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这很有佛家“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味道。又如《华严经》中婆须蜜多的引度方法。 也就是在饱览富贵荣华、美色无边之后,顿然会发觉此一切皆是空幻,也就顿时发起出离世间之心,进而达到觉悟的境界。 读《红楼梦》,应该注意到几个关键的词组。 万境皆幻。 不仅荣华富贵是空,金银财宝是空,恩爱是空,子孙是空,就是一个犹如仙境的园子,最后也是人散园空,死的死,走的走,最后野兽出没。 情缘皆空。 不仅美色是空,亲戚朋友一切都是空。 命运前定。 太虚幻境的判册,早就注定了各人的命运。 人生是苦。 书中几百人物,大多数都是下层,死去的就有几十个,处于妾或奴婢的地位的,更是成天被使唤、打骂,百般不自由。 也是可以由此认识到“苦、空、无常、无我”的人生真实,进而达到“苦集灭道”的四圣谛。 风月宝鉴。 这个镜子,类似修白骨观,教人看透美色皆是骷髅。 通过声色的极度娱乐,而达到看破一切、放下一切,才是书中梦幻的目的。 由此,也会联想到佛家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