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田村《陈氏家乘》中的《家训》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南午村镇田村《陈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成稿、刊印于民国三年(1914年),距今(2018年)已经104年。在第1卷,单独有一页,刊载了陈氏的“五不相”《家训》,即“亲疏不相紊;大小不相踰;贫富不相耀;贵贱不相凌;智愚不相轧。” 此《家训》,自清朝康熙丙辰年,即1676年确定,已经流传了342年。 此《家训》,几百年来,使陈氏族人受益匪浅,才俊辈出:民国前,出了一些士大夫官吏治国人才;当代,走出了不少的地师局等领导者和一些科学、教育工作者。如清朝时陈宗彝一家3代7人先后被“封典”9次,获皇帝《圣旨》9 份。 “亲疏不相紊”,即长幼有序不紊乱,应当尊老爱幼。如被官府批准入“乡贤祠”、列《崇祀乡贤錄》的陈随时,“天性纯孝”,事父母“色养备至”;事继母,“尽敬尽礼,内外无间言”。事兄,“敬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同居三世”。他与兄的所有财产,不分你我,根本“无私”。 “大小不相踰”。踰,逾的古体,意越过;超过。是说年轻人不能越逾老人,应当尊重之。 “贫富不相耀”。耀,意显示;夸耀。是说富者不能向贫者夸耀、显摆,应当具有同情心,济贫拔苦。如陈中锡,为国家输粟(作者注:俗称小米)千石,被载州志、皇帝下旨建坊旌表。 陈体贵,里中(作者注:故里)立学堂,助以千金。被州守上赏闻同知(作者注:清康熙后,视如州县官)銜。事载州志。陈随时,每逢冬月,都要“煮粥以济饥寒”者。灾荒年,他家庄稼熟了,让乡村无食者自行采取,“弃己田以活众”。还经常“有贫不能葬,就施棺木。”“有贫不能读书的,供给笔墨;不能赴考者,给盘缠。” “贵贱不相凌”。凌,意欺压;侵犯。是说贵者不能欺、侵地位低者,还应当一视同仁,向他们提供服务。如兵部职方司郎中(作者注:兵部,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郎中,职方司,清兵部四司之一,相当于如今国防部的一个下属机构。职方司的第一把手。)陈宗彝,“宅心淳厚,涖(作者注:官吏到任,执行职务或临朝治理政事)政公平。允称理剧之才,克举亲民之职。”“用罚宽平”。他当知县时,“革苛派,减火耗,免行户,民甚便之”。学宫被水毁,“急建之”。 “智愚不相轧”。轧,意排挤。是说有才学的聪明人,不能看不起、排挤一般人。如光禄寺良醞署署正(作者注:光禄寺,执掌皇室膳食。良醞署,掌供备羊、酒,并备酿酒所用器物,供用官廷日用羊肉及牛乳。署正为署之主官。)陈玫,“仪度克娴”。陈随时,“赋性宽仁”,与逆者,“毫不计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