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8-5-16 04:23 编辑
松篱村特有的“旗杆”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松篱村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特有的“旗杆”。据村里80多岁的老人们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其他任何地方有这样的‘旗杆’。” 这个“旗杆”,高约6丈多(约18.8米),由几根粗杉木用铁箍连接而成。杉木从下到上,越来越细,最下面的杉木直径约半(0.5)米。 这个“旗杆”的功能,不是作为升降旗帜而建设的,它是用来升降被称为“指路灯”的油灯的。 “旗杆”下端,有两大块被称为“夹杆石”的条石,用以固定“旗杆”。 备有一个被人称为“油斗”的圆形容器,用以装棉花油、放油灯“捻”,点着时,就是一盏灯。还有粗铁丝辫制的一个大笼子罩着“油斗”,笼子和“油斗”一起固定在一大块木板上。 “旗杆”上端,有个滑轮,用以升降油灯;最上端,有用锡打造的圆形的“帽”,用以为油灯挡风遮雨。 这个“旗杆”升降“指路灯”的时间。傍晚天一黑,有专人把油灯加上棉花油、点着,升至“旗杆”上端。早上天一亮,有专人把油灯降下来,收拾到室内,保存好。 升降灯,以前是每天一次,傍晚升,早上降。20(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后,更改为每逢春节期间升降,从腊月23(小年)至正月25(打囤),每天升降,其他时间就不升降了。 这个“旗杆”升降灯的作用,是指路。为迷路者、不知路者夜间指引方位。据说,在20里地外的冀州城内,人们都能看到松篱的灯。老人们回忆说,松篱周围的村庄,许多人迷路后,靠这盏灯找到家;许多长时间在外工作者,回老家时,晚上就朝着这盏灯走;许多夜间赶路的非本地人,也以这盏灯为标志,说“灯以东多少里、以西多少里”“灯以南多少里、以北多少里”。 这个“旗杆”,在以前那科技、社会等等各个方面都很原始、很落后的情形下,发挥了很大的良好作用。 这个“旗杆”和“指路灯”的存在时间。据村里老人介绍,根据“夹杆石”上刻的文字得知,它始建于距今800多年的元朝。那时,松篱刚建村。 1962年的一个雷雨天,因为有人把“耳机子”的铁丝天线搭在了这个“旗杆”上,雷把“旗杆”劈了,劈坏了“旗杆”的上尖部和“锡帽”,只剩下“旗杆”的下部多半截。 “文革”初的1967年,多半截的“旗杆”被刨出,第一生产队用来作了梢门的檩条,“夹杆石”条石,被用作村里各个水坑的“水簸萁”口。 这个“旗杆”的所在地点。它在如今的“顺鑫商店”处偏西点。 在“旗杆”后(北),还有一座旗杆庙,庙前(南)有钟、鼓二楼(亭子)。铁铸的大钟上面有造钟、建庙和“旗杆”捐款的村民姓名和捐款数量。 这口钟,在抗日战争时期,民兵们制造手榴弹时,被砸了。 旗杆庙南面,有佛爷庙和南海菩萨庙,在大街的街南街北,俗称“对子庙”。 据作者遍查冀州民国以后的志、史等资料,均没有发现有关这个“旗杆”的记载;在全区400多个村庄中及城内,也均没有发现过有类似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