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怀念 1月8日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日子,因为这是总理离开我们的一天。郭兰英的绣金匾,方明的朗诵,千千万万人的呼唤,林林总总文章的思念,是一个人的丰碑,也是一个人品格的永远!这一天也是我久久刻骨铭心的一天。在这里,一根小小的草献上心香一瓣。 思绪把我带回到1962年。那时我在交河中学上初中二年级。三年困难时期的余波还在绵延,我和弟弟都上中学,家境困难的揭不开锅,不能在校就读,我们俩只能走读,家距学校十二三里路,每天要往返近三十里路。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还不是大问题,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我来说就成了天大的难事了。又不想辍学,又难以度日,怎么办?怎么办?说急中生智也好,说绝路逢生也罢,我想到了慈眉善目的周恩来总理。苦经反复思考,决心给总理写一封求援信。信写出来了,恭恭正正的装进信封,在信封上写上寄北京国务院,正中间是“周恩来总理收”几个大字,最下边是我的地址。信封好了,装在口袋里一不小心让同学冯兰池看到了国务院几个字,他吃惊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含糊其辞的糊弄了他一下。除了冯兰池之外没有任何人包括我的父母知晓此事。信发出了,我并没报多大希望。你想想,近五亿人中的一个小孩子干这种上书大中国总理的事,这是不是一种荒诞,就是一种滑稽?信中还说怎么困难,要按阶级斗争的观念看,这不是什么新动向吗? 过了不长时间,交河县政府通知我,给我俩每月10斤粮食的定量。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您知道我的心情如何吗?心潮澎湃,激动万分,狂欢高歌,喜极而泣?这些词汇都显得苍白无力了!因为这是一个大中国总理对芸芸众生中的一根小草的呵护啊!! 时光在无情的流逝,岁月在不断的老去。沉闷的中国刚刚跨进1976年的大门,就迎来无比沉痛的消息。7月8日我和秦保柱两人出差在石家庄,早晨的哀乐告诉世界,我们的总理仙逝了。我的心被重重的击了一锤子。下午我们就赶赴北京,住在了国务院第五招待所。当时的北京,空气沉闷的很,但人们的心在翻滚,大街小巷静的掉一根针也能听的清清楚楚,但大人孩子的心像压着一座山。我们的出差任务重如山,但被搁置在了一旁。总理离去使我们思考未来的路。一个房间里住了十来个人,素不相识但心灵相通,互不言语但共思一事。好像大家都无所事事,但心中只有一事。这就是等着一个重要的时刻,等着到十里长安街上送总理的时刻! 无人组织,无人号召,无人命令,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忙着共同的一个事,为自己和伙伴准备黑纱和白花。我年龄小,这事我来办,跑了几家商店,都说卖光了,我只好多到很远的小商店去寻觅,不知转了几家,总算如愿以偿,才有了上长安街的资格。 阴沉沉的天慢慢黑下来了,屋里的人们心情也一步步紧起来了。当一位老者站起身来向大家重重的点了点头,人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次序井然低走出屋,静悄悄的走向十里长安!一望无际的长安大街人群密密麻麻,虽然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很少看到有人蒙头戴帽,厚厚的棉衣袖衫上的黑纱,胸前的洁白小花寄托着人们的哀思。这里没有警察,没有保安,没有一个维持秩序的人,但从没看到过这样井然有序的场景。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大声喧嚣,只有默默自语悼念,只能听到低声的抽泣。大多数人默默眼望着灵车要来的方向。 来了,来了。人群有一点点骚动,很快又静了下来。慢慢的,慢慢的,灵车缓缓的来到了我们面前。我低下了头,低下了我自以为高贵的头,向我们的好总理,向对草根的我施以大恩的恩人深深的鞠一躬! 总理的身体走了,化作了青天白云,他永远的看着我,永远的护佑着我。总理的精神永在,是我前进的永恒动力,也是我不竭的精神源泉。 范维新写于一九九八年一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