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209|回复: 3

[资讯] 44年前存1200元如今取出2684.04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2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4年前存1200元如今取出2684.04元,
      44年前存1200元如今取出2684.04元,她仍旧很高兴,将拿来请亲朋吃饭
    近日,网上一篇名为《厦门女子44年前存1200元如今成功取出2684.04元》的文章在网上刷屏, 1200元存入银行,取出时2684.04元,44年的利息为1484.04元,此事一经曝出,“历史取钱难题”就成了网友们议论的热点话题:
1973年,1200元,够买一个大宅子了。”
“家道中落,44前的大款到现在只能买张床…”
“这张存单本身的收藏价值也值几万了吧?”
     921日下午,红星新闻联系到该存单主人陈海美(化名)女士,了解了这张老旧存款单背后的故事。据她介绍,该存单是其伯伯存入银行的,后来作为传家宝之一交由她保管。这张压在箱底的“巨额”存款单,还是在一次卫生打扫时发现的,否则,还不知道要继续“存在”多少年。.
    红星新闻记者在与陈海美通话时,电话那头不时传来她朗朗的笑声。因为一张老旧的存款单,有不少的媒体都在找她采访,她笑着说,“我好像成了名人。”
陈女士取到钱的现场图据网络陈女士取到钱的现场图据网络
“传家”存款单:当时看到钱不多便没多管
     19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的组织协调下,农业银行厦门灌口支行找到了陈海美的存款单底单。
     1973年其伯伯存入的1200元,历经44年,最终到陈海美手中的只有2684.04元现金。
   “我起初以为怎么也能取出23万吧。”虽然和自己的预期不符,但陈海美的语气中还是透露着兴奋与喜悦,她说,这张存款单是2008年她母亲去世时连同一些传家宝贝一起留给她的。
    因为母亲是个文盲,看不明白存款单上的字,所以当时只是叫陈海美收好便没留下别的嘱咐。收到后,陈海美看了看存款单上的数字,觉得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钱”,便连同“传家宝”一起收拾起来装在盒子里,再未过问。
    直到今年的一次打扫,陈海美无意翻出了这张“压箱底”的存款单,出于一种好奇与好玩的心态,她这才开始了自己“曲折”的取款之路。
虽然是陈海美的母亲临终时留给她的,但事实上,这张存款单的真正持有人却是陈海美的伯伯,而其背后的故事,用陈海美的话说,“太复杂了,说都说不清楚。”
老旧存款单图据网络老旧存款单图据网络
    曾是富庶家庭:父辈在缅甸混出了些“名堂”
    陈海美今年61岁,因为父母移民的关系,她出生在缅甸,直到8岁那年才随着父母返回家乡福建省同安县。
   回忆起在缅甸的那几年,陈海美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骄傲。她说,那时她的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主要经营粮、油等产品。家里虽有兄弟姊妹6人,但生活还是相当的富裕。“我妈妈是华侨,一个出生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没做过什么重活,连饭都不会煮。”
    而陈海美的父亲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建人,当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已流离缅甸,虽然经过几年的打拼,在当地混出了些“名堂”,但出于对家乡的怀念,1966年,他选择变卖在缅甸拥有的一切,收拾行囊带着家人回到了故乡。“没办法,我爸爸爱国啊。”
   回国后,陈海美一家住在福建同安县华侨农场,从富商变成了农人,陈海美从没吃过苦头的妈妈有些抱怨,但也开始学着干活。她说,虽然比不上在缅甸的日子,但靠着父亲积累下来的财富,偶尔再拿些家里的“宝贝”去当铺换钱,他们吃的、用的也是很招当地人羡慕,“我那时穿的裙子,别人可都没有。”
   存款单背后:兄弟间手足情谊的见证
    1968年,陈海美的伯伯也从缅甸回国,住进了她家的公房。她说,伯伯膝下无子女,早些年在缅甸开了家石油公司,户头上有不少的钱款。回国后,他因身患重病无法劳作,只好投靠自己的弟弟,直到1976年因脑梗去世。
    伯伯回国时,陈海美还只是个10岁的小女孩,她记不得太多事情,却读懂了父亲与伯伯之间的手足情深,“伯伯每天都躺在床上,病恹恹的,我爸爸就负责照顾他。两人感情特别好。”
     1973年,陈海美的伯伯拿出一张存款单交给她的父亲,抬头写着“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存入日期是1973320日,金额1200元,存单右下角盖着“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灌口营业所”的蓝色公章。陈海美回忆,也许是考虑着父亲一家照顾自己,他便拿出自己的财产交由她父亲保管。
    在那之后,父亲一直将存款单妥善保管,并未取款也不在儿女面前提及,直到1986年去世。
    取款后咋用?“请亲朋好友吃饭,都高兴一下”
    后来,这张存款单到了陈海美母亲手里,最终又传到了陈海美的手里。“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我想着好歹是父亲留下来的,取出来我还是很高兴的。”陈海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将把这笔钱用于亲朋好友间吃饭请客用,“大家高兴一下嘛。”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丨李琴

相关报道
一张44年前的1200元银行存单现在能取出多少?
1973年存入金额为1200
陈女士的这张老存单虽有些泛黄,但保存完好。抬头写着“中国人民银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存入日期是1973320日,金额1200元,定存期限一年,月息27毫,存单右下角盖着“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灌口营业所”的蓝色公章。

当年的银行营业所现在已不存在了
不久前,陈女士回到灌口老家,就顺便去寻找该行“灌口营业所”,一番打听,才从当地银行业者处得知,灌口并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改制,并非如今的中国人民银行,当年的一些业务都归并到其他银行。
随后,陈女士再次打听到,在湖滨南路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便抽空前往咨询。工作人员告诉陈女士,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确实已经改制,不再受理存款业务,建议她到其他几家大银行咨询。
人行改制存款分流到了哪里?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改制,普通银行的储蓄业务早已剥离。这笔钱,如何找到相对应的凭证,钱又在哪里?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对陈女士的存单高度重视,经核实确认,人民银行改制后,其储蓄业务先后由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承接。也就是说,这张存单的底单被分流到了这两家中的一家。829日,底单在农业银行找到了!
历经44年得到1400余元利息
44年过去,这张1200元的存单究竟能支取多少钱?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笔存单的利息计算要涉及1972年、1980年、1993年的多次储蓄管理制度变革、至少16次的利率调整,还要考虑到利息个人所得税的多次变化。经过多方计算确认,在支取日这笔存单本息合计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顺利支取出现金后,陈女士开心地表示:“总算把钱取出来了,虽然不多,但也要对银行工作人员的敬业和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平日里热情好客的陈女士透露,亲戚朋友看到报道后都很关心,她要拿这笔钱好好款待一下厦门的亲戚朋友。

      44年前1200元能买什么?
    上世纪70年代是计划经济,普通职工工资每月20多元钱。当年,好一点的大米约13分钱1斤,猪肉7角钱1斤。当年家里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钱左右的伙食费。也就是说,这1200元,在当年堪称一笔“巨款”。
    有人提出,“甚至可以盖两栋楼房”,只可惜,44年的利息终究敌不过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如今,这2600多元只相当于一名基层工人一个月的收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楼主| 发表于 2017-9-22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17-9-22 17:56 编辑


但大家似乎最后都把关注点放在44年前1200元巨款,如今2684.04元只够吃顿饭。

@angwish:原来1200都够娶媳妇的。

@养老人田国永Asia:这44年前1200元是一笔巨款,可以盖2台楼房,只可惜存入银行了,终敌不过经济的GDP增长,44年后取出2684元,你不理财等于坐等价值缩水。

@小宝Bowie1:还不如那张单子值钱。

@北京1188: 24年前,买银行股票,就不是这样的结果。

@密山哥:不用44年,想想20年后你银行里的存款能买几个馒头。想攒钱养老的,想想可怕不可怕?谁偷走了我们的价值?辛苦工作一辈子省下的仅仅是一些数字。

@作家郭延:1200元在1973年差不多是城市里普通职工两到三年的工资。1973年,城市普通职工月均工资30~40元钱,(凭票供应)养活一家四口基本上没问题。现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了,但是,(对于辛辛苦苦一分一毫存起微薄积蓄的老百姓)通胀猛于虎!一声叹息!

那么,基金君就和大家算算,44年前的1200元是什么概念?

1、按工资算:相当于现在的34.3万

报道称,上世纪70年代是计划经济,普通职工工资每月20多元钱。

1200元相当于5年的工资。

如果按照厦门2016年平均月薪5715元算,5年工资则达到34.3万元。

2、按房价算,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万,

是存银行的100多倍

70年代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分配住房,还没有“房价”这一概念。

有准确房价数据记载的是在1981年,当年浙江温州瑞安商品房热卖,68.85元/平方米。

意味着1973年将1200元放8年不动,然后去买温州房子,可以买17.4平米。


而目前瑞安市房价为17112元/平米,意味着当时1200元至少值目前的30万元。

3、按猪肉价格算,相当于现在的3.4万元

当年,好一点的大米约1角3分钱1斤,猪肉7角钱1斤。

1200元可以买1714.3斤猪肉。

如今一斤猪肉20元,1714.3斤猪肉需要3.4万元。

4、按黄金价格算,相当于6万。

存银行的22倍多

如果按具有“等值保值功能的黄金”和美金进行折算。

1973年,黄金价格为84.37美元/1盎司黄金,1盎司等于28.35克。

1973年1美元兑换2.02元人民币,折合594美元,可以兑换7.04盎司(199.6克)黄金。

2017年9月30日美元贬值至1314美元/1盎黄金,再按1美元兑换6.57元人民币计算,7.04盎司(199.6克)黄金折合人民币60776.18元。

而现在的2600多元可以干什么?


也就够两人在深圳吃一顿比较好的。自凤凰财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17-9-2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1200,可值钱啦!我们插队时,给的建窑费是50元。当时都能修一个接石头口子的大窑洞,还包括门窗钱都够。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2-26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